砂石岭刨出“致富路” “小李子”结出“甜蜜果”

桂林日报 2018-06-12 12:42 大字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李花竞相开放,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合作社的文书锋引导游客自摘大水李。

李子丰收季节,村里每天都有收购李子的果商前来购买果子。图为村民忙着分拣果子。

□本报记者蒋伟华通讯员周俊远张福昌文/摄

时下正是大水李、山华李上市之际,在地处荔浦山区的东昌镇安静村委油麻坪、丹竹、三角冲、黄竹窝四个村屯的3000亩李子园里,摘李子的游客、销售李子的果农、运输李子的客商络绎不绝。谁曾想到,这样的偏远山村几年前还是贫困村屯,如今,他们在当地政府和带头人的带领下,刨砂石岭,种李子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砂石岭上刨出“花果山”

东昌镇安静村距镇政府5.6公里,为半石山区,而油麻坪、丹竹、三角冲、黄竹窝四个小山村140多户,400多人,山多田少,交通不便、贫穷落后,村民曾靠在岭地种玉米、黄豆或者外出务工赚取生活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村民们都这样说。

“穷则思变”。近年来,东昌镇通过农技站、农业局找农技专家实地查看,对症下药,与农业技术员得出一致答案:山区海拔高,砂石地多,适合种植大水李、山华李。2010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民开荒烧地,刨砂搬石,四个村的部分村民种下了300多亩大水李、山华李果苗。山区海拔高、湿度大、砂石多,适合李子生长,加上村民精心管护,300多亩李子长势喜人,2013年挂果当年就获得了丰收。看到色泽喜人的李子,村民决定在砂石岭扩大种植大水李、山华李的面积,大干一番。可是,当年大水李、山华李成熟之际正值雨季,由于村子路面没有硬化,“烂泥路”成了李子销售外运的“绊脚石”。

2015年,通过财政奖补、村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等方式,一条长3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从村委铺到了村屯,通到了户,连到了果园。道路铺通后,村民种植大水李、山华李热情高涨。2017年,安静村李子种植面积发展到了3000多亩,被评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乡级示范园”。春暖花开之际,村屯房前屋后、山坡山头,漫山遍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李\’花开”,前来拍照赏花的游客给山村带来了活力;李子成熟之际,饱满圆润、玲珑剔透、色泽诱人的果实让人眼馋嘴酸。

抱团发展,贫困村民荷包“鼓”了

现在的安静村已经成为了山华李种植专业村,并涌现了一批以文书锋为代表的致富带头人,他们通过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实现增产增收。

“村里李子种植逐年扩大,没有统一管理标准,产品质量不统一,离市场要求就会有偏差,还得统一管理经营。”荔浦安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文书锋介绍,村里李子种植面积虽然逐年扩大,但村民分散管理经营让果品质量跟不上市场需求,必须要有统一的管理经营模式。几年前,文书锋尝试与几户村民“抱团连片”发展30多亩李子,统一施肥、管理,当年果品喜人,深受客商喜爱。于是,在文书锋的倡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油麻坪、丹竹、三角冲、黄竹窝四个村屯整合资源,于2014年注册212万元资金,成立荔浦安合果蔬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06户。

据文书锋介绍,今年5月26日,农业部、农业厅、县农业局的专家到基地考察,对荔浦安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李子进行统一种植、管理、销售,实现一条龙经营模式做法给予肯定。村民“小包团”发展到“村屯抱团发展”,每年的果树被一个个李果压弯了腰。大水李、山华李色泽诱人、口感清甜、肉厚清香,深受客商青睐。看到村民种李子赚到了钱,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家加入合作社种李子。

目前,安静村每年李子产量在800吨以上,产值在40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李子种植“鼓”起了村民荷包,富裕起来的村民买上了摩托车、小轿车,盖起了新楼房。村里原有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共61人,其中已有12户共37人通过种果脱贫,走上了致富路。

新闻推荐

酒后开车还玩手机荔浦一司机把自己“玩”进监狱

本报讯(通讯员邓志芳记者陈晓东)醉酒开车还玩手机,结果发生车祸导致他人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日,荔浦法院审理一起交...

荔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荔蒲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