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生态乡村 获生态“福利”荔浦创新探索走出生态致富路
□本报记者孙敏通讯员周俊远
一个生态乡村建设带动一个村庄繁荣,一片乡村山水富裕一方百姓。近年来,荔浦在建设生态乡村中,依山顺水,巧借环境优势,带领当地农民创新探索走出了生态发展的致富路。
初冬时节,走进荔浦县东昌镇扒齿村荷包洲,只见白粉墙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竹林流水和桂花树之间。三五成群的游客在吊桥上观赏游览,游览累了,就到村头的农家小院小憩……如此自然淳朴、清新灵动的河畔小村落,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旅游休闲选择。
近年来,东昌镇扒齿村荷包洲屯依托荔浦县东大门与竹林流水贯穿而过的优势,村民以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丽村庄建设思路,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生态扒齿村,大力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掩映在翠竹流水之间。村中巷道月月赏花开,季季闻果香。
乡村美了,村民们开始思索什么产业更适合与美丽生态乡村相匹配呢?扒齿村荷包洲屯村民用自己的发展给出了答案:以农家乐为基点,激活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农家乐的同时,扒齿村荷包洲屯依托“党建+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杨梅采摘。每到5月杨梅成熟之际,县内外游客跋山涉水来采摘杨梅,穿行于竹林流水间,与吊桥留影,吃农家饭。集休闲旅游度假与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经济成了村民稳定的收入来源。
依山顺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建设生态乡村,不仅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为当地开辟出了致富的路子。
“村里的路铺上柏油好走多了。现在河水清了,河两边都装了护栏,小孩和老人更安全了。”位于荔浦县西北部的蒲芦瑶族乡,山高路陡,村民祖祖辈辈依山而居。如今,环山而建的民居统一改造成了白墙青瓦,别有一番韵味,村民对此赞不绝口。“美丽乡村建设以后,实行‘三线入地\’,走在大街小巷,电线都看不到一根。”在马岭镇,当地一位村干部语气颇为自豪。目前,荔浦县马岭镇、修仁镇、青山镇、蒲芦瑶族乡通过美丽生态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停车场、摄像头、植树绿化随处可见,生态乡村建设正不断改善乡村环境,村民出行既安全又舒心。
道路建好了,基础设施完备了,致富的路子也宽广起来。冬至那天,阳光暖和,坐车行驶在马青线上,沿途翠绿连片的砂糖桔、马蹄、荔浦芋等农作物不断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作为荔浦县“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的马青线乡镇,在保护环境与生态成果建设中,广栽“红花绿叶”收获生态红利,砂糖桔为果农带来人均近3万元收入。
荔浦芋是荔浦县的特产。荔浦芋种植面积很大的新坪镇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绿色田园等环境资源,建立荔浦芋种植采摘基地,挖芋头、估芋头重量、尝芋头等体验活动远近闻名,村民依靠绿色生态环境发展荔浦芋产业,收入不断增加。
此外,荔浦县花镇利用大江水库美丽风光,结合18个农业特色基地开辟农业生态旅游;双江镇年产兰花300万盆,村民运用庭院广栽兰花,朵朵兰花点缀门庭,早晚有花香。
既要生态好,又要农民富,还要乡愁浓。荔浦在建设生态乡村时,十分重视文化的保护和挖掘。
荔浦县修仁镇柘村在生态乡村建设中投入超过4000万元,将废弃围栏断墙修旧复旧,特产荔浦砂糖桔跃然墙上,一面面破旧墙壁成了家乡特产墙,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客们在欣赏特产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参加砂糖桔采摘、藕塘垂钓休闲游,当地的砂糖桔通过游客微信平台畅销区内外。目前,全村生态砂糖桔种植达到6万亩,村民在“五万不算富,十万才起步,五十万以上才算富”的顺口溜中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新路。柘村生态乡村也因此获评桂林市“魅力新农村”。
在荔浦,像修仁镇柘村这样因地制宜挖掘文化促发展的特色文化乡镇越来越多:结合新坪镇寨背村、杜莫镇寨村浓厚的人文环境,荔浦将其建成了人文魅力新农村;马岭镇小青山银龙古寨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古建筑保存完好,荔浦在建设生态乡村时专门保留了古迹风韵,建成环境宜人的银龙古寨村庄……
“荔浦在建设生态乡村中,依照群众意愿,依山顺水,巧借环境优势,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让当地群众获得了生态‘福利\’。”荔浦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荔浦按照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原则,以点带面绿化村屯553个,通过生态乡村建设促进旅游与产业结合发展,有力推动了全县农民增收。去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1%。
新闻推荐
七旬退休教师走失 村里家家出人寻找 三天后终于找到这个老人家人缘真好
老人刚被找到时的情景。通讯员廖荣格覃维锋摄15日12:30,邓先生拨打晚报热线:我是荔浦县新坪镇八鲁村人,前不久我们村有位老教师走丢了,村里不少人找了三天三夜终于把老人家找到了。希望记者了解...
荔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荔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