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一产 做实做好二产 做响做美三产 临桂区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
本报桂林讯(记者/巫美桥红通讯员/彭胜发)看原种蔬菜采摘、观斗鸡表演、逛特色民宿、品丰收宴、赏山水田园风光……9月9日,记者在桂林市临桂区六塘镇岚岩村看到的这些场景,是该区按照“做强做优一产、做实做好二产、做响做美三产”的思路,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路子的生动呈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活富裕是目标。我区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临桂区委副书记谢静说。
“我们村里河水自岩洞而出,水质呈弱碱性,岚岩河畔日照充足,土壤肥沃,这里适合种植牛角辣椒,村民也特别擅长种植,辣椒肉厚、皮薄、爽口。”岚岩村干部彭路军说。在临桂区,还有许多条件和岚岩村相仿的村落,为此,当地政府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发展原种蔬菜种植;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统种、统管、统销,使农业走上规模化、市场化轨道,并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该区还联合京东农场,搭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大幅提高原种蔬菜经济效益,让群众“口袋”更鼓。据统计,该区在岚岩等村建立原种蔬菜基地2万亩,辐射带动六塘镇种植蔬菜6万亩,产出约占桂林市蔬菜供应量的30%。“我们的原种蔬菜香芋冬瓜,原来卖10元一个,现在28元还供不应求,加上苦瓜、西红柿等各种原种蔬菜,每户年增收约9500元。”中庸镇泗林村党支部书记李乔送说。
如何让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行稳致远,首先要打响品牌。近年来,临桂区高度重视品牌农业发展,出台了奖励措施扶持农业品牌发展,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鼓励支持六塘蔬菜、四塘马蹄、四塘豆腐乳、五通甘蔗、会仙板鸭等优势农产品认证“三品一标”,推动产品向品牌跃升,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短短几个月,彻底将村里垃圾清理一空、沟渠排淤干净、房屋整改完毕,全区的村庄实现了大变样。”临桂区风貌办工作人员黄开胜说,为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临桂区22个村纷纷利用闲置房屋建起村史馆、展览馆等,打造五通农民画、瑶族特色村庄、六塘斗鸡广场、辣椒文化馆等特色区,凸显乡愁元素;组织文人、专家深入1543个村庄,挖掘村庄历史文化,编撰临桂《村落考源》。
乡村颜值提上来了,文化内涵也有了,慕名前来旅游的人就多了。如何将人流转化为收益?临桂区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企业参与”的模式,通过打造民宿区,增加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赚到钱。该区在宛田瑶族乡建立“党旗领航·扶贫联盟·旅助瑶乡”综合示范区,指导景区与村民签订产品收购协议,实现种植、加工、销售、服务融合发展;岚岩村把村里民宿区和李天佑革命事迹纪念馆、镇区江西会馆、湖南会馆连点成线,打造红色研学路线,带动乡村旅游,增加就业岗位30多个;探索成立镇投、村投公司,由城投公司做大现金流,提升融资能力。镇投公司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政府公信力。村投公司获得分成,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造血”功能。
下一步,临桂区将布局一批体育综合体,引进体育展会等;挖掘一批古村落文化,讲好临桂故事;布局一批康旅产业,引进医美、林养、康养等;布局一批农旅产业,打造稻田文化、家庭采摘日、企业团建日等;立足休闲旅游,做活水文章,做强夜经济,通过做响做美三产,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此前村民拍摄的游客开山地越野车溯溪的场景。网友供图下游流经龙坪村的水已变清。南国早报记者唐晓燕摄扫一扫,看现场视频...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