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潮涌好扬帆 桂林经开区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加快高质量发展综述

桂林日报 2020-11-23 08:24 大字

桂林经开区苏桥工业园。

图为桂林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

□本报记者徐莹波实习生刘鑫

11月11日,初冬时节。记者沿着临苏路,一路奔向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透过笔直的行道树望去,道路两侧厂房鳞次栉比,各大项目建设工地奋战正酣。

这是一道风景线,更是一条发展线。

深科技一期项目加快生产,二期项目厂房及3栋公租房已交付,另外3栋公租房计划11月底交付,临时Hub仓于10月开工建设,三期项目正在火热推进中;钰翎珑年产32.4万吨螺旋焊管项目一期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预计年底竣工试产;新桂轮项目一期产能从9月起提升至4000条/日,达到年产100万条全钢子午胎生产能力,项目二期于10月开工建设;百年基业项目学生公寓、无水港项目一期已封顶……

与一个个壮观场景相呼应的,是一组组“飘红”的经济数据———

至10月底,桂林经开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95家,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78%,增速高于全市17.08个百分点;新增恒保、翔兆科技、华谊智测等4家新建投产企业上规入统。

1至10月,经开区9个自治区层面统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4.8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30.79%。7个市领导跟踪服务重中之重和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4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41.56%。45个市级层面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4.5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1.38%。110个经开区领导跟踪服务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0.2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1.96%。

1至10月,经开区新引进桂林环氧防腐钢管生产基地、中国石化合作项目等35个项目,总投资79.7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12个,已投产项目8个。完成内资到位资金96.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1.3%。

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振兴战略部署,今年以来,经开区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重点,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聚焦主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重点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以快落地、快建设、快产出为目标,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全面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千帆竞发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近日,记者来到桂林经开区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三期)建设现场采访。一进建设工地大门,立即感受到热火朝天的施工氛围———各类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挖掘机正在挖掘施工。“三期项目于9月1日开工建设以来得到有序推进,目前正进行地基施工。二期项目厂房已于9月1日基本完工,设备也已安装完毕,现正进行调试和施工收尾。”桂林经开控股有限公司工程部副部长、深科技项目现场组负责人余彩霞说,“项目三期计划于2021年底前竣工投产,届时将形成年产1亿部手机的产能。”

在桂林深科技有限公司,厂房美观,道路上绿树成荫,是一个典型的花园式工厂;厂房里,机器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工作,一台台智能手机陆续下线;智能仓库里,工人只需在电脑上输入需求信息,AGV小车自动运送物料到各个工作站。另外,公司还规划建设了健身中心、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宿舍区的配套也非常完善。“让工人住得好、吃得好,他们才更有归属感,才会更努力工作。”桂林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晓波说。

据了解,今年深科技公司积极调整经营方向,由原本单一的智能手机业务转为智能手机、CPE、手环等业务多元化发展,并由传统的来料加工模式转为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模式。今年1-10月,公司已累计生产智能手机1154万部,实现产值25.9亿元,其中9月当月产值超7亿元,创下桂林市单个企业单月产值历史新高。

桂林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于经开区而言,发展根基是项目,立身之本是产业。为了推动项目建设,今年,经开区认真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名领导一个指挥部、一个指挥部一个工作专班”的机制,将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年园区基础设施投资近12亿元,重点围绕“华为万亩科技城”,推进秧二十四路、电子一路、电子二路、经华科创园标准厂房建设;围绕临桂—苏桥—永福产城融合,推动苏桥至永福、永福至罗锦等产业大道建设。同时,顺利举办2020年桂林市第二次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暨桂林经开区教育产业园(百年基业项目)开工活动、桂林经开区2020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所在,为此,经开区聚焦“三企入桂”,全力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通过重点实施“产业链招商”“重资产招商”“以商招商”,用好华为、比亚迪、深科技等已落地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与华为达成建设“一基地三中心”的合作内容,与深科技达成进一步扩大投资的合作事项,推动比亚迪与广西汽车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各类标准厂房,引导企业进驻标准厂房,实现项目快速落地,1至10月入驻标准厂房及研发楼的企业达12家。

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区将疫情防控与产业招商相结合,积极引进医疗器械企业。其中合兴医疗器械获得医用隔离眼罩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实现广西护目镜生产零的突破;德诚医疗器械获得广西首个“医用防护口罩”医疗器械注册证及生产许可证,实现医用防护口罩“广西产”。同时,着力构建招商引资新平台,成立华为专班对华为合作区开展精准招商;入驻桂林在深圳的人才飞地,推动经开区与深圳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与益田集团签署委托招商协议,开展委托招商等。

得益于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汇聚”成的产业长廊,今年,桂林经开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快于同期,实现较快增长。

奋楫者进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9月25日,桂林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与桂林客车发展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旗下企业)共同打造的全球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纯电动厢式运输车———桂林比亚迪纯电动厢式运输车V3在经开区正式下线。

据了解,比亚迪纯电动厢式运输车V3项目的成功落地,背后正是桂林经开区牵线搭桥———6月,桂林比亚迪公司和桂客公司达成项目合作意向;7月14日,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9月25日,产品正式下线。桂客公司相关人士介绍,比亚迪纯电动厢式运输车V3拥有5.2立方米的超大容量装载空间,搭载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刀片电池”,综合能耗可降低8%以上,续航里程达330公里,可在温差达80℃(-25℃—55℃)环境下稳定运行,具备极高的市场价值。预计今年可生产300台纯电动厢式运输车。

桂林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比亚迪纯电动厢式运输车V3的零部件生产主要在广西,整车装配在桂林,其在经开区下线,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经开区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配套,对桂林市打造百亿元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亦具有重要意义。经开区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桂林比亚迪公司与桂客公司强化合作,加快新能源微型物流车整车生产制造,进一步深化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加大新能源车的销售网络拓展辐射力度,推进桂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经开区聚焦存量提升,全力打好企业培育攻坚战,确保产业发展红红火火。通过开展“13510”企业培育计划,成立工作专班,重点加大对存量企业的服务与扶持,盘活存量企业技改、扩能。如华为合作区入驻生产办公企业达20家,注册企业达100家;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支持桂林恒保健康防护有限公司扩大生产,建设医用手套二期扩建项目,满足市场对医用手套的需求,预计可新增产值2亿元;引入吉林钰翎珑公司整厂搬迁入驻锦韩汽配公司,对该公司闲置厂房进行基础改造和设备投资,项目一期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引进惠昌盛公司收购、盘活原高峰新型建材公司的土地、厂房等,打造桂林第一家全产业链装配式建材生产企业,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达4.5亿元;协调解决速丰木业公司股权纠纷问题,为企业引进新的合作伙伴,帮助企业平稳过渡及再生产,化解倒闭危机。

在桂林经开区支持下,恒保健康防护公司等28家企业获评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明富金属公司、鸿程矿山公司、华越公司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广西“瞪羚企业”培育库入库单位,正在积极申报“瞪羚企业”。同时,经开区还积极组织新桂轮等2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1家企业通过高新企业评审;帮助企业向上级部门申报专项扶持资金累计超过8亿元,其中已落实资金达6.93亿元,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桂客公司等超过30家企业实施技改扩能;积极策划“双百双新”项目申报,今年共上报“双百”项目1个,“双新”项目4个;成功举办2020桂林科创论坛暨桂林经华科创园揭牌仪式活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内生动力。

励精图治“家人式”服务惠企业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桂林经开区多数企业停工停产,造成巨大损失。

针对这一情况,经开区于1月23日组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变化,科学研判。春节期间,及时组织恒保健康防护公司等18家防疫物资生产及配套保障企业迅速恢复生产运营。2月2日,经开区在广西率先出台免租政策,并实施免费接送、体检补贴等惠企政策,创新搭建紧缺防疫物资企业互助“周转池”、物流畅通、企业复工设备维修、原材料备品配件需求、员工返岗招聘、金融服务、智能化改造信息化、电气设备检修等八大公共服务平台,筹集口罩、84消毒液、酒精、红外线测温枪、大型测温仪等进入紧缺防疫物资企业互助“周转池”,有效缓解127家园区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紧缺防疫物资需求。

2月28日,经开区全部规上企业实现100%复产,建设项目100%复工。

“在经开区支持下,公司2月28号实现复工复产;1至10月,公司工业产值已达7.2亿元,预计全年产值可达10亿元。”广西新桂轮橡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盛接受采访时说。

据了解,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桂林市橡胶工业发展出现困难,面临调整、转型、重组的抉择。2018年,在中国化工橡胶集团公司旗下的桂林倍利轮胎有限公司停产后,经开区管委会积极与企业沟通,深入查找分析原因,帮助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并于当年11月5日与浙江天轮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组建新桂轮项目筹备组。当年12月6日,新桂轮公司正式投入生产。

“新桂轮公司的落地和快速发展,与经开区广大党员干部的贴心服务是分不开的。”丁盛表示,经开区还积极帮助公司申请相关政府扶持资金,协调银行提供贷款,全力破解了企业因疫情影响导致现金流紧张的问题。同时,在经开区支持下,公司上级企业———浙江天轮公司成功收购中化橡胶公司、倍利公司闲置土地,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投资信心。目前,新桂轮项目二期已开工正有序推进中。

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既是经济的“稳定器”,更是“推进器”。然而,一个项目要落地,有着繁复的审批程序,也可能遭遇不少难以预料的困难。如何解决这种桎梏,提升项目落地效率?

今年以来,经开区围绕“家人式”企业服务目标,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七项指标审批再提速,全面推行容缺审批、双容双承诺制度,贯彻落实“五个简化”要求,变投资项目“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实现项目“落地即开工”,并出台经开区“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实施方案。同时,着力解决影响园区生产生活的堵点、痛点与难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五网”大会战。

据了解,在过去,经开区相关配套设施不足,如部分道路坑坑洼洼,少数道路甚至没有专门的人行道和路灯,导致园区各企业职工出行不便;由于绿化覆盖率不高,有的地方存在黄土露天的现象。企业一直期盼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企业的呼声,今年经开区专门实施了园区综合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园区道路大修、人行道铺装、道路树木补种、路灯修复等,实现了园区路平、道顺、树绿、灯亮。同时,经开区还组织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环境大整改,着力解决企业内部环境建设管理参差不齐问题。

丁盛说:“经开区管委会的党员干部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时,不仅从大处着眼,还特别善于从小事做起。通过近期开展园区综合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让整个经开区环境实现了大幅提升。对于我们企业来说,现在的经开区,不仅投资环境好,也越来越适合广大职工生活,更能留住职工。”

做好土地要素文章。围绕土地收储、报批、出让、划拨效率,着力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治、闲置土地回收工作。1至10月收储8宗土地2137.86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18.8%;出让19宗土地2258.63亩,完成年度任务的489.4%。

做大标准厂房建设。1至10月,标准厂房施工面积33.41万平方米,已建成面积30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15.38%。目前,经开区电子类、食品生产类、医药类、机械制造类、物流仓储类标准厂房建设正全力推进。

此外,桂林经开区还聚焦平台公司建设,桂林经开控股公司信用评级正式获评主体信用AA级资质,业务拓展进一步开放,在基金合作、股权投资、委托代付、发债能力、融资租赁等方面业务全面开展。目前,公司己成立经开区引导基金。

只争朝夕振兴画卷全面铺展

“2021年,经开区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企业服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围绕招大引强,提升园区发展动能;围绕项目建设,加快园区产业集聚;围绕要素保障,优化政策资源利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桂林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在服务企业方面,经开区将强化“13510”企业培育,及时跟进掌握库内重点培育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扶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确保现有规上企业进一步增产扩能;支持存量规下工业企业提升竞争力,推动向“小而尖、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方向发展,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同时,优化“家人式”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在招工、高层次人才聘用、融资、税收优惠、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好服务。围绕园区营商环境,深入推广“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推进“简易办”改革,落实一站式、绿色通道、代办等审批服务工作,确保入园项目快速落地。

在招商引资方面,经开区将围绕“一部手机、一辆汽车、一条子午胎、一个罗汉果”四大主导产业集群,依托园区龙头企业、链条骨干企业,以“三企入桂”活动为抓手,深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重资产招商,进一步强化产业导入,积极对接引进各企业合作伙伴及上下游产业链,做大做强各产业集群。同时,充分利用好标准厂房实施重资产招商,利用好产业基金实施“基金+基地”招商,并进一步完善项目入园及退出机制,强化项目进驻约束条件,提升项目落地效率,实现快落地、快建设、快产出。

在项目建设方面,经开区将进一步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名领导一个指挥部、一个指挥部一个工作专班”机制,不断优化完善指挥部人员,突出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建设、续建项目抓投产,确保产业集群不断形成及投资稳步增长;发挥项目建设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园区路网、电网、水网、气网,提升交通、住宿、教育等基础配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要素保障方面,经开区将做好闲置土地、厂房清理工作;用好政策资源,进一步梳理上级各部门扶持政策,做好项目策划,重点对接国家、自治区相关部门,做好专项债、直接股权投资、国家级经开区等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探索实施“失地农民安置用地+村集体产业发展预留用地”模式,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破解征地拆迁难题。

2020年已近尾声,2021年正在走来。漫步桂林经开区,项目建设击鼓奋进,产业发展热潮涌动,一幅壮丽宏大的工业振兴画卷正全面铺展。在一路劈波斩浪、闯关夺隘中,经开区必将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图片由桂林经开区管委会提供)

新闻推荐

百日会战桂林市开展打传专项行动64次 取缔传销窝点38个,查获涉传人员160人

本报讯(记者胡逢超通讯员吴樱)11月12日,记者从市打传办获悉,自2020年扫黑除恶治乱暨打击传销百日会战以来,桂林市已开展打传...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