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革命者秦其才
□黄土福
在介绍黄埔军校第一期100名早期中国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黄锦辉、李其实的所有文章中,都有秦其才的名字紧列其后,说三人一起投奔革命。但黄锦辉他们都有传记,唯独缺少秦其才的简历,他的事迹没有在任何文献、报刊、网络留下只言片语,这激起了不少文史爱好者的探究兴趣。经过笔者多方寻访,终于了解到这位早期革命者短暂但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特整理成文,让尘封百年的革命史料得以示人,以表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秦其才,字佩弦,清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出生在临桂县六塘镇岩底村一个还算宽裕的家庭。1925年,因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过度劳累,含恨病故于广州,年仅26岁,丢下60多岁的老母亲梁氏、妻子龙氏以及年仅9岁的幼儿,而父亲在他病故前早已仙逝。
秦其才从小就有大志,尤其富有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民国五年(1916年),17岁的他在桂林六塘高等小学校毕业,考取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他非常愤恨日本帝国主义列强以及军阀土豪劣绅,在桂林组织学生爱国会、桂阳学会演讲团,不辞劳苦,孜孜不倦,到各城市和各乡各县演讲,唤醒民众起来反帝反封建。1921年,回六塘高等小学校任教员兼训育主任,后因六塘时局混乱,一些劣绅欲对他不利,不得已到桂林城区避居,专心研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1923年春,又回来六塘高等小学校任教员兼训育主任,与同校教员黄锦辉、李其实、刘立道等人发起创办《六塘公益报》,大力宣传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揭露土豪劣绅地主对民众的横征暴敛,为贫苦工农呼号呐喊,为革命撰文讴歌造势,给师生、民众以救国爱国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教育,唤起民众为自身的利益权利而奋斗。他们的革命行动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忌恨,因为敌众我寡,几个组织者不得已离开学校。1924年3月,秦其才回到岩底村家里,同六旬老母亲、妻子和8岁幼儿依依惜别,与黄锦辉、李其实、刘立道等人一起离桂赴粤投奔革命。
广州是全国革命策源地,孙中山先生创办的一武一文两所学校———黄埔军校和“广大学校”(广大学校是当时广东大学的简称,现中山大学前身)更是全国革命仁人志士的集中地,秦其才他们几个人决定报考。黄锦辉、李其实如愿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于在读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黄锦辉分配到政治部,任周恩来随从书记(秘书),协助周恩来工作,李其实则任中共广西省委特派委员。而秦其才因体弱,两所学校都没有录取。不久,黄埔军校政治部(周恩来担任主任)下设的宣传所招考。秦其才的特长是写文章搞宣传,顺利考取。但入学不到三个月,原已被打败的广东军阀陈炯明不甘心失败,乘虚以三万之众重新占领粤东东江一带,并企图勾结盘踞在粤北的川军熊克武和粤南的邓本殷进攻广州。
国民政府为了彻底消灭陈炯明军队,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决定第二次东征。东征军由总指挥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率领,秦其才被任命为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总队宣传员。秦其才满腔热情,不顾体弱,不畏艰辛,夜以继日投入革命宣传工作,那种奋斗精神、牺牲自我的坚强决心不是常人能比的。他本来体弱,又这样高强度地工作,不分寒暑昼夜劳累,此时已抱病在身,大家都劝他回广州治病。但他对大家说:大丈夫一息尚存,当为国家效劳,为民众利益而奋斗,为世界被压迫民族而牺牲,怎么能苟且偷生而虚度呢?他认为自己只是体弱不支而已。1924年11月20日,他实在支撑不住了,才到第一军后方医院治病。几个月后不见好,转到广东大学公立医院继续治疗。经诊断,他的肝肺病已入膏肓,非常严重,已经无法自行起床。但他还是认为自己没病,只是身体弱无法起床罢了。老家兄长委托表亲来探望,他仍然说自己没病,等把身体调理好了,继续为国家工作。直到病故前日,他才意识到自己不能久留人间,不能和帝国主义、反动军阀继续战斗。他哭着和纷纷前来探视的老乡、同事伤心地说:“我为国家努力工作,是为了民众不再受压迫,不再患难,谁知天夺我志,死有余恨!此外,我最牵挂不能释怀的,是我六旬的老母,以及幼儿。”说罢大哭,泣不成声!
第二天凌晨四时,年仅26岁的秦其才怀恨病逝,弃家中老母妻子幼儿、一起从家乡来粤的老乡以及同学同事而去。谁也想不到,一年前与家人的离别竟然成了永别,令人无比悲哀!他为革命鞠躬尽瘁,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那种救国爱国的革命精神让人永远难以忘怀!他生前同乡好友黄锦辉、李其实、刘立道、李纯武等二十一位同志,共同撰写了秦其才详尽的传略讣告文,以表达他们的乡情旧谊和沉痛哀悼之情。
(本文根据临桂区六塘镇岩底村秦登鸿老师口述和保存的秦其才传略讣告文整理)
新闻推荐
日前,桂林市中小学生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奥会在市聋哑学校、市培智学校举行,来自临桂、灵川、平乐等地10所学校28...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