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枫桥经验” 积极改革创新 桂林警方打造治安工作新亮点

桂林日报 2019-08-23 11:59 大字

百梓派出所的民警指导榕湖社区“红袖章”巡防队员进行训练记者陈静摄

白龙派出所在辖区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记者陈静摄

前不久,全区公安机关“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暨年中治安工作会议在桂林召开。秀峰公安分局白龙派出所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设、秀峰区解东社区“智慧小区”创建、七星区福隆园“城中村”整治和临桂区榕山警务工作站“巡警与保安街面巡防”等桂林市公安部门在治安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桂林市公安局根据自治区公安厅的总体要求,以全区基层基础建设3年攻坚大会战为抓手,以建立动态化、大数据条件下的现代智慧警务机制为突破口,积极改革创新,狠抓基层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桂林特色的治安工作新样板,出现了不少亮点。

□本报记者陈静通讯员刘传勇

3年攻坚,因地制宜,推动基层派出所建设升级

“天网工程”、警务“一张图”及“围猎”监控系统平台……这些科技设备能实现人脸智能识别、重点目标预警、对象即时追踪等功能,帮助民警加强防控和打击力度。这是记者日前在桂林城区目前面积最大的派出所———白龙派出所看到的一幕,这也是桂林市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市公安局在派出所建设3年攻坚战工作中,紧紧结合辖区实际,通过顶层设计,逐步构建起“党委政府领导、公安机关主导、有关部门配合、典型示范引领”的工作格局。

一是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把推动派出所建设3年攻坚战工作上升为党政工程,依托“枫桥经验”,打造智慧派出所,提升综合功能。如秀峰分局白龙所、象山分局阳桥所位于市中心商业区,原办公地址面积狭小、设施简陋,远不能适应现代警务要求,为此,通过将其与相邻派出所进行合并,实现强强联合,并与社区融合,警务功能得以全面升级,面貌焕然一新;永福县公安局在推进苏桥派出所示范点建设过程中,依托苏桥智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争取资金250余万元,打造了立体化农村示范派出所。

二是示范引领,上下联动。按照城区、城郊结合部、农村、边远山区及旅游景区等不同类型,市公安部门选定了20个派出所作为示范所建设,实行了党委成员帮包责任制,各业务部门强化指导服务,与县(市)、分局捆绑责任,上下联动、条线统筹,为高效推进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如阳朔县公安局在推进城关派出所示范点建设过程中,注重与各警种密切配合,对执法办案场所同步开展升级改造,实现了执法闭环全息管控,成为全局规范执法的标杆。

目前,全市20个示范派出所已全面建成。在此引领下,全市其他派出所基础建设也已积极启动,提档升级,确保派出所建设3年攻坚战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优质工程。

扩展点面,延伸触角,“1+1+N”警务模式开创农村治安新局面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农村治安基础工作与城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农村治安工作任务与警力不足、治安新问题增多、基础工作薄弱的矛盾,往往比城市更加突出。为此,市公安部门在原有“一村一警务助理”警务模式基础上,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农村警务新模式,在灌阳县试行了“1+1+N”,即“1名民警+1名协警+若干屯警”的“一村一协警一屯一警助”警务模式,将警务助理由原来的驻村委向驻自然村延伸,使防控区域更广、信息渠道更深、反应速度更快。截至目前,全县共落实144名村委专职协警、1030名村屯警务助理,做到了“村村有协警、屯屯见警助”。

实施中,明确驻村民警对应村协警、村协警对应村屯警务助理,一级抓一级地指导和分配工作;依托警务工作微信群,建立日常工作台账;明确村协警、屯警务助理待遇,出台考评办法、激励政策,以最大程度激发队伍活力。

自实行“一村一协警一屯一警助”工作模式以来,灌阳县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2019年上半年,全县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6.1%,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0.2%,全县有52天无警情,涉枪、涉爆和两抢案件零发生;全县有63个村实现了“零发案”,群体性事件“零发生”,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3年前排名全区靠后跃升到全区前列。该模式得到了自治区公安厅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区推广。

创建平台,星级管理,助力社区警务工作全面推进

从过去脏、乱、差和流动人口多、治安案件多到现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治安情况大为好转,福隆园的转变让这里的居民看得见,感受得到。近年来,桂林公安以“一标三实”采集为基础,以星级小区(出租房)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化社区警务管控模式。以“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为基础,开发社区警务“一网考”工作系统,社区民警和警务助理可以通过“一网考”及互联网APP的使用,实现传统社区警务基础工作数据化、信息化、可视化,基础信息随时共享可用,为市局大数据系统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实现星级化管理“平安工程”。对无物业小区、城中村、有物业小区等实有人口居住区域分类进行技防建设,开展创建星级平安小区、村屯、出租房工作。如:临桂公安局在区政府支持下,共创建星级小区73个,其中临桂麓湖国际空中墅小区是桂林首个按区公安厅标准创建的五星级智慧小区;七星分局积极开展出租房星级评定,创建星级出租房75间,福隆园、江东村等城中村由过去的城市管理难点转变为治安管控的新名片、新亮点。

科技引领,群防群治,打造桂林特色立体防控网

20多台警用摩托车每天24小时巡逻,“流动派出所”随时随地现场解决百姓问题,随处可见的“红袖标”延伸治安防控“触角”……这些变化让象山辖区居民交口称赞。近年来,结合桂林国际旅游城市的特点,市公安部门以特种行业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努力打造桂林特色立体防控网。

一是开发应用网络平台,依托科技,提升效能。依托互联网+,开发应用“智能入住一体化系统”,把民宿、网约房等所有旅馆业数据全部接入“小天网”,与常口库、重点人员库等进行融合及碰撞分析,一旦触网即可立即预警,并与处置警力联动;创建“车安网”“电瓶溯源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该系统具备报警功能,能够及时为侦破盗窃案件提供侦破方向,同时,积极推动电动车电瓶实名登记,从源头上切断被盗电动车和电瓶销赃渠道,有效减少电瓶被盗案件发生。据统计,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6城区电瓶被盗案件同比下降了25%。

二是组建义务巡逻队,群防群治,立体巡防。市公安部门认真践行“枫桥经验”,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实行积分管理,制定奖惩制度,激发志愿者参与平安建设的热情,截至目前,全市组建的义务骑警队有62人、义务巡逻队伍有11000多人。

三是建立街面警务站,警务前移,快速处警。临桂公安局在复杂、繁华街面设置警务工作站,24小时开展巡逻、接处警、案件侦破,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一分钟”处置圈;建立5个警民打防控微信群,邀请辖区各类人群加入,目前群内人员已达1000余人,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群’有所应”,极大地提升了处警能力和效率,探索建立了接处警直至办结的警务站工作新模式,办结率达45%,极大地减轻了辖区派出所的负担;同时,他们采取购买治安巡防服务的方式,组建保安专业巡逻队,通过街面定位巡逻、上图指挥调度,共处理纠纷1200多起;城区以巡特警牵头,进一步推进巡防服务外包模式,针对性地在高发案区域开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有效压发案,2018年较2017年主城区侵财类案件总警情下降46%,2019年上半年较同期下降20%。

新闻推荐

李天佑:英勇善战、戎马一生的开国上将

新华社记者黄耀滕“风雨中走出一位年轻人,他看见国土破碎心如焚,毅然离开家乡去把那救国救民的道路来寻找……”在广西桂林...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