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桂林文化的史诗 著名作家黄继树主编《文化城之魂 历代文化名人与桂林》

桂林日报 2019-04-13 11:48 大字

▲黄继树在分享编书过程

▲《文化城之魂———历代文化名人与桂林》封面

□本报记者张弘/文李显杨/摄

4月10日,著名作家黄继树主编的《文化城之魂———历代文化名人与桂林》新书发布会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总部大楼独秀书房·旗舰店举行。

黄继树,曾任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桂林市文联主席、桂林市作家协会主席。《文化城之魂———历代文化名人与桂林》选取了桂林历史上较有代表性并且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和文化事件,分别从不同视角做了介绍。在确保所选人和事的历史真实性基础上,以文化散文的叙事形式来表现人物和事件,力求还原桂林历史文化的真迹,并有较强的可读性。

桂林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舞台。《文化城之魂———历代文化名人与桂林》由十余位对桂林历史文化深有研究的学者、作家,按时代顺序,叙述郦道元、颜延之、杜甫、韩愈、白居易、柳宗元、李商隐、王安石、黄庭坚、米芾、范成大、王正功、徐霞客、石涛、陈宏谋、王鹏运、况周颐、吕璜、龙启瑞及近现代的康有为、唐景崧、马君武、胡适、梁漱溟、徐悲鸿、张大千、郭沫若、茅盾、巴金、欧阳予倩、艾芜等近50位历代文化名人与桂林的因缘、故事,专人专篇。经桂林博物馆授权,或编者实地拍摄,配有100多幅图片,带领读者走入历史的情境。

黄继树说,编完了这一本书,掩卷沉思,忽然感到悠久的历史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现实,其间距离是那样的近,近到伸手可触,张目可辨。遥远的历史和眼前的现实,忽然汇合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正在与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们看见了他们,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他们并没有离开我们而远去:正在独秀峰下岩洞中读书的颜延之;桂林烟雨中的李渤,在踏察隐山和南溪山;白居易挥手送别远赴桂州(今桂林)上任的友人严谟;悠游桂林山水而流连忘返的米芾;黄庭坚还在他那只短篷船上环桂林城游荡;范成大在铺满银色月光的漓江上赏月歌吟;王正功在独秀峰下与桂州的举人们饮宴,以苍劲的声音,吟唱他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连王城南城门上那块两广总督阮元书刻的“三元及第”匾,也仿佛是昨天才由工匠们吊装上去的。忽然,凄厉的警报声响了,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机飞过,然后就是炸弹爆炸的巨响,土地在脚下动摇,墙壁在倾塌,尘土和着黑烟与黄烟一股股地冒上来。巴金正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奋笔疾书:“我看见炸死的人太多,太惨,血常常刺痛我的眼睛,不写,我无法使自己沸腾的血平静下来……”

黄继树提到,桂林文化兴起于唐代。宋之问、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张九龄、李渤、王昌龄、李商隐、许浑、杜牧等大诗人对桂林(桂州)的大量赞美诗文,使默默无闻、尚处于蛮荒之地的桂林(桂州),走进了唐诗的灿烂辉煌之中,从此闻名于世。在这些唐代大文人的影响和带动下,桂林本土的文化人也随之兴起。诗人曹唐、曹邺在灿烂的唐代诗坛上也获得了一席之地。与此同时,桂林的科举文化也跟着崛起。桂林人赵观文于唐乾宁二年(895),在长安科举大比中,荣登状元榜,成为桂林和广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唐哀帝天祐三年(906),桂林人裴说、裴谐兄弟同榜高中状元和榜眼。裴说、裴谐的先祖原是山西闻喜县人,他们的曾祖父裴曙,是唐德宗贞元年间的进士,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到桂州临桂县任县令,后来便定居桂州临桂县,以忠义传家,诗书继世。裴说又是一位功力深厚的诗人,《全唐诗》收其诗作51首传世。

在学术文化著作方面,莫休符的《桂林风土记》于唐光化二年(899)问世,作为广西的首部风物志,传承至今。

宋代桂林文化异军突起,满山遍野的摩崖石刻文化,代表着桂林历史文化上的一个高峰。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桂林石刻文化都堪称“唐宋题名之渊薮,以桂林为甲”(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语)。宋代桂林的科举文化继续大放异彩,永福县王世则、李珙文武两状元,成为桂林科举文化史上的绝配。

清代,桂林文化已在全国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桂林科举文化以临桂县的陈继昌为代表的“三元及第”,以张建勋、刘福姚为代表的“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称雄全国科举考场。桂林人龙启瑞在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在全国会试、殿试中均夺第一名,成为“两元及第”的状元。龙启瑞一生博学多才,在晚清文坛上占据显著地位,他一生著述了几十部极有价值的治学专著和文学诗词专著传世。桂林人张建勋一篇殿试策论文章《民以食为天》,名动天下,成为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乙丑科状元。张建勋受命为清廷创建黑龙江省教育,抵制沙俄势力蚕食我国东北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临桂人刘福姚成为桂林(也是广西)科举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临桂人赵观文以桂林(也是广西)科举史上的第一名状元,成为破天荒之举。刘福姚则以“三科两状元”(上一科状元为桂林人张建勋)的辉煌完美收局。刘福姚还与“临桂词派”的词人们以一部《庚子秋词》的诗词作品,在反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中,在晚清文坛获得“反侵略文学”之名。

清代中叶以后,以桂林永福人吕璜为开端的“岭西五大家”(吕璜、龙启瑞、朱琦、王拯、彭昱尧)和以王鹏运、况周颐为代表的“临桂词派”两个文学流派,称雄全国文坛,使桂林文化人获得了“语海内能文者,屈指必及之”的美誉。

自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桂林人陈宏谋大学士,以其著述的《五种遗规》,影响社会至今不衰。2001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威廉先生,出版了他集十余年研究之心血,无论从学术水平还是篇幅规模而言均可称为巨著的《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一书(中文版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版),把陈宏谋推向了世界的视野。

1985年9月,三联书店出版了《人心与人生》的哲学著作,并发行境外,掀起了一股“梁漱溟热”,引起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学者的关注。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艾恺,到中国访问梁漱溟,将自己多年研究梁漱溟的成果写作而成的《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这部英文版著作赠送梁漱溟。日本学者和崎博文将《人心与人生》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将所得版税与日本几位学者资助的基金合在一起,建立“梁漱溟先生教育基金会”,定期奖励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并作为在日本翻译出版《梁漱溟先生全集》的部分费用。对陈宏谋与梁漱溟两位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土桂林历史文化名人,当然也还有对桂林文化很有贡献的胡适先生,本书各以两篇文章介绍他们的事迹。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在抗日战争中崛起的桂林抗战文化城,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文化舞台而名垂青史。在桂林举办的著名的“西南戏剧展览”,影响尤其巨大。1944年5月17日,《大公报》转引美国权威戏剧评论家爱金生在《纽约时报》刊登的文章,对这次抗战戏剧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此宏大规模之戏剧盛会,有史以来,自古罗马时代曾经举行外,尚属仅见。中国处于极度艰困条件下,而戏剧工作者以百折不挠之努力,为保卫文化、拥护民主而战,迭予法西斯侵略者以打击,厥功至伟。此次聚中国西南八省戏剧工作者于一堂,检讨既往,共策将来,对当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实具有重大贡献。”

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先辈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用手中的笔,口中的歌,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他们为中国文学史、中国戏剧史、中国美术史、中国音乐史、中国舞蹈史、中国教育史、中国出版史,书写了光辉的篇章,为桂林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业绩为子孙后代所景仰!

黄继树认为,历史文化为一座城市的灵魂。同时,桂林历史文化,又是中国历史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广为人知的国际旅游胜地。但作为首批入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山水间却略显黯淡。《文化城之魂———历代文化名人与桂林》的发行,对桂林历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来说,是一次较好的尝试。

新闻推荐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均等、更惠民

□本报记者刘倩刚刚过去的清明和壮族“三月三”假日,位于临桂新区的桂林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各式丰富的陈列吸引了大量...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