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区:引领文明风尚 打造“临桂实践”

桂林日报 2019-01-26 13:00 大字

□本报记者孙敏实习生杨川凌

2018年,临桂区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打造生动的“临桂实践”。

去年以来,临桂先试先行,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临桂先后拨付经费300多万元在11个乡镇和7个社区构建区、镇、村三级文明实践平台,先试先行,打造聚人聚心的“百姓之家”。在这里,临桂以“六传六习”为主要内容,培养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文明参与感和获得感。与此同时,临桂还在会仙镇、中庸镇泗林村先行先试,建立综合性文明实践平台,而后全面推广,初步形成临桂区委统一领导、区文明办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机制。

如何将文明实践与群众需求结合起来,让文明实践更生动?临桂区在2018年作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整合资源,连通文明实践与群众需求,是临桂探索走出的一条路子。临桂结合全市统一成立的“十团”宣讲队伍,从退休老同志、大学生村官、农村文艺骨干等人中挑选宣讲人才,组成宣讲小分队,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解读、阐释国家大政方针及惠民政策,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实践新时代文明。与此同时,临桂还找准文明实践与群众需求的连接点,选择群众感兴趣的、参与性强的活动作为服务内容。如涉农部门的“支农小分队”为老百姓量身定制农技宣讲;会仙镇的6支志愿服务小分队,科学制定12项“菜单”,通过微党课、文艺演出等形式,把“普通话”变成“地方话”,把“文件语”变成“家常话”,把“抽象的理论”变成“有趣的故事”,理论政策宣讲既接百姓地气、又合群众口味,赢得广大群众的点赞。

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能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临桂积极创新载体,通过惠民活动提升文明风尚。这是临桂探索生动实践的又一成果。

一方面,临桂按照“固定讲习大集中”与“流动讲习小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讲习活动,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据统计,目前临桂161个行政村全部挂牌成立“新时代讲习所”,覆盖率100%,党的创新理论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另一方面,临桂积极树品牌、显特色,构建“一镇一品”。如:中庸镇泗林村崇耕尚文,先后走出了190多名大学生,还有书画家等各行各业的人才,是远近闻名的“大学村”、“状元村”,结合这一特点,临桂打造了“传家风、亮家训”孝老爱亲品牌;五通镇以五通农民画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打造了“如画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品牌;南边山镇依托乡村彩调队,打造“欢乐乡村,文化惠民”品牌等,全区各乡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

与此同时,临桂还积极在“家门口”打造实践活动阵地。如:茶洞镇的仁义、中庸镇的泗林等村举办的“三月三乡土临桂”、“九月九欢乐乡村”等文明实践活动;会仙镇文化惠民服务队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以精彩纷呈的演出活动展示文化惠民的丰硕成果,得到中央代表团高度赞许。据统计,2018年,临桂区组织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50000多人。

无处不在的文明实践活动像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滋润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灵,不断催生着临桂区的勃勃生机。

新闻推荐

桂林市多举措确保春节前农民工拿到工钱

本报讯(记者陈娟)1月24日,全市2019年春节前农民工工作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检查会在临桂新区创业大厦召开,要求确保春节...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