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工程”绘就桂林“大美乡镇”

广西日报 2018-12-05 08:31 大字

①资源县车田苗族乡新貌。 何平江/摄②临桂区六塘镇峦山底生态新村宜业宜居。 唐艳兰/摄③全州县枧塘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独具特色。 唐 侃/摄 在阳朔旧县村,经过改造的“泥巴房”,成为餐馆、住宿的一个亮点,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刘教清/摄 “书记工程”之一的临桂区会仙镇面貌焕然一新,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带动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何平江/摄 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主街道立面改造建筑风格设计采用地方木建筑、骑楼建筑特色,在规划理念上融入了吊脚楼、翘檐和窗花等民族文化元素。 唐 侃/摄 灵川生态农业生机勃勃。 何平江/摄④独具桂北瑶汉民族特色的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雄关古镇。 唐 侃/摄⑤经过特色小镇规划改建后的雁山区草坪回族乡特色建筑。 何平江/摄⑥临桂区五通镇西山村委新寨村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新楼房建设突出了桂北建筑风格,彰显深厚文化底蕴。 唐 侃/摄 左图:恭城瑶族自治县黄岭村是典型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农村。 唐 侃/摄 右图临桂区六塘镇观音山公园

近年来,桂林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生态立市”、“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依托生态优势、突出文化特色、坚持产业融合、建设大美桂林”的思路,让桂林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1“书记工程”打造生态宜居乡镇

2013年3月,桂林市委提出了实施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的战略构想,要求每个县(包括雁山区、临桂区)每年选择一个乡镇,由县(区)委书记负责联系重点推进,走出一条具有桂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因此,这项工程又被称为“书记工程”。

近年来,桂林市坚持“城乡协调推进”,以实施“书记工程”为突破口,探索了一条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凸显文化、生态绿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构建了“城乡一体,生态美丽,文化多元,富裕和谐”的美丽大家园。更为重要的是,在“书记工程”的辐射带动下,广大乡村面貌一新,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前景阔步前进。

桂林市共投入资金约130亿元,建设项目共1665个,分四批共建设60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44.77%。通过这些项目建设,示范乡镇的镇容镇貌、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群众就业、就学和就医,当地居民和群众有了明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实施“书记工程”,开展“村屯绿化”“古树名木保护”“漓江环境综合整治”“特色林业示范区创建”四大行动,为乡村绿化提供有力抓手。截至2018年12月初,该市12个县(区)、16个乡镇分别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示范乡镇荣誉称号,42个乡镇、102个村分获自治区生态乡镇、生态村荣誉称号。全市农村绿化美化水平大幅提升,森林覆盖率、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区、全国前列。

2绿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速

多年来,桂林坚持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乡村旅游相融合,加快培育生态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效益农业,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根据《桂林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桂林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倍增,初步建成农业强市。

作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桂林尤其注重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景区景点开发相结合,提高旅游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努力打造以“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为主题的“魅力桂林乡村农业四季游”格局。目前,该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1个、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4个,自治区级四星、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及农家乐数量居广西首位。

2014年以来,桂林市创建了6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0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构建了“一县数品”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农业发展体系,一大批种植型、养殖型、旅游型、保护型特色村屯不断涌现。

下一步,桂林市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全覆盖、县县有示范区、乡乡有示范园、村村有示范点,培育发展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示范区;加快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打好桂林农业“绿色牌”“生态牌”“长寿牌”“富硒牌”;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壮大粮食、罗汉果、银杏、荔浦芋、月柿、金桔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3生态文化相融丰富乡村内涵

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古乡镇、古村落、古街区、古建筑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遗产,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桂北大地上。为充分发掘、保护、开发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桂林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各乡镇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当地文化,走出一条条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避免了“千城一面、千篇一律”。

结合乡村风貌改造抓好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桂林市完成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49个,深入挖掘桂北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在实践中形成了以阳朔县“小青瓦、白粉墙、花格窗、青石墙裙”,资源县“坡屋顶、吊脚楼、木干栏”,恭城瑶族自治县“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吊脚楼、木格窗”等为代表的独特的桂北民居建筑风格,深受当地群众和中外游客欢迎。

截至目前,桂林市共有8个镇、12个村被列入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其中4个镇、5个村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85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约占广西的53%。

通过对文物古迹进行修复,灵川县大圩镇再现千年古镇的韵味;通过整体搬迁的方式,全州县枧塘镇将桂北古民居建筑群保留了下来;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突出瑶汉古镇文化;依托千年古镇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漓江“钻石水道”的地理优势,将旅游资源与古镇文化相融合,阳朔县福利镇全力打造成漓江下游副中心旅游名镇;通过大力弘扬界首骨科医院中医治疗文化,兴安县界首镇打造了特色中医疗养品牌……

一个个“看得见山水”,也“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在桂林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展开了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均由桂林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推进长塘水利枢纽工程项目进程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到桂林市召开会议本报讯(记者苏展)近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到桂林市召开会议,对《广西桂...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