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乡村绿化绘就“美丽桂林”新画卷

桂林日报 2018-12-03 10:55 大字

□本报记者胡逢超

近年来,桂林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生态立市”、“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依托生态优势、突出文化特色、坚持产业融合、建设大美桂林”的思路,让桂林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五年来,全市乡村绿化总投资8.6亿元,完成村屯绿化17100个、通道绿化2098公里、山上造林99217公顷;挂牌保护古树名木28948株;漓江环境生态修复1833.6亩;创建24个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全市森林覆盖率71.23%……桂林乡村以“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和谐幸福”的崭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书记工程”打造生态宜居乡镇

2013年3月,刚到桂林履职的市委书记赵乐秦在全州、兴安两县调研时,提出了实施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的战略构想,要求每个县(包括雁山区、临桂区)每年选择一个乡镇,由县(区)委书记负责联系重点推进,走出一条具有桂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因此,这项工程又被称为“书记工程”。

近年来,桂林市坚持“城乡协调推进”,以实施“书记工程”为突破口,探索了一条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凸显文化、生态绿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构建了“城乡一体,生态美丽,文化多元,富裕和谐”的美丽大家园。更为重要的是,在“书记工程”的辐射带动下,广大乡村面貌一新,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前景阔步前进。

全市总投资约130亿元,建设项目共1665个,分四批共建设60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44.77%。通过这些项目建设,示范乡镇的镇容镇貌、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群众就业、就学和就医,当地居民和群众有了明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实施“书记工程”,开展“村屯绿化”、“古树名木保护”、“漓江环境综合整治”、“特色林业示范区创建”四大行动,为乡村绿化提供有力抓手。截至目前,全市12个县(区)、16个乡镇分别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示范乡镇荣誉称号,42个乡镇、102个村分获自治区生态乡镇、生态村荣誉称号。全市农村绿化美化水平大幅提升,森林覆盖率、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区、全国前列。

绿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速

创新是动力源泉。如何破解绿化模式单一、经费保障不足、后期管护薄弱三大瓶颈,是激发乡村绿化生机活力的关键。

(下转第六版)

新闻推荐

城管再出“重拳”治夜间市容乱象 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市容“五乱”行为整治行动

本报讯(记者桂晨通讯员戴端辉)11月23日晚,全市城管部门开展夜市乱象集中整治,由此拉开了全市为期一个月的拉网式市容“五乱...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