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图书馆:桂林人的“精神家园”

桂林晚报 2018-11-26 13:37 大字

广西桂林图书馆二楼中庭书墙。(资料图片)

广西桂林图书馆临桂总馆。(资料图片)

广西桂林图书馆始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广西建馆最早的图书馆,也是全国建馆最早的十座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2018年8月28日,该馆被评为一级图书馆。

广西桂林图书馆全年候对外开放,为广大读者提供书刊借阅、文献信息检索、专题咨询、课题调研、科技成果检索查新、讲座、展览、阅读推广等服务。该馆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国家数字图书馆省级分馆,也是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古籍修复单位。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该馆还担负着桂北地区桂林市柳州市梧州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等6个市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及各系统图书馆(室)的业务辅导工作。经过百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这座图书馆已成为桂北乃至全广西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地标。

诞生以来历经沧桑巨变

1909年(清宣统元年),广西提学使李翰芬奏准在桂林筹建广西图书馆,并委托广西教育总会办理。会长唐钟元、陈智伟倡议募款,李翰芬率先捐银500两,并向参加优拔考试之生员按名派捐,得银16170两。在桂林靖江王城东南隅兴建馆舍。接收广西官书局与优级师范所藏图书、上海各书局及省内外官绅赠书,共有建馆藏书3447种、17000余册,定名广西图书馆。首任名誉监督唐钟元,驻馆提调(馆长)龚鉴清。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40年间,政局不稳,战乱不断,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馆名几经更改,历经沧桑。1919年称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图书馆,1928年称广西省立第一图书馆,1937年称广西省政府图书馆,1940年6月称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抗战时期,桂林作为大后方,文人名士云集,文化出版事业十分活跃,该馆亦成为图书文献收藏和利用的重要场所,藏书达30万余册,以其“藏书之丰富,设备之完善,在西南各省首屈一指”。1944年,桂林沦陷,该馆将馆藏珍善本及重要藏书转移到广西昭平县,馆舍及其余藏书毁于兵灾,劫后余书7万多册,其中包括广西地方历史文献和抗战时期桂林出版物等。抗战胜利后,1946年在旧址重新修建馆舍,同年9月竣工开放。

1949年11月桂林解放,该馆由桂林军管会接管。1950年1月完成接收,定名广西图书馆。1955年该馆从王城旧址迁入榕湖北路新址,馆舍面积2698平方米。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改名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图书馆。1980年11月,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仍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建制。

历经沧桑岁月,广西桂林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馆藏资源。截至2017年底,有馆藏书刊文献300万余册,其中少数民族旧文献、地方历史文献、抗战时期桂林出版物是馆藏一大特色。目前收藏有建国前广西地方文献5400余种,独家收藏3400余种,有相当部分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政府出版物;广西存世的旧方志共有250余种,馆藏即达到231种,占92.4%,且多为刻本、抄本;广西历史人物著述收藏中,馆藏更是首屈一指,藏有手稿、抄本845种。抗战时期,桂林出版的期刊有200多种、图书2000多种,由广西桂林图书馆藏有的就分别达到163种和1400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国内图书馆鲜为收藏,成为研究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资料。广西桂林图书馆还收藏有线装古籍15万册,以清版为主,收藏最早的善本是元泰定四年(1327年)刻本《诗集传附录纂疏注》。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获得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自动化建设创出“广西第一”

广西桂林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始建于1991年,1997年11月开始提供互联网服务,成为全国少数几个联入互联网的省级公共图书馆。1998年,馆计算机系统获得文化部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12月,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建设,该项目于2005年荣获文化部首届创新奖。2002年7月,该馆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省级分中心,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单位。

值得骄傲的是,广西桂林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方面,创下了几个广西第一:第一个将计算机系统应用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图书馆、第一个与国家大型文献信息系统互联的公共图书馆、第一个联入互联网的公共图书馆。

作为全国第一个直接获得查新资格的图书馆,该馆已建成集数据制作、资源检索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图书馆系统,通过移动APP、微信、微博、网站和馆内设施等服务手段,为读者提供数字图书馆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音频、视频资源等丰富多样的资源服务。

为进一步加快桂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西桂林图书馆以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出发点,结合桂林实际,推动建立桂林公共图书馆集群总分馆服务网络、桂林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桂林区域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桂林区域图书馆联盟等“三纵一横”的区域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各图书馆资源,该馆实现了区域内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基层图书馆公共文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目前,以桂林12县(区)公共图书馆为分馆的集群总分馆服务网络,实现了一卡通通借通还;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搭建了“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服务网络,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微信公众号服务,开展图书借阅、数字阅读、信息推送等服务,建成桂林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搭建与高校图书馆联合的跨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桂林区域图书馆联盟。

“精神家园”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2016年12月30日,市民期待已久的广西桂林图书馆临桂新馆开放试运行。至此,广西桂林图书馆的馆舍总建筑面积已达5万多平方米,分为临桂总馆、安新分馆和榕湖北路分馆三部分。

临桂总馆位于临桂新区,是桂林“一院两馆”的组成部分,也是桂林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馆舍的建筑外观形象继承了桂北民居特有的汉唐遗韵,大气、简洁、对称,体现了桂林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同时以现代建筑科技和材料展现出科技、人文、现代、大气的时代风貌。目前,该馆开放有5个借阅区,可以为读者提供中文图书、报刊借阅与信息资源查询、数字图书馆服务,以及旅游阅览、创新创意服务、精品展览等新型主题服务。随着新馆的陆续开放,将来还能提供少儿读者、老年读者、残障读者等特殊群体服务,以及视听服务、古籍文献、地方文献、抗战文献中心等特色服务,成为市民学习、交流、休闲的文化场所。据统计,广西桂林图书馆共有书刊借阅室及专题阅览室28个,2000余个阅览座位。全年候对外开放,年接待读者180余万人次,借阅书刊700余万册次,建有社区、幼儿园、学校、部队等馆外图书流通点48个,年均举办各类读者活动达600多场次。

依托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广西桂林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现如今,对桂林“两会”服务已常态化,建立了“桂林人大数字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政协提案数字分馆”、“桂林市委统战部数字图书馆”,每年解答各种咨询6万余项次,为广西区内外单位和读者从事科技研究、产品开发、修史编志、著书立说、文艺创作、城市改造、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等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面向全社会,对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小微企业等衍生出专题咨询与跟踪服务。

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广西桂林图书馆创建“公益课堂”、“我们的节日”、“独秀”经典诵读、“快乐一小时”少儿阅读活动等阅读服务品牌,服务社会公众,服务特殊人群,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在市委、市政府“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战略下,桂林图书馆将继续充分发挥其“文化客厅”、“精神家园”的作用,为推动桂林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记者梁亮

新闻推荐

桂林昨“突袭”抓获老总级涉传销头目13人冬季打传再次清查涉嫌窝点233处

本报讯(记者陈娟)11月20日,桂林市2018冬季打击传销整治行动打响第二仗,桂林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多个县区开展了打...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