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历经3次肾移植181医院突破技术瓶颈 成功实施一例第三次肾移植手术 如今患者体内有5个肾

桂林晚报 2018-08-30 13:03 大字

181医院肾脏科手术团队开展器官移植手术。

主治医师郭骏军与廖先生交流病情恢复情况。

181医院器官移植团队。

临桂的廖先生在19岁的时候查出尿毒症,当年他做了第一次肾移植,移植肾放在右侧髂窝;十年后,肾脏再次出现问题,他做了第二次肾移植,将移植的肾放在左髂窝,不幸地是,那次换的肾出现排斥反应,3年后他不得不恢复痛苦的“血透”。常规来讲,人有左右两侧各换一次肾的机会,廖先生都用完了,那年他才29岁,而接下来的日子对他来说,就剩绝望。

幸运的是,专注器官移植32年的181医院肾脏科近年来攻克技术难关,于今年8月在廖先生身上成功实施第三次肾移植手术,廖先生获得重生。而这一手术的成功,意味着桂林的肾移植技术能覆盖尿毒症患者更长的生命周期,而不再是冲顶30年的期限。

12年换了3次肾

今年32岁的廖先生是桂林临桂人。2005年,刚上高中的他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双腿浮肿,家人带他到181医院进行检查,最后确诊为尿毒症。幸运的是当年很快便有了合适的肾源,他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肾移植手术。术后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结了婚,还生育了两个孩子。

在医学上,移植的肾有使用年限,一般在10-15年。2015年,他用了十年的移植肾开始萎缩。“可能还是自己生活不规律,对自己的身体保护不够吧。当然也可能是到了移植肾的使用年限。”他说得有些愧疚,但医生告诉他,他还有一次肾移植的机会。

那一年,廖先生很幸运,但也很不幸。幸运的是,医院当年很快就有了与他相匹配的肾源,他成功做了第二次肾移植手术;不幸的是,这次手术虽成功,但术后两月新移植的肾脏出现排斥反应。经过积极治疗,虽有所控制,但2018年2月,经医院诊断这次移植的肾为“移植肾失功”。那时的他,绝望到了极点,不吃饭,也不配合治疗。

“是妻子带我走出那段灰暗的日子,我感谢她在我身边不离不弃照顾我,要不是有她,我可能走不到现在这一步。后来医生说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是有可能实现第三次肾移植的。”廖先生看到了希望,随后他恢复了血液透析,每周两次,接下来的3年,他一次又一次在希望与绝望中浮沉。

今年7月中旬,廖先生终于迎来了好消息,181医院找到了合适的肾源,廖先生将面临自己的第三次肾移植。

8月5日16时40分,廖先生被推进手术室。17时47分,手术开始,181医院两名专家在麻醉科医生、护士的密切配合下,4小时内成功为廖先生实施了换肾手术。

8月27日,我们在病房看到廖先生时,妻子正在床边照顾他,他除了看上去体形消瘦些,精神状态挺好,已经能自由下床行走。

第三次肾移植如何实现?

181医院肾脏科主治医师郭骏军介绍,正常人的肾位于后腰部,廖先生之前做过两次肾移植,新移植的肾脏分别放置于右侧和左侧髂窝(腹股沟上面一点)位置,在做第三次肾移植之前,廖先生体内已有4个萎缩的肾脏。

“同一个人做第三次肾移植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第三次移植肾的放置问题,还有就是血管吻合问题。最后我们决定第三次肾移植从腹部正中偏右处进去,放在第一次换肾的上方。”

郭骏军介绍,手术从腹腔开腹进去,把升结肠游离出来,去掉一些筋膜和脂肪,就能留出一个肾窝,这就解决了第三次肾移植的放置问题。接下去就是把肾脏跟动脉、静脉以及输尿管吻合的问题。

“肾脏主要连接三个管,动脉、静脉、输尿管,血液在肾脏里循环,一个进一个出,循环产生的尿液从输尿管排出。第三次移植入的肾脏得重新在体内找合适的动、静脉血管吻合,我们把移植肾的动脉跟右髂总动脉端侧吻合,肾的静脉跟腔静脉端侧吻合起来,肾的输尿管再跟患者输尿管做吻合,吻合好后就把移植肾放进升结肠后做好的肾窝,最后再将升结肠覆盖新的肾脏。”

郭骏军说,手术非常成功,从目前监测情况来看,廖先生肾功能各项指标很好,身体恢复得也不错,但仍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希望他这次幸运过关,继续健康快乐地生活。

用好每个捐赠的器官,造福更多人

在181医院肾脏科主任眭维国看来,这台手术成功,不仅是救了廖先生一命,还有更广泛的临床意义。

“按以往的医疗水平,一个尿毒症病人可以换两次肾,左边做一次肾移植,右边做一次肾移植,而一个肾的使用年限大概在10-15年。如果一个人十来岁得了尿毒症,按顶多换两次肾续命30年,那这个人顶多活到40多岁,这对于如今平均寿命至少70岁来说,肾移植技术只能覆盖到他一半的生命周期,他的一生还是过于短暂。但第三次换肾技术的发展,使得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让他们有望达到正常人的生命周期。”

眭维国介绍,181医院开展肾移植手术比较早,1986年开始做第一例,到现在已经30多年,一些做过两次肾移植的病人已经到了两次肾移植生命周期的末期,若是医院没有攻克做第三次肾移植的技术难关,那这部分病人就失去继续活下去的机会。科室很早也注意到这一问题,这些年在手术过程中积极探索第三次肾移植的可能,这次廖先生作为桂林首例第三次肾移植患者,给这项手术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成功经验。

“另一层意义上讲,如今国家提倡‘大健康\’,尿毒症也纳入大病救治,从治疗愈后来说,器官移植比透析总体费用还是少,而且生活质量也高,社会上也普遍接受了器官移植这个技术,所以医院有义务把这个手术开展好。”

眭维国介绍,国家经过这几年努力,器官捐献事业得到了进一步推动。据统计,2017年全国共实现器官捐献案例5177个,共捐献器官15310个,其中桂林地区实现器官捐献50余例,百万人口捐献数达到1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3.72。作为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去年一年,181医院就完成了心肝肾等大器官移植手术200余台。

“一年下来到我们医院捐献器官的有几十人,这一数据走在广西前列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我们提升器官移植技术,也是对桂林人民器官捐赠的一个回报,医院有义务把这些心存大爱者捐赠出来的器官用好,让这些捐赠出来的器官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眭维国说。

陈延明韦心平文/摄

新闻推荐

临桂区疏堵结合探索装修垃圾规范化管理投入70多万元购买垃圾清运车和建立装修建筑垃圾收纳点

本报讯(记者孙敏通讯员杨浩)8月22日下午,在临桂“一院两馆”附近的装修建筑垃圾收纳点,看到垃圾清运车将满车的装修建筑...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