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中的“比翼鸟”夫妻

桂林日报 2018-08-22 14:17 大字

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日,赵春艳只要有空,就陪同丈夫阳昌彬一起乘摩托车“走村入户”,这被他们称为“约会”。

阳昌彬在棕树湾村为瑶族村民换灯泡,赵春艳在一旁充当“翻译”。

阳昌彬带着工具箱,赵春艳带着医药箱,这是两个人外出时的标配。

不管是假期,还是上学时间,赵春艳常在陪同丈夫出行的情况下,帮各村的孩子检查身体。

阳昌彬和赵春艳在家门口的风雨桥前拍了张合影,在这之前,两人并没有拍过婚纱照。

□本报记者刘教清通讯员粟慧琼莫晓姣文/摄

黄沙瑶族乡,是临桂区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境内高山绵延,林海苍莽。在被称为黄沙“生命线”的宛黄公路上,共有300多道弯。而23年来,人们经常看到阳昌彬和他的妻子赵春艳,同骑一辆摩托车,维护山区线路、帮村民检查身体等,他们被大家称作大山中一对“比翼鸟”夫妻。

阳昌彬在黄沙供电营业点当维护工;妻子赵春艳是黄沙土生土长的瑶家姑娘,个头高挑,漂亮爽朗,如今在黄沙瑶族乡卫生院工作。20多年前,他俩刚结婚不久,阳昌彬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和节假日,熟悉黄沙的每条线路、了解每个用户。

赵春艳有空时,就会陪同阳昌彬“走村串户”。对于阳昌彬晚上出门工作,她已习以为常,但还是担心,因为丈夫的左膝盖在一次抢修中遭遇塌方受伤,落下了风湿病。遇到天气变化或远行,她都会找个借口跟着一块去。她把跟丈夫骑摩托车转大山,称为“约会”。

二人经常“夜骑”,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利于观察线路情况。阳昌彬说,尤其是冬天,竹木被覆冰压弯触碰线路放电的现象白天很难发现,只有夜间才是最好的观察时间。在黄沙山里呆了20多年,线路走向、杆塔编号、隐患处,阳昌彬已烂熟于心。

其实两口子一同出行,也有好处。81岁的胡大娘是翻水村村民,这些年因为多种老年病,常去黄沙卫生院看病、打针,但是去一趟也很费事。所以赵春艳一有机会和丈夫到翻水村附近,都会给她带上一些常用药,阳昌彬顺道也给大娘家检查下屋内用电线路。

“在山区有的地方没有手机信号,一起出来有个照应。”在赵春艳看来,23年来一直陪着丈夫到山里抄表、维护线路,这种特殊“约会”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可一些知情者无不为之感动,还为其竖大拇指。

比如黄沙村委阳家村的朱民富,他是阳昌彬一直帮助的人。朱民富的父亲因为残疾娶了智障的母亲,他又摔伤导致残疾,一家三口生活十分贫困。多年来,尽管阳昌彬收入不高,但常帮朱民富一家修修补补。赵春艳也会帮着洗洗晒晒,给朱民富的母亲检查身体。

2012年初,父亲去世后,朱民富靠低保生活。在阳昌彬的建议下,他从卖鱼干到养猪,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2014年末,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朱家的危房改造成了砖房,阳昌彬又跟妻子商量着买电线买材料,帮助朱家更换了屋子里的电线,添置了一台电烘机。

当然,阳昌彬的重心还是放在工作上。他说:“从小学到初中,我读书写作业都靠煤油灯,所以一直梦想着坐在明亮的屋子和电灯下学习。”正是因为小时候对光明的渴望,阳昌彬23年来默默守护大山的光明。如今,黄沙乡的10千伏高压主干线由原来的30多公里发展到230公里,配网线路270公里,供电范围翻了近10倍,用电户也由原来的600户发展到了1000余户。而阳昌彬夫妻对黄沙乡23年来倾注的真情服务,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大家都竖起大拇指称他们是“模范夫妻”、“比翼鸟”夫妻,他们更像是供电部门和村民间的一座桥梁,拉近了两者间的距离。

新闻推荐

桂林市对六城区开展“四合一”督查要求全面抓好问题整改,切实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本报讯(记者孙敏陈娟)8月21日下午,市委副书记白松涛、副市长兰燕分别带领两个督查组,对六城区开展迎接国家卫生城复审、创...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