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山潭古道上的堰坝管理民约碑

桂林日报 2018-07-03 13:31 大字

崩山

已经模糊的堰坝管理民约碑

□王子旺文/摄

桂林市临桂区南边山镇崩山潭(地名)古道东边的崩山山崖石壁上,有一块“堰坝管理民约碑”,该碑是当地村民为了确保在此建立的堰塘之水,能够顺利灌溉农田,防止破堰放水取鱼的损人利已行为再次出现,而共同建立的“村规民约”。碑高0.55米,宽0.4米,距离古道路面1.5米。碑文刻于山崖石壁上,现尚能识别如下文字:“禁止--,以保水源,长滩寺塘堰,水之源。---鱼,失水旱田。倘有偷者,罚钱拾仟。若不遵罚,送--官,加刑从是,友戚不-徇情。奉宪禁后,永远遵行。”落款是“咸丰五年,老钱村、双凤桥、浪石圩、崩山潭,共立”。

古时建立的崩山潭堰坝(拦河坝),至1975年以前,仍保持原有的历史状态,堰坝长约40米,宽约3.5米,高约2.5米,用方块料石建成。为方便民众通行,在堰坝顶部设有跳石,作路人过河的通道。1975年以后,改作可通行拖拉机的坝顶路面。

2013年,当地政府用水泥沙石混合与片石浆砌扩宽、加固了坝体。在水坝顶部加盖了混凝土路面,使该堰坝成为可通行汽车的“堤路”两用拦河坝(长约50米,宽6米)。该堤坝是大江河从山区流出平原后的第三级拦河坝,水源丰富。储水河段长约300米,水面平均宽约50米,储水面积约15000平方米,水最深处约3米。在拦水坝东端古人开挖有一条水渠(1970年以前,水渠宽约2.5米,高约2米,从水渠进水口往东约400米的渠段,安装有6架水车,引水灌溉高于此段水渠两侧的农田),将水引往河流东岸,灌溉1000多亩农田。

除了人工开挖的水渠外,在水坝上游东边约80米处的山脚下,有一地下河水岩溶洞(冬天无水时,人可进入岩洞口5米左右),该岩引堰塘之水入崩山山底下的地下河后,去向不明。由于崩山潭的堰塘之水,与地下河相通。故此堰塘储水河段鱼类品种也多,加之水深,水面宽。所以每年春天都有许多鱼虾在此产卵繁殖,使该堰塘成为鱼虾的天堂。又经夏秋季节的自然生长,堰塘中不但鱼虾数量多,而且以鲤鱼、脚鱼(又叫“圆鱼”、或“鳖”)、鲢鱼、塘角鱼著称。自古成为垂钓爱好者的好去处,同时也成为冒险破堰放水取鱼者的目标。

透过崩山潭“古代堰坝管理民约碑”的内容和现场考察可知,在清朝咸丰年间,崩山潭拦水坝(又叫“长滩寺塘堰”),为当时的老钱村、双凤桥村、浪石圩村、崩山潭村共同修建。因当时有人经常在用水紧张之时,暗中破堰放水取鱼,造成旱田(无水灌溉农田),故特建立此村规民约与碑刻,实行重罚,亲疏无情。

据说崩山潭堰坝的管理,自建立上述“村规民约”执行重罚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冒险破堰放水取鱼的现象了,从而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一百多年来,老钱村、双凤桥村、浪石圩村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唯有“崩山潭村”无踪无影了。相传该村建于堰塘东边的崩山山脚下,已无人居住。2018年5月30日,笔者前往考察时遇有几位在此捕鱼的当地长者(浪石圩村人),问及崩山潭村的情况,他们均说不清楚。至于该村是因为什么?何时消失?尚不可考。

崩山潭堰塘东岸,为古人沿崩山(该山高约100米,不知何时,山体北面山坡崩塌与主体分离,形成东西走向的垂直白色悬崖,高约80米,东西长约200米,故得名“崩山”)山崖之下修建的悬崖古道。该古道是过去人们从六塘出发,过双凤桥、经塘头、金堡、高田至荔浦的必经之地。古道宽1.5米,长约300米。今已不是主要的交通道路,行人稀少,但路面仍保存完整。每逢节假日,都有不少的爱好者前往崩山潭参观古堰坝、古山崖石壁碑刻(另有一块“无名、无时间”的民间药方碑,高0.78米,长1.3米,距离路面1.1米,刻有直行40余排,共1500字左右的民间适用药方)、古道、以及山水风光。

新闻推荐

股权转让债权申报公告

桂林临桂蛇大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各债权人:我公司原股东将其持有的公司100%的股权全部转让。请与我公司形成的真实·合法·...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