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居有其屋”到“居有好屋”

桂林晚报 2018-03-14 11:06 大字

新建的小区环境正越来越好。

从“刚需”———“改善”———“宜居”,这三个关于住房的词汇的递进式变化,可以一窥桂林人在住房环境和购房需求上从量变到质变的全过程。

这种变化,正在深刻揭示着桂林人对“住”的品质要求的改变,这是一种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有好屋”的过渡。

住在桂林离大自然更近一些

居住于山水之中。老天给的自然生态让桂林人骄傲,桂林人对家的追求,始终与山水割舍不开。

“我以前住的房子面积也不小,但周边的环境很一般,我想住得离自然生态更近一些。”在桂林做食品生意的陆金华事业小成,开始为自己和家人另觅一处住房,最后选择在伏波山旁的漓江岸边新置了住宅。

2017年,老城区旧貌换新颜,大批道路、景观、公园升级,两江四湖二期工程连通水系水道全线贯通,让桂林人的幸福指数连续飙升,也让更多市民意识到,追求居住环境与自然生态的和谐是“住”在桂林的最佳诠释。

在城市另一端的临桂新区,来自辽宁的刘满一已经购置了第二套在桂林的房子。“蓝天白云,依山傍水,眼前就是城市公园,这样的人居环境除了桂林没有第二个地方了。”

去年年末,临桂区楼市供应迎来“井喷”。而今年年初,临桂区的房价再次刷新了纪录。2018年2月,临桂商品住房成交价格达5343元/㎡,环比上涨2.76%,刷新了历史纪录。今年,临桂新区将围绕“生态宜居”的要求,投资86.1亿元,计划建设道路、桥梁、水系、公园和临桂新区旅游专线试验线等12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际会展中心、兴桂园、吾悦广场、北区水系、沙塘大道等五大重点项目建设将加快,更多“入居入驻”配套项目建设将紧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步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临桂新区环城水系将在今年五月正式通航,届时桂林又要多一个全新的“两江四湖”,在临桂也可以领略到“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景了,这对本地和外地的购房者来说,这就是一座宜居新城。

居有好屋从满足实用到追求舒适

除了外部环境,桂林人对好房的追求已不再是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屋檐,而是一个让人身心温馨愉悦的个性空间。

市民李石民的新家是同事眼中的豪宅,虽然不是独门独栋,却是空间布局俱佳。一楼是通透式的中央厨房,旁边是客厅,衣帽间、孩子的玩具间、洗衣间一应俱全,二层的卧室落地大玻璃,书房密闭安静,他钟爱的茶室就在二楼大露台之上。吹着和熙的春风,品着普洱,对他来说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居住在临桂的张鹏则选择了另一种户型设计,“三横四纵的最优空间结构,南北通透采光足,视野开阔,直线分布,从清晨到日落都可享受阳光,且同层基本无互视范围,更具私密性。在户型层高方面,2.95-3.3米层高,就像空中别墅,居住舒适度更高。”

过去的两年内,汇荣、华润、碧桂园等一系列广西区内外的地产大品牌进驻桂林,给桂林人带来了与时代接轨的住宅设计和规划理念,这让很多像李石民、张鹏一样的购房消费者乐意买单。比如一些品牌住宅把设计精确到厘米,打造以居住功能契合人性化享受的空间,对比普通塔楼结构的楼层,采光面提升30%,南北对流,同时确保超低容积率,超宽楼间距,居住舒适度极佳。

同样,为适应消费者更个性化、更舒适生活的追求,彰泰、兴进等桂林本土地产品牌也在进行着自我革新,开始与国内、世界知名的设计大师联手,以自身对桂林生态环境的把握,融合建筑与山水的美感。

兴进集团一位设计师说,如今的桂林消费者对房的要求十分“挑剔”,细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均精挑细选,但也正因为此,桂林的商业住宅的设计、布局越来越精巧和现代化,越来越能满足购房者追求舒适感的需求。

完美之家智能家居消费时代来临

桂林人不仅在追求居住环境、户型的进步,更注重对家的内在要求。智能、舒适、便捷的家装产品和服务开始逐渐成为消费大头。

2017年,智能门锁和智能音箱成为雄霸各大电商平台的爆款单品。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家居从单品时代迈入场景时代,科幻电影里那些关于智慧家庭的美好愿望,开始有了逐步成真的迹象。

在桂林人的家中,吃这只“螃蟹”的人也越来越多。身在办公室的张乐正透过手机APP查看家中的温度情况,“如今家中的监控已经不是看画面这么简单,还可以远程控制空调、灯光,是全方位的监控。”张乐说,过去的家电就是一个功能机时代,就像以前的手机按键式的,帮你把温度降下来,帮你实现食物的冷藏;现在的家电实现了单机智能,就是手机APP到遥控器,通过手机的遥控去实现调温度、打开灯光。

也许很多人的理念尚未有张乐这么前卫,但智能门锁、智能冰箱、网络电视这些智能家具已经取代了一部分传统的功能型电器却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电器、家具,智能家装这个大平台也已开始接纳不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

在装修新房的市民罗敏正在考察一种全新的全屋整装和全屋家居定制服务模式,“目前来说,我对这种管家式服务还是很满意的。”这种创新的零售服务模式,涵盖了全屋整装、全屋定制、家具团购、铝合金门窗、木地板、衣柜定制、整体厨房定制几大板块。从品牌厂家以出厂价采购,不仅价格实惠,还为罗敏提供更多的免费高附加值服务,诸如免费上门量尺、免费出3D设计图、系统免费报价、免费上门安装、免费五年保修以及终身维护等服务。

可见,随着房产品的不断升级,桂林人先后经历了从毛坯、精装、软装发展的阶段,在“住”花费越来越高的今天,桂林人也越来越注重追求舒适和智能居住的感受,智能家居时代应运而来。

宜居生活居住品质的长远考量

2017年是桂林房地产市场充满变化的一年。从年初的“去库存、稳增长”到下半年的“防风险、防泡沫、稳房价”,商品住房市场去库存效果明显,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在多方因素的共同催化下,购房需求集中爆发,开盘售罄、一房难求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房价也一路水涨船高,成交量和成交价均达到历史最高值,可谓“量价齐升”。

桂林市住建委行业监测数据显示,1-12月份,全市商品房成交面积545.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其中商品住房成交面积501.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商品房成交金额301.13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商品住房成交金额265.14亿元,同比增长20.0%。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均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

同时,在刚需户型持续热卖的同时,市场上换房需求有所增加,各大楼盘中大户型的房源比早前走俏。特别是2017年临桂区商品房成交面积达到201.59万㎡,同比增长2.20%,在近7年的统计数据中,排名第二,是2017年桂林全市(含市直辖六城区和11县)商品房成交面积的第一位。从选择地理位置和楼盘品牌的分析来看,桂林人对自然生态和现代舒适理念结合的宜居新区颇为期待。

“以前买房子更多考虑的是价格和实用性、便利程度,现在买房却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考量过程。”长期做房地产市场考察的一位业内人士说,桂林消费者眼中的好房子不只是要房的户型好,还需要有便利的配套设施,晚上的物业管理,外部的大环境也要考虑。

日前,央视财经频道为“中国美好生活指数”做了调查,指数为102.44。该项调查对此结果的解读是,102.44意味着目前中国人的整体生活略高于“适宜”这个区间,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提升。

市民美好生活指数确立的背后,涵盖对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测评,其中居住品质成为其中的重要考量要素,进一步催生消费者住房新趋势的变化。对追求宜居生活的消费态度逐渐强烈起来,也就足以解释桂林人在住房环境和消费需求上从量变到质变的这个过程了。

记者沈青/文游拥军/摄

新闻推荐

疑似爆破引发1.8级地震瓦窑、铁西、临桂等地均有震感 市地震局提醒市民放心,桂林没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

本报讯(首席记者申艳)3月8日下午6点42分,临桂区与象山区交界区域发生1.8级地震,疑似爆破引发。瓦窑、铁西、临桂等区域有震感,尚未收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市地震局提醒广大市民放心,桂林没有发...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