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君老摩友:风驰电掣的拉风生活

桂林晚报 2018-03-14 11:06 大字

因为摩托车,这群人聚在了一起;也因为摩托车,每个人的生活都得到了无限的丰富和延伸。

都说摩托车是年轻人的玩物,但在丽君社区却有一群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的中年大叔,每个人都有三四辆性能不同的摩托车,大家一有机会就约在一起外出跑拉力,或进山玩越野,一玩就是二三十年。大家说,铁皮汽车包裹的只是肉身,而摩托车承载的却是灵魂。

●三五好友相聚摩托车是永恒话题

13日上午,记者在西凤路附近见到了伦怡阳、姜鲁翔、刘春文、胡波、刘闯等几人,他们年龄最小的50岁,最大的60岁,正聚在路旁的一间小屋内喝茶聊天。屋外停有好几辆帅气的摩托车,有川崎、本田、铃木,个个气势非凡,惹人注目。

小屋墙角的货架上摆有七八个摩托车头盔,两边墙壁上也贴有好几张地图,地图上有很多线条标注,贯穿了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文哥骄傲地告诉记者,画了线条的,都是他们骑着摩托车开过的地方,而就在春节前,文哥刚和老姜开着摩托车花了四五天时间去了一趟黔东南。

今年60岁的老姜,丝毫看不出已经年入花甲,他玩摩托车已经二十来年,习惯载着老伴出行,在他的影响下,老伴现在一坐进汽车就浑身不舒服,必须坐到老姜的摩托车后座才神清气爽。

作为这群摩托车发烧友最初的组织者,今年50岁的伦怡阳说,丽君路附近的这个小屋就算是他们这群人的“据点”,大家基本上每天都会过来碰一下头,聊天喝茶,聊的内容永远离不开摩托车。等聊兴奋了,大家就开始指着墙上的“作战地图”制定计划,说要到哪去跑一趟。计划定下来以后就马上实施,一群人玩得不亦乐乎。

胡波说,他们这群经常在一起玩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有老师、医生、铁路职工,还有个体户,玩摩托车只能是工作之外的休闲娱乐,但正是有了摩托车的存在,大家的业余生活才丰富多彩起来。

●重度发烧友二十多年换车80多辆

在这群中年摩托车发烧友里面,几乎每个人都至少玩了二十来年,每个人手头都有三四辆不同性能的摩托车,各自经手的摩托车也至少有10到20来辆,而在这群人当中,伦怡阳绝对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他最令摩友们津津乐道的是,玩越野摩托车的二十来年,经他手的摩托车已经超过了80辆。

伦怡阳是辽宁人,年轻的时候就来到桂林定居生活,刚开始接触摩托车的时候只是把它当成一种代步工具。1993年,年轻的伦怡阳趁着手头有点积蓄花了12500元买了一辆“大白菜”(嘉陵125,因为车体白色,主要用于竞赛而得名)。

“那个年代的一万多块钱,差不多能买套房了吧?”伦怡阳说,这辆“大白菜”让他彻底掉进了越野摩托车的“坑”,从那以后每到周末,他就骑着自己的“大白菜”一头扎进桂林周边的山林里,体验越野摩托带来的快感。

不少摩友告诉记者,桂林的越野摩托爱好者众多,和它的环境优势不无关系。无论是灵川的盘古岭、临桂的广福顶,还是永福的登云山和五子界,丛林密布路面崎岖,都算得上是玩越野摩托的胜地,而只要肯下功夫把桂林周边的这些山林玩一遍,去别的地方玩就有点不值一提了。

伦怡阳当时也是越玩越起劲儿,对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他开始走上了一条难以回头的摩托置换路。“别的摩友车开腻了,恰好我很喜欢,和我的车价位又差不多,就跟他商量着换一下车怎么样?大部分人都会同意。”伦怡阳说,从1993年开始,他已经换了80多辆摩托车,有的等价换,有的加钱换,偶尔遇到特别喜欢的新款车才会真的全款买,从刚开始“掉坑”到现在,他在越野摩托这方面投入的钱已经“不敢细算”。

●摩托承载灵魂改变生活方式

因为玩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伦怡阳就组织了一个“穿越者越野摩托俱乐部”,2003年在民政部门注册,十多年时间里,俱乐部聚集了上百名市内的摩托车爱好者,这些爱好者年龄也主要集中在40岁到50岁之间,年龄最大的有62岁,经常组织并参加活动的就是伦怡阳、姜鲁翔、刘春文、胡波这群人。大家笑称,这个俱乐部是“有组织无纪律”,虽然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规定,但凝聚力却很强。

文哥和老姜告诉记者,从二十多年前开始接触摩托车开始,大家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重要的改变,虽然大多数人都过了知天命甚至是不惑之年,但因为经常骑摩托车,每个人都神采奕奕。

虽然大家都有私家汽车,但很少开出来,有的人2009年买的汽车,时至今日开了不到4万公里,大家都说,骑摩托车骑得久了,一坐进汽车驾驶室就觉得浑身难受,哪怕感冒发烧不舒服了,一戴上头盔跨上摩托车兜一圈,就神清气爽舒服自在了。

“汽车包裹的是肉身,摩托车承载的才是灵魂。”伦怡阳说,这句在摩友圈里广泛流传的话很能代表大家的想法,有了摩托车,每个人的生活都得到了丰富和延伸,而即便年龄越来越大,大家仍然跃跃欲试,想要骑着摩托车冲进更深的山林、更远的国外。

记者高磊盈文/摄

新闻推荐

将腐竹变短并进行技术改良,从而让它们的身价翻了两倍 临桂南边山:腐竹“缩身”反涨身价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村民将腐竹晾在蚊帐里防蚊虫。为了让顾客更满意,村民将几十厘米长的腐竹剪短。□本报记者蒋伟华通讯员李辉朝赵积亮文/摄喜欢吃腐竹的人都知道临桂南边山的腐竹名气大口感好,...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