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文化医学》:一位大学老师带癌教书30年的传奇人生
在人人“谈癌色变”的时代,作者骆降喜(临桂人,桂林医学院解剖学教授,文化医学践行者)带着三十余年与癌症和平共处的经验告诉大家,癌症其实是一种慢性病,是一种与人的内心活动息息相关的心源性疾病。想要获得健康,就要学会慢生活,做到谦卑,处低,用一种乐观、智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以文化心,借心化病”,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对抗”癌症。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节选《思考文化医学》的《文化“治癌”》章节,以飨读者,相信会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方向。
(一)
说到癌症,我们都会下意识地产生恐惧。其实,正确看待它的心态是很重要的。癌症虽然以肿块的形式显示在身上,然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心态的影响,每一个癌症患者的背后都有一段旁人不知的经历,而现代医学更多地注重肿块本身和指标,以形究形。
2006年秋季开学,学校接受国家教育委员会对本科院校进行的教学评估,各个科室加班加点,不分白天黑夜地完善以前的相关教学资料。这样一来,早晨锻炼的时间就无法保证,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整个人心浮气躁,评估刚结束我就累倒住院了。
2006年10月15日,医院针对我的病情又进行了一次CT会诊,得出结论:右肺、右侧胸膜多发性转移。医生建议我再次手术治疗,非常肯定地告诉我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有了前面22年与癌症打交道的经历,此时的我所表现出来的心态非常坦然,不像前面三次那样火急火燎,一拍脑门就立即手术。这一次我非常冷静地思考:大凡治病在治本。手术、放疗、化疗都是治标并不治本,肿块切了又长,长了又切,何时才能到头?我已经开了三次胸,前面、侧面、后面都开过了,即使再开第四次,谁又能保证第五次不复发呢?癌症虽然表现在身上,然而,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心态的影响。因此,治肿块的同时要调整好心态,标本兼治。于是我开始反省自己,并静下心来阅读《弟子规》、《大学》、《论语》、《中庸》、《孝经》、《朱子家训》等,还阅读了《黄帝内经》、《思考中医》、《扶阳讲记》,甚至还读了《六祖坛经》、《金刚经》、《心经》、《王凤仪嘉言录》。
《孟子·离娄上》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其中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一句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豁然明朗。
最终,我大胆地选择了一条与癌共存的战略战术———“文化治癌”。虽然“带癌生存”,但是,心里非常坦然,家庭幸福,生活很有质量,完全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娱乐,还可以组织或参加公益讲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倩通讯员秦梓清)近日,临桂区各主要干道上,一批新型环卫果皮箱亮相。据临桂区市容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些独特造型的果皮箱是太阳能果皮箱,在其顶部有一个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下方有一个广...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