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1977:我的高考我的青春
考生追忆篇
40年前的1977年,是高校招生考试中断十年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这一年的高考,改变了许许多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1977年10月21日,广播里播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令人兴奋的消息:凡是符合条件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年龄在20岁左右的,不超过25周岁,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都可以报考。一时间,大家奔走相告,几乎所有十几岁到三十出头的人都纷纷找资料报考备考。
我那时所在的单位,是临桂县搬运社,有着300多人的大集体企业。我去临桂县中的报名点报名,报考的人盛况空前,像赶圩那样热闹。
10月21日公布的消息,12月中旬就要考试!我急忙找回高中的课本复习。我一个姓李的工友让他应届高中生的女儿帮我在县中订了一套复习资料;我在桂林地区机关工作的叔叔,帮我手抄复写了一大堆复习资料。
同年12月15日到17日,是我们走进高考考场的紧张时刻,时间都是两个小时:上午8~10时,下午3~5时。12月15日:上午语文,下午政治;12月16日:上午数学,下午理化/史地;17日上午外语/体育。高考的作文题是《难忘的日子》和《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题选一题。考数学时,最后一道题是拱桥用抛物线计算公式,这题补习老师讲过我也懂,但我由于粗心用错朝上的抛物线公式没算对,等醒悟过来列出用朝下的抛物线公式要计算时,交卷铃响了。这道题22分啊!也许就是这题目没解出让我没读上好大学!
16日考完仅仅过去13天,同年12月29日,我和另一名姓莫的工友得到县招生办发的体检通知。我们搬运社五六十名考生,就我们两人接到通知。后来我被录取到桂林师范中文大专班,他没有被录取。
三年后的1981年春天,我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到桂林地区兴安师范学校任教。桂师三年,给了我一张大专文凭,给了我一份教师的工作,还给了我一个编制内干部的身份。再后来,我进入广西日报社工作。
从县搬运社到广西日报社,从工人到高级编辑,从1.5元的误工补助到有固定的工资,这一切的改变转折点都因为40年前的那场高考。不忘初心,不忘当年,感恩高考,感恩母校,感恩所有帮助过我激励过我的人!(本文作者系《南国今报》副总编辑李成连)
新闻推荐
5日8:15,市民陈先生拨打2834000热线电话:前几天,我们拆除老房,重建新房。可就在拆除一卧室的墙面时,施工人员一锤子下去,竟然砸出一块“铁疙瘩”,我仔细地把“铁疙瘩”上的泥灰全部拍掉,没想到竟是17发...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