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广西率先实现空气自动监测站全覆盖提供权威信息 守护“桂林蓝”

桂林晚报 2017-10-15 12:18 大字

本报讯(记者邱浩)今年以来,“桂林蓝”已经常出现在市民的视野中,这归功于桂林市严控污染措施有力,而为大气污防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的是空气自动监测能力建设。目前,桂林市新建的空气自动站覆盖了全市所有区、县行政区,成为广西首个实现空气自动监测站全面布点的城市。

记者日前在市环保局监测中心看到,一间房间里,摆满了十几个方方正正的“箱体”,而这些都是PM10和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污染因子的监测设备。

经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桂林市已建立起预警预报网络在线平台,平台主要功能包括监测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展示、预警预报等,并实现了手机APP的同步开发使用。预警预报平台通过短信及APP消息形式向管理人员推送不同时段的城市污染状况,当污染物浓度触及预警限值时,即时推送报警信息,形成了监测、分析、管理为一体的预警预报体系。

据了解,桂林市原有4个国控的空气自动监测站,分别为电子科大尧山校区、监测站、龙隐路小学、八中,监测参数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共六项污染物。2015年下半年开始,桂林市在城区增设了林科所、桂林师专甲山校区、桂林旅游学院、大埠中心校及临桂区环保局5个市控监测站点,随后十一县也分别新建了空气自动站,新建的空气自动站覆盖了全市所有区、县行政区,16个新增站点开始实现数据联网并向社会公布,为市民提供权威准确空气质量信息。

今年市环保局建设完成了环境空气网格化预警系统,即在全市主城区范围内,以网格化布点的形式设立小型监测点,城区重点区域按1公里间隔距离划分网格,每个网格中心位置设置一个监测点,共设置51个监测点。小型监测仪器可实时监测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两个项目,主要安装在城区道路灯杆上。这样一来,利用高密度布点的网格化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区域内各类环境空气污染物的分布状态,实现实时预警功能,为空气污染精准管理提供基础。

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桂林市监管部门主动履职、规范管理的意识明显提升,全市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格局已逐渐显现。

数据也表明,桂林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向好,2015年桂林市环境空气质量与2014年同期相比有明显好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6天,同比增加46天;2016年与2013年相比,各项指标均大幅下降,其中SO2、PM10、PM2.5三项指标下降幅度均超过20%,优良天数增加72天,优良天数比例增加19.5%。截至2017年8月31日,桂林市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4天,优良率88.1%,比去年同期增加6天。

新闻推荐

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产业打造新优势砥砺前行桂林发力重振工业雄风

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角。通讯员蒋春喜摄燕京漓泉公司全自动化啤酒生产线。记者徐莹波摄桂林三金使用先进的搬运机器人搬运产品。记者徐莹波摄桂林高新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形成“两...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