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规高标精管 天蓝地绿路畅如椽巨笔 绘就美丽桂林新画卷
临桂新区新貌。记者何平江摄
▲扩建后的漓江桥。记者唐侃摄
临桂新区山水公园。通讯员李腾钊摄
环城北一路经过“白改黑”后,变得更加高大上。记者徐莹波摄
福隆园已“脱胎换骨”,被誉为城中村改造示范样本。记者桂晨摄
香江立交桥记者唐侃摄
绿意盎然桂林城。通讯员李腾钊摄
□本报记者徐莹波实习生李丽菁
城市建设的轨迹,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纵览近五年来桂林城市发展的历史性巨变,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绿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构建起新的城市框架,不断掀起城市建设的新热潮,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城市面貌华丽蝶变,楼高了、路畅了、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气爽了,一幅记载着非凡“城迹”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疏解提升老城,群众得实惠城市更靓丽
2013年以前,伴随着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市区汽车保有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原有城市路网难以满足新的交通形势,“堵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常态,广大市民迫切希望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通行质量。与此同时,尽管桂林城市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历史因素、管理体制、居住人员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城中村规划管理无序,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环卫、消防等问题突出,群众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改造城中村就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期盼。
2013年2月1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刚调任桂林工作,他立即来到市规划局,就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桂林人要建好桂林城,桂林人要管好桂林城。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必须在加快建设新区的同时着力疏解提升老城,营造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悠闲雅致、文明和谐的温馨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指数,造福市民和游客。
紧接着,市委、市政府作出“强力疏解改造提升老城,全面实施城市交通畅通优化工程,加大老城路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战略部署。
漓江桥建成于1988年,横跨漓江,西接上海路,东接穿山桥及漓江路,是市区东西方向主干道的一个节点。作为桂林市唯一一座以漓江命名的桥梁,漓江桥曾作为国内首座采用“V型”结构的跨江大桥被记入史册,是桂林人民的骄傲。
20多年过去了,随着桂林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以及车流量剧增,曾经畅通的漓江桥变得拥堵起来,成了漓江路通往上海路的交通瓶颈,也成了上下班途经该桥的市民心中一个“疙瘩”。“太堵了,每天经过那里心里就不舒服。”回忆起前几年漓江桥的拥堵时,市民韦女士就有道不完的苦水。韦女士家住三里店附近,在文明路一家酒店工作,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漓江桥,对于漓江桥的拥堵有着深刻体会。
交警部门对车流量统计发现,漓江桥高峰小时流量已经超过4684辆次,严重超过自身负重,时有大面积拥堵发生。在2015年“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扩建或重建漓江大桥有效缓解大桥交通严重拥堵的建议》提案。
群众呼声引起赵乐秦的高度重视,他在调研漓江桥的拥堵情况后,果断决定对其进行扩建。2015年,漓江桥扩建工程正式列入当年20个市领导跟踪推进的重中之重项目。当年9月28日,漓江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
漓江桥扩建工程建设期间,赵乐秦一直对项目给予关注支持,并作出具体要求:项目指挥部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加大项目建设的协调指挥、督促管理力度。业主要抢抓黄金季节,采取非常措施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市长周家斌也多次到漓江桥扩建工程现场实地调研。他指出,漓江桥扩建工程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出行。相关城区和项目业主一定要高度重视,想方设法加快建设速度。要加强日常监管,对工程的用材用料严格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建设单位努力克服了每年汛期主桥墩建设多有洪水发生的险情,克服了大桥地处喀斯特地貌区的地质问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快速推进漓江桥建设。今年5月1日,漓江桥扩建工程顺利完工。扩建后,漓江桥由原来的机非混行双向四车道变成现在的双向六车道,另设非机动车道。
“以前桥窄车道挤,上下班高峰期过桥花个10—20分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遇到桥上有追尾或剐碰事故,堵车时间更久。”家住施家园的市民吴桂英说,“现在漓江桥扩建通车,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我们开车行驶在路上心情也舒畅了,这是市委、市政府为我们办的大实事啊!”
提起城中村,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无论是环境、卫生、文明程度都是城市的短板。七星区福隆园是桂林市人口最密集的城中村之一,常住人口700多户,但流动人口达3万多人,由于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原因,这里不仅成为城市管理的“老大难”,也与漓江的景致格格不入,环境卫生脏乱差常常为人诟病。
从2013年起,福隆园片区改造正式启动,700多亩的土地开始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手术”。
福隆园改造启动后,赵乐秦一直惦记着这个项目,多次前往施工现场检查调研,并召开项目协调会,听取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他反复向项目负责人员叮嘱,福隆园城中村改造项目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科学保护漓江、打造品位休闲之都、建设国际旅游胜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家斌也多次到福隆园城中村改造项目实地检查,指示要尽快推进,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经过几年努力,福隆园已“脱胎换骨”。近日,记者来到现场看到,横跨小东江的惠济桥已经扩宽、修整一新。远处是一栋栋白粉墙、小青瓦、四层楼高的桂北民居风格联排式楼房,古典雅致。这是上关村村民的安置房。村民卢德山与其他村民一样,享受了“一户一宅”的安置政策。他说,他家的安置房建了4层,约400平方米,其中2、3、4楼分别为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1楼为10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
“漓江桥扩建工程和福隆园改造项目是近年来桂林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缩影。”市城管委主任余捷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桂林城市建设历史上最快的时期。这五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桂林城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城市建设工作者,我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
余捷介绍,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五年来,市城管委与各城区、部门共同努力,陆续开展或完成了漓江桥扩建工程、龙门大桥、香江立交桥、福利路、西二环路、滨北路、城市道路“白改黑”、万福东路、芳香路、侯山隧道、东二环路整修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了七星区福隆园和羊角山小区、象山区宏伟集团宿舍小区、秀峰区乐泰小区、叠彩区锦绣乐园小区等数百个城中村和无物业小区改造,让它们脱胎换骨,重新焕发出活力。
国庆期间,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入桂林游玩。很多游客进入桂林市区后发现,所有街道两旁都是绿树成荫,街头摆花造型别致,道路上都种植了各式花卉,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花园。湖南游客李敏兴致勃勃地说,“以前只听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没想到桂林城市也建设得像花园一样美丽。我和丈夫坐着出租车沿中山路一路行走,路中绿化分车带新种植的紫薇大面积开花了,这条路就像一条美丽的‘花街\’。一簇簇鲜艳的花朵在阳光照耀下,把秋日的桂林装扮得更加美丽。”
市园林局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桂林市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按照建设美丽桂林的相关要求,持续增加城市绿量,完善绿地布局,优化绿化结构,不断美化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提高生态效益,提升景观效果,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文化内涵。
新区加快崛起,战略再造助新城梦想成真
受自然风貌和城市发展历史的影响,整个桂林城沿漓江呈梭状发展。这种沿江发展的城市格局使城市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2007年以前,桂林市仅有50多平方千米的建成区,却有80多万常住人口,每年还要接待2000多万人次游客和所辖12个县的上百万流动人口。由于历史原因,城区内风景名胜、党政机关、工厂企业等生产区、生活区、游览区混杂相处,加上城区山多,建筑控制高度,造成可使用面积和容积率都比较低,人口拥挤、交通阻塞,产业难以壮大。母亲河漓江的负荷也不断加重。
与此同时,桂林加快城镇化进程也迫在眉睫。坚持走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道路,将桂林建成特大城市,必须跳出旧城格局和产业布局,扩展新的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而位于桂林城西的临桂县区位较好,航空、铁路、公路等立体交通便捷,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适合城市中心迁移。
2007年,自治区党委作出“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这被解读为一把破解桂林城市空间局限、产业发展局限的“金钥匙”。依照规划,临桂新区到2015年应完成13.9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目标,人口规模达15万;到2025年应完成47.63平方公里的建成区目标,人口规模达40万。
临桂,是中国著名的状元之乡。由于历史原因,在2007年时,在临桂县城以外的多数地方还是一片片只有杂草的空地。要在这片空地上重新建设一座新城谈何容易?
2009年6月,创业大厦、“一院两馆”(桂林大剧院、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等7个建设项目率先开工建设,正式吹响了“西进号角”。
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纲要》将临桂新区和老城中心区作为“两带双核八组团”空间构架中的“双核”确定下来,提出临桂新区“以建设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为核心内容”。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发出的一次加快临桂新区建设的冲锋令。
赵乐秦调任桂林工作后,他深刻认识到临桂新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在调任2天后便深入新区工地调研。他动情地说,“今后,我也是临桂新区建设中的一员了”,并强调要继续发扬“拓荒牛”精神,保持高昂的斗志,全力以赴加快建设步伐。
周家斌也多次到临桂新区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并要求相关项目业主要主动做好施工计划,排出施工工期,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协助并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审批速度,尽早实现开工建设,为临桂新区添砖加瓦,凝聚人气。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新区建设明显加速:市直各部门为新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减少审批层级;临桂新区工委和管委全力做好项目策划、进驻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工作;项目业主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抽出专门的班子和人员抓项目……
政策、人力、财力、物力在向新区倾斜,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新区汇集。近五年来,临桂新区建设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正在延伸,几百栋大楼拔地而起,几百台塔吊同时作业……
2014年7月12日,桂林城市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性时刻———市委、市政府机关正式入驻临桂,标志着临桂新区成为桂林市新的行政、文化中心。2015年5月25日,桂林市临桂区委、区人民政府正式揭牌。这标志着桂林市临桂县正式撤县改区,桂林也由原来的12县5城区变成现在的11县6城区。
临桂新区的初步建成,有效破解了桂林面临的城市发展难题,承载起桂林的未来和希望。桂林人的城市新梦想正在成为现实。临桂新区,正逐步成为桂林这座世界名城新的政治、经济、旅游、文化中心和工业、物流、商贸基地。
市民王玲在临桂区一家公司上班已有蛮多年了。她说,“近几年,临桂几乎一年一个样,路网越来越完善、楼房不断涌现,商场、学校、医院、菜市、餐馆、银行网点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方便。这座新城处处让人感受到桂林城市建设的速度和力度,壮观靓丽的城市景象让人感到无比的生机与活力。”
短评
破旧立新,让“美丽姑娘”穿靓衣
□莹波
城市是人类的智慧创造,是人类文明的鲜明标志,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
桂林历来以山水甲天下闻名于世,建设与山水媲美的城市是桂林人不懈的追求。桂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了我们的城市建设必须是高标准、严要求,必须体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然而,受自然风貌和城市发展历史的影响,若干年前,美丽的桂林山水与城市形象极不相称,有的游客、市民甚至把桂林比喻成“穿着破旧衣裳的美丽姑娘”。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吹响了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号角,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必须破旧立新,实现突围发展。
城建要突围谈何容易,这不仅需要城市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和超前眼光,更需要领导干部的担当作为。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调任桂林工作后,毅然承担起这份重任。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的战略。
战略目标一经确定,立即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全市人民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精心谋划着城市发展的未来。
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临桂新区实现快速崛起和老城区得到了改造提升。如今,桂林早已变成“美丽姑娘穿靓衣”。
当然,桂林城市建设还远没有止步。市委、市政府又为桂林的明天勾画出更美好的蓝图:“加快打造绿色生态、开放创新、活力迸发、管理高效、特色鲜明的现代宜居城市和文化品位之都”。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桂林城市建设将变得更美好,桂林人生活也将更幸福!
新闻推荐
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在参观社区矫正中心。通讯员王勇辉摄9月26日,桂林市司法局在临桂新区召开2017年“全市司法行政基层社区矫正工作暨信息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主要任务之一,是全面落实2017年...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