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花回乡创业,要打造田园旅游综合体
周燕峰和周小燕两姐妹在果园内劳作(
▲她们的柑橘品质得到市场的认可。
(本文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编者按
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回乡创业宛如汇入大潮的一股细流,虽谈不上轰轰烈烈,却展现了其特有的坚定、激情的内涵。带着改变生活、改变家乡的梦想,以城市打拼中沉淀的积累为基础,这股细流会发展成怎样的规模,其走向对于乡村的深远影响,值得憧憬和期待。
回乡创业的艰辛,既有市场因素,也有很多非市场因素,其生存率、成功率绝不比任何其他创业更高,而创业成功所带来的示范效应、社会效应对于改变乡村面貌、造福一方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社会方方面面对这个群体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乃至于用实际行动改善他们的创业环境。这是本报推出这组系列报道的初衷。
□本报记者刘健
眼下,在灵川县潭下镇,周燕峰和周小燕两姐妹的柑橘园已经到了收获阶段,1500亩的柑橘园,不仅实现了姐妹俩回乡创业的梦想,还解决了不少村民在村中就能就业的问题,带给他们可观的收入,村民们都称她们为“创业姐妹花”。返乡创业的周燕峰和原本是教师的周小燕,原先都有稳定的工作,在创业的过程中,她们克服了各种困难,也经历过无助和“后悔”。最终,姐妹俩打造起了本土的柑橘品牌,她们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果园打造成一个田园旅游综合体,带给当地百姓更大的实惠。
搞果园面临“糟糕”局面,姐妹俩相继辞去工作回乡创业
“我之前一直在外面做旅游,最开始是做导购,后来发展到接团,慢慢地有了一些人脉资源,也有了一定的积蓄。我老公的表哥是荔浦修仁镇人,那边种植沙糖桔很出名,他来我们潭下玩的时候,就说这么大面积的平整土地,很适合搞种植,这让我们产生了做这个事情的念头。”周燕峰说。
一开始,她委托丈夫的表哥管理果园,2013年租用了500亩土地,2014年扩大到1500亩。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果园的发展很“糟”。
“果园里的杂草比树苗还高,果树又黄又瘦。果园的管理模式也非常原始和混乱。看到这个情况后,我妹妹劝我辞职跟她一起接管果园。”姐姐周小燕说,当时她还在一所乡镇学校当老师,听了妹妹的建议,她也矛盾和犹豫过,但最终还是选择跟着妹妹一起“闯一闯”。
“2015年10月,我正式辞去工作接管果园。当时,我才生完孩子一个月,我姐姐的小孩也还没断奶。对我们两个来说,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周燕峰说,她们接管果园后,第一时间对果园的土质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这里的土地偏碱性,并不适合种植柑橘,只能进行改土。
“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查了很多资料,发现甘蔗渣有松土的功能,而且它偏酸,可以中和我们的碱性土地。经过专家指导,我们还在土地里加了一部分菌棒渣,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避免缺氧。”周燕峰说,当时果园里还出现过药水“失灵”的情况,然后她做了一件最“蠢”的事情,就是去抓虫子,拿个玻璃罐养起来,然后观察它怎么产卵幼虫怎么吃树叶。后来她总结出来是人工操作的问题,一棵树只要有一个死角药水没有打到位,害虫很快就开始重新繁殖。
“我们接手果园后,我一直负责一线生产和管理。针对当时混乱的管理,我就把所有工作分细,单项工作承包出去。”周小燕说,以前工人们多干少干都一样,大家都不怎么愿意卖力干活。通过改革,不仅效率上去了,工人们的收入也更多了。后来她们还按照地形,把连片的果园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给村民管理,效果也很好。
“2016年清明节过后,果园第一次挂果了,但果子才绿豆大小的时候遇到了一场冰雹,那一年颗粒无收,非常惨。”周燕峰说,当时看着一片狼藉的果园她哭也哭不出来,一想到以后还有那么长的路要走,她心中也无数次“后悔”过,但姐妹俩最终还是互相鼓励着坚定前行。
周燕峰说,2017年,1500亩柑橘几乎都挂果了,当时她们也不懂销售,有人来收购就卖,也不会主动去找销路,经营上很被动。
“后来我们都觉得这样不行。我妹妹提出想做品牌建设,想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我很认可,也全力支持她。”周小燕说。
创建本土品牌,把柑橘卖出国门
“2018年底,我就试着出去跑业务,我的理想是和大型超市合作。当年我们就跟百果园等大企业和超市达成了协议。因为我们的果园使用的都是有机肥,所以种出来的果子在口感和味道上非常符合他们的定位。”周燕峰说,她们的果子销售价格算是比较高的,每年可以达到4.2元到4.5元一斤。
“我们一直跟市柑橘研究所合作,他们有一个课题研究组设在我们公司。依托他们的指导,我们现在不仅有了让沙糖桔提前半个月成熟的技术,公司还申请了常温保鲜、果树固定等专利技术。”周小燕说。
周燕峰介绍,现在果园的销售模式已经成熟,各方面也都趋于稳定。几年来,姐妹俩成立了一家生态农业投资公司,并联合区内外的种植户,成立了一个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使总的种植面积达到4万多亩。去年10月份,她们申请注册了“双燕姐”商标,并聘请专业的品牌策划公司来做品牌策划。
“想做品牌,其实我是从沙糖桔滞销开始思考的。当时很多人打电话给我说果子滞销,但我们的从来没有滞销过。以前我做旅游也到过北京、上海的批发市场,我发现其实很多人不了解我们南方的柑橘。”周燕峰说,她认为灵川的柑橘品质很好,只是没有有效的办法把它推销出去。同时,她也认为沙糖桔行情的“下滑”,只是目前大家还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在这个圈子达到饱和以后就产生了滞销。也许打破这个圈子以后,这种情况就会好转。她觉得树立品牌可以最大程度地让别人知道这个地方有这样的好东西。
“今后我们可能还要主推默科特这个柑橘品种,一方面它有很好的国外市场,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对高端水果的需求量也很大。”周小燕说,她们种出来的默科特糖度、口感、色泽等都非常好,一般的柑橘甜度只有12度,她们种出来的默科特甜度能达到18度。
周燕峰说,2019年,她们公司通过上海亚洲果蔬交流会成功拿到一个南非的订单,并卖出300多万斤柑橘。今年11月,她们还拿到了出口备案果园证,这样产品可以直接出口到欧洲国家。如果不是疫情的影响,她们的品牌还准备到香港参加国际化的农展会。
深化品牌“魅力”,打造田园旅游“福地”
在周燕峰和周小燕看来,有了品牌以后,还要思考怎样去经营这个品牌,让它更有“感染力”。
周燕峰介绍,现在已有600多户村民加入她们的合作社,其中有300多户贫困户。
“2018年底,我联系老板去收村民的果子,当时老板给的价格是3.6元一斤,村民按往年的行情习惯性认为年后会涨价,不太愿意卖。我自己就去观察市场的动态,结果发现降价的势头一直在持续。我立即去反复劝说他们销售果子,结果他们一卖完,价格就跌到2块多一斤了。当时村民们还要送锦旗给我们呢。”周燕峰说。
但今年初,疫情到来前,村民的果子卖完了,她们自己的果园却还没有采摘。“我们联系了采购的企业,他们派一个货车来收购,司机都不下车,就在路边等着。但我们很幸运,村民们全部义务帮我们采果,摘好装筐后送到路边装车。所以疫情对我们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周燕峰相信,是品牌建设把她们和村民凝聚起来了。
周海燕说,现在她不想仅仅局限于发展柑橘产业,未来,她设想把果园打造成田园化旅游基地,结合养老中心、康养等理念来做。
“我做了那么多年旅游,发现很多人都在寻找那种真正的田园的感觉,不喜欢太商业化的东西。”周燕峰说,她们打算在果园内建设一片集装箱房营区,目前已经开始前期建设,也做了一些宣传,反响很不错。
“今年我们也在尝试做订购式的农业,从溯源开始做起,准备在柑橘上做一个二维码,顾客认领后,扫一下二维码就知道自家的树今天是什么状态。顾客有愿望参与劳动的话,我们也会做好资料,提醒顾客什么时候可以施肥等等。”周燕峰说,而且每逢节假日、周末等,她们还免费提供午餐,供顾客及家人到果园游玩,或者参与劳作。
展望未来,周燕峰希望打造出一片田园旅游的“福地”,给家乡带来一些可喜的改变。
新闻推荐
▲日前,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孟家村车田屯,果农忙着加工柿饼。今年该县20万亩月柿喜获丰收,进行深加工后,平均亩产值超万元...
灵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