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潭村的凌晨不宁静
凡夫唐
远处山岭巍峨,近处丘陵起伏,田地里庄稼荒芜交错,像一件巨大的百衲衣,在深邃的蓝天、凝固的白云映衬下,平静地躺在我的视野里,整个山村就像一幅静止的画卷。
这是三年前,我第一次走进灵川县双潭村的情形。
双潭村是我们单位的扶贫对口村,还选派了“第一书记”长年驻村,负责扶贫工作。我是以单位分管扶贫负责人身份来到该村了解情况的。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我认真听取村委干部和“第一书记”的汇报,他们还向我展示了一幅双潭村脱贫蓝图。说实话,我对蓝图没有太大的信心,平时见过了太多纸上蓝图,已经没有太多的感觉了。更何况,“第一书记”和村干部都是一帮年轻人。我不指望他们在三年时间里创造什么奇迹,只求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就万幸了。
我不会开车,开完会已经天黑了,没法赶回桂林了,只好在村里过夜。因为是夏天,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在办公室里摆上一张钢丝床,铺上一床席子,再点一盘蚊香,就足以晚安做梦了。
吃完饭,跟“第一书记”聊了一会儿天就回房间休息。也许是换了环境的原因,折腾到凌晨两点多,我的大脑皮层还兴奋得无法入眠,一直倚在窗口,抽烟赏夜景。
双潭的夜空,宁静得有些单调和寂寞。没有听惯了的城市车流人声,也没有看惯了的城市五彩灯光。只有月光轻柔地洒满大地,清风舞动着窗外的婆娑树影,在风中轻轻吟哦;草丛中的虫子和蛙类,不知疲倦地嘶鸣鼓噪;远远地,偶尔传来几场犬吠,有如平静的湖面浮出几缕悠悠水草,把山村之夜营造得有如一潭死水。我在寂静中胡思乱想,城市的繁荣源于它的喧闹,看来,双潭村要想实现脱贫目标,恐怕还得热闹喧嚣起来才行……
我再次走进双潭村,已经是三年之后了。那次从双潭村回来后,单位调整了分工,我没有再分管扶贫工作,自然也没有了去双潭村的理由。直到近日,我才带上换洗衣服,再次走进了双潭村。三年扶贫已经到了攻坚收官阶段,单位集中力量来做最后的冲刺,我带了几个同事来协助“第一书记”做迎接检查验收准备工作。
进村看到的,还是远处山岭连绵,近处丘陵起伏,几团白云凝固在深邃的蓝天。所不同的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田地,不再是庄稼和荒芜交错的“百衲衣”,而是种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和葱花,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而今的双潭村,已经成了知名的优质葱花、蔬菜生产基地。为了把葱花和蔬菜产业做大做强,“第一书记”和村委干部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跑来了资金,疏通了田间地头的机耕路和灌溉设施,还在村里建起一个颇具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村民们收了葱花和蔬菜,不必再进城赶集,可以直接进村里市场交易,批发给城里的菜贩。当年展示给我看过的脱贫蓝图,居然被他们一件一件地变成了可见可触的现实。
我在三年前过夜的办公室里搭一张钢丝床,铺一张席子,点一盘蚊香歇息。是夜,加班到深夜十一点钟,才各自散去休息。我的大脑皮层比三年前的那个夜晚还要兴奋。我站在窗口凝视窗外,窗外月光柔和依旧,树影摇曳依旧,树叶吟哦依旧,虫嘶蛙鸣依旧。不同的是,村里的大路亮起了路灯,灯光穿过月光,透过窗帘落进屋里,像落下了一把碎银。
直到凌晨三点多,我正准备强迫自己上床休息,外面菜地里又开始热闹起来。我凭窗瞭望,原来是村民们开始收菜了,一个个手里或打着电筒,或提着应急灯,有如漫天繁星在闪烁,阵阵欢声笑语,在夜空随风飘荡,不时冲击着我的耳腔。
月亮落下了西山岭,天际渐渐露出曙光,村民们或用肩挑,或用三轮车装着收下的蔬菜,纷纷涌向批发市场。我好奇地悄悄出门,走出了村委会院子,尾随村民们向农贸批发市场走去。
走进市场,有点亮瞎双眼的感觉。市场里灯火通明,市场外停满了三轮车,摊位上摆满各种蔬菜,村民与来自桂林和灵川县城的菜贩们讨价还价进行交易……
市场的交易很快进入了尾声,菜贩们开着三轮车,载着新鲜蔬菜和葱花回城赶早市,村民们也挑着空担,骑着空车纷纷离去,市场骤然冷清了下来。我点上一支烟,坐在市场里,默默地看着一个女清洁工挥舞竹枝做的大扫帚清扫市场。双潭村的凌晨不再宁静,往昔静止般的死寂,被村民收菜和市场交易的喧闹打破了,似乎在向我宣示着三年扶贫的成果。我开始由衷敬佩双潭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智慧了,兴建一个批发市场,盘活了一个产业,打造了一个产业村,真是后生可畏!
市场里渐渐亮起来,路上的路灯不知什么时候熄灭了,东山嘴上,一轮红日正在冉冉升起。晨雾中,远处山岭巍峨,近处丘陵起伏,绿油油的菜地映着朝霞,菜叶上的晶莹露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新闻推荐
在家中,唐全昆老人向记者敬了一个军礼。遗憾的是,老人的军装没有保留下来。老人获得的勋章及立功证书。转业后的唐全昆继续...
灵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