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见证 灵川跨入区域融合经济版图

桂林晚报 2020-10-03 14:54 大字

一辆高铁列车在桂林高铁经济产业园核心区内行驶。记者李凯摄

位于灵川大圩的漓水人家景区内迎来许多游客。记者李凯摄

桂林高铁经济产业园一角。记者李凯摄

定江镇赤江村支书蒋举明(右)和驻村第一书记王贵军(左)在大棚里采收猪肚菌。(灵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桂林高铁经济产业园核心区囊括的项目繁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记者李凯摄

位于漓江上游的灵川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近年来,灵川的发展犹如插上“腾飞的翅膀”,充分利用与桂林“同城化”发展,打响了“桂林北新城”建设战役。与此同时,随着高铁(桂林)广西园党工委、管委会揭牌,灵川跑步迎来了高铁时代赋予它的新使命。两者碰撞擦出了新的火花,灵川正跨步走入区域融合的经济版图。

1高铁经济产业园成桂林经济发展新的一极

唐忠明家住灵川县定江镇定江村委庄上村附近,他怎么也想不到,因为桂林西站的启用,他从农民变成了一名滴滴司机。几年前唐忠明家门前还是一片农田,而如今已是车流、人流络绎不绝的桂林西站。2016年1月,桂林西站项目的正式启动改变了这个片区原本的样貌,它开始承担起贵广高铁上经过桂林的动车枢纽任务,灵川的区位优势再次凸显。

一个区域的未来发展是否具备潜力,首先看交通。对此,灵川县委书记胡焕忠很是骄傲:“灵川县区位优势明显,距桂林市中心11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26公里,县内已构建了‘一城两站三枢纽、两铁三高四互通’的交通新格局。形成了灵川县至广州、长沙、贵阳、南宁四个省会城市3小时经济圈,还可乘动车直达香港西九龙。”

高铁时代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发酵,贵广高铁和湘桂铁路复线的建成通车,使桂林成为连接粤桂湘黔区域的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借着贵广高铁的东风,这几年,涵盖广东、广西和贵阳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开始逐渐成型,“3小时交通经济圈”由此确立,一个全新的经济板块———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由此开启建设大幕,开始了高铁时代的新经济版图。而承载高铁经济带主要作用的高铁经济产业园核心区,就落户在坐拥桂林北站、桂林西站的灵川县区域。

“桂林高铁经济产业园是在灵川八里街工业园区基础上的全新‘升级版’。”桂林高铁产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周文金介绍,桂林高铁经济产业园规划范围面积约133平方公里,其中灵川县95平方公里、叠彩区13平方公里、秀峰区25平方公里,产业园核心区就位于灵川县区域。

2018年6月,高铁(桂林)广西园党工委、管委会揭牌运行,标志着桂林市经济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显而易见,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形成,给整个桂林甚至广西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给灵川带来的机遇更是不言而喻。

记者了解到,高铁经济产业园囊括的项目繁多,光是产业园就分设了智慧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商贸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文化旅游休闲区、配套商住区等,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智慧产业、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生态观光、旅游康养、生物医药、金融服务8类产业。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园区发展势头强劲,焕发出勃勃生机。越来越多的唐忠明似的农民洗脚上岸,一个逐渐融入区域经济版图的县域正在发生着蜕变。数字最能说明问题:自挂牌以来,园区共引进项目54个,总投资超270亿元。仅2020年上半年,已有投资6亿元的年产500万平方米高新节能玻璃生产项目、2.8亿元的双悦广场(桂湖医院)项目、1.12亿元的桂林八建长驰建筑科技产业园等12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园区。目前,园区有工业企业27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家。

今年1月-6月,高铁(桂林)广西园完成工业总产值46.45亿元,工业增加值11.0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8.59亿元,正成为桂林经济发展新的一极。

2农业特色化发展助力农户实现脱贫增收

高铁日复一日地奔驰在桂北大地上,见证了沿线农民生活发生的巨变。

驱车从西站出来,几分钟就可以到达灵川县定江镇的贫困村赤江村。国庆中秋双节前夕,在离铁轨仅几里的几个食用菌种植大棚里,村支书蒋举明和驻村第一书记王贵军正忙着采收猪肚菌。村里17个种植大棚占地2.5亩,一个个形状如同小漏斗的猪肚菌不约而同地探出头来,看着这些排列整齐有序、形状可爱的一朵朵香菇,驻村第一书记王贵军心里乐开了花,“这猪肚菌最大能长到三斤一朵呢!仅此一项就能给村集体经济增收差不多20万元”。前段时间,通过与电商合作进行直播销售,目前猪肚菌已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赤江村也于2016年脱贫摘帽。

在灵川县,像赤江村这种通过走特色产业致富的村子还真不少。从赤江村出来,沿着铁轨一路北上,大约20多公里的地方,就来到了灵川县橘红甘棠江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映入眼帘的是淡淡的远山、无边的橘林、林中别墅小洋楼村庄,好一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画卷。

该示范区覆盖潭下镇、九屋镇两个乡镇的6个村委28个自然村,核心示范区5000亩、拓展区1万亩、辐射区1万亩。主要品种砂糖桔、南丰蜜桔、二月蜜桔、脆蜜金桔等,年产量4万多吨。种植户人均纯收入比所在乡镇一般农户高30%。

潭下镇合群村委黄柏村村民李次苟说,这几年村里变化特别大,家家户户都种柑橘,面积少的有十多亩,多的达一百多亩,村里成立柏林芳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柑橘成熟季节,每天都有300多人忙着卖果、收果、选果、装车,合作社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村口外挂“云C”“冀B”“陕A”“闽D”等的运输卡车随处可见,将灵川砂糖桔输送到全国各地。

“别的村子的人忙着出去打工,我们村里还招人来打工,村民大都建起了小洋房,70%以上家里有小汽车。”一旁的村民忍不住插话。

灵川县县长陈文彬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灵川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着力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瓶颈,提升“三农”服务能力,不断推动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目前,灵川橘红甘棠江田园综合体已基本建成,全年创建58个示范区(园、点),其中建成灵川县古镇提香核心示范区等2个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此外,灵川县通过“政府搭台、合作社运作、企业支持、科技推动、农民受益”的运作模式,2019年全县秀珍菇、灵芝、香菇、云耳、黑皮鸡枞等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651.2万㎡,产量5.53万吨,食用菌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6.93亿元,助力300多户农户、20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小小蘑菇撑起了致富大伞。

3依托区位优势打造旅游胜地的前庭花园

高铁的开通,方便了人们进出灵川,为灵川旅游业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其跨入区域融合经济版图打下坚实基础。

这几年,嫁到广东的灵川人蒋艳琴每年都要回来好几次。走在大圩古镇的青石板上,看着沿路的广东、江西、湖南会馆,还有小青瓦、骑马楼,甚至屋里的小天井都有镶花过道,土生土长的蒋艳琴仿佛找到了童年的味道,“嫁出去这么多年再回来,灵川经济发展了,古镇的韵味也更浓了。”蒋艳琴一边跟丈夫介绍,一边忙着列行程表。接下来,他们还要去看白马商贸城、千年桂林博物馆,还有最美的“东漓古村”。

每次只要带朋友回来,蒋艳琴都要去“东漓古村”玩玩,在她眼中,这里既有老桂林的文化,又有适合家庭、团队出游的便利设施,“选来选去,还是这里最好。”“东漓古村”乡村旅游休闲体验景区着力打造桂北传统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建筑与环境真实生动再现。在这里有小桥流水、袅袅炊烟,可以体验农耕生活、手工艺制作,“东漓古村”传统文化展示区成为桂林市生态、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

除了“东漓古村”,在灵川还有很多已获得游客赞誉的文化景区和产业。比如灵川大圩古镇、九屋江头村以及海洋乡的银杏,让来到这里的游客记住了乡愁;而灵川县的希宇动漫文化产业园,让科技与文化得到了融合;文化项目“千年桂林城”使灵川成为了桂林的文化客厅……

让蒋艳琴倍加感叹的灵川大圩是漓江东岸有名的古镇,在示范乡镇建设中大圩古镇坚持尊“古”、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特有的桂北民居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重拾了文化之魂,让人记住了乡愁。目前,大圩镇立面改造、古镇停车场、特色小吃街、古街石板路修复、鼓楼码头提升改造等项目已经完工,再现了千年古镇的韵味。“以前,同事们总爱问我老家有什么,过去我总说老家有这样那样的农产品,可现在我总跟人介绍我家有这里那里的景点景区。说真的,这些项目的引进,让灵川也变得高大上了。”

正如她所说,近年来,为了融入“大桂林旅游圈”,灵川以漓江流域、花海田园、民俗文化、红色基地作为发展空间,依托灵川及高铁园优越的区位优势,倾力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前庭花园。以全区第一名成绩荣获“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去年,该县成功创建4A级景区2个、星级酒店4家、5星级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区4个、3星级汽车旅游营地1个,进一步打响“漓江福地·古韵灵川”旅游品牌形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该县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大提升了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全县12个乡镇已全部开展风貌改造和集镇建设,小城镇特色鲜明,乡镇联接城乡、带动一方的作用凸显,“桂林北新城”建设成效明显。

如今的灵川,城乡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高铁园区方兴未艾、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旧城改造风起云涌、景区景点游人如织、美丽田园硕果累累……灵川的未来越来越美好。

记者庄盈通讯员吕国慧

新闻推荐

灵川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本报灵川讯近年来,灵川县积极探索并推动“龙头带动、租赁返聘、农旅融合”三大产业扶贫模式,特别是利用龙头企业的市场和技...

灵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