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访古(二章)

桂林日报 2019-10-24 10:58 大字

□蔡旭

一个爱莲的古村

见到村头小河中这一片莲花,我才醒悟,这正是江头村之魂。

这个古村,以众多明清的古建筑群,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史第,按策史第,奉政大夫第,同知府第,知州宅,解元宅,进士宅,五代知县宅,四代翰林宅……

这个灵川县的小村,真是人才辈出呀!

五六百人的村子,在明清出仕为官的竟有200多人,其中知县36人,六品13人,五品18人,四品7人,三品2人,二品3人,从一品5人,一品4人……

令我惊奇的是,当中没有一个是贪官!

一个“百年清官村”是怎样养成的呢?

原来,这个姓周的村子始祖是北宋名家周敦颐的嫡亲后裔。

定居江头600年,他们恪守周氏家训,传承爱莲文化,“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个姓周的村子的祠堂,就叫“爱莲家祠”。

他们办义学,设私塾,村中的格局,家里的布置,每一个细节都在教你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连各家各户的字纸,都集中在每月初一、十五到“字厨”焚烧。

家规、家教、家风,文脉、学脉、德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就这样把一个个小孩培养为国家栋梁。

这么一个有底蕴有内涵的古村,真值得重点保护啊。

见到这一河莲花,我明白了:莲是江头村的象征,是它的图腾,它的名片。

我知道,有莲花的地方,不都等于有好的风气。

当然,有代代相传好品德的地方,才配得上一池圣洁的莲花。

站在大圩古镇万寿桥上

一座石拱桥横跨在马河上,面对着漓江的锦山绣水。

在两江汇流处,一眼览尽如诗如画的好风景。

远看青龙卧江,近看桥影如月,桥本身就在触景生情处。

它像一根扁担,挑起两岸沿漓江延绵两公里半的古街。

想起它的名字,“万寿”当然不是指实际年龄,而是一种泛指,一种祝福。

其实它也很老了。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清光绪时期的单孔拱桥,屈指已400多岁。

两边各二十余级台阶上,磨得光溜滑亮的桥面的缝隙中,青春的绿草勾勒出每一块青石板的沧桑。

它的前身,那座木结构三拱板桥,当然更老,它跨过千年的流水。见证着始建于北宋,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的大圩的兴衰苦乐。见证着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就已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

我站在桥上,向刚刚丈量过的两边古街张望。

一边是青石板街,有香市庙会、汉王庙、广昌布行、万寿宫、桂粤水运镖局、关帝庙和古镇博物馆;一边是鹅卵石街,有太平门、永安门两道拱门。

多是保存良好的青砖青瓦两层明清建筑,前店后居,集商住于一身。

临街可见竹编作坊、草鞋作坊、草医诊室、老剃头铺,不时会飘出灵川狗肉、漓江清水鱼、土米酒、桂花凉粉的诱人香味。

这座万寿桥也许真的可以走向万寿。

我看到桥下,奔腾不息地淌过的,是岁月的流水。

而同桥一样岿然不动的,是青石板与鹅卵石的街,青砖青瓦的房子,以及———

古色古香的故事与情感……

新闻推荐

招商公路桂林公司“领路人”志愿服务队到灵川县海洋乡小平乐小学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海报手绘比赛,喜迎新中国70华诞

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助教助学,志愿者始终在行动。2019年6月3日,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援建的灵川县...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