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检察”杜昂恒:我与检察事业的“不解之缘”

桂林日报 2018-09-07 10:40 大字

杜昂恒向市检察院的检察官们讲述桂林检察的老故事。记者张苑摄

杜昂恒拿出珍藏的老照片,回忆自己的检察生涯。记者张苑摄

前言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在这40年的时间里,桂林检察人共同经历了检察制度发展的艰辛与辉煌。40年的历程,记载着无数桂林检察人与桂林检察事业共同蜕变成长的故事,这里既有青春热血,也有不老芳华。

近日,记者走近几位老一辈的桂林检察人,通过他们回忆自己的检察工作经历,了解桂林检察工作40年的发展历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在本版刊发这些“老检察”的故事。

□本报记者张苑通讯员刘明娟

87岁的杜昂恒老人是新中国第一批检察官,他是桂林检察院成立之初的“元老”,也是40年前检察机关恢复重建的见证人。

杜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检察工作,经历了桂林检察机关的成立、撤销与重建。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也子承父业,并把一生都献给了检察事业。对于杜老而言,“检察”二字已无声地融入了他的生命中,永远挥之不去。

话变迁———“桂林检察”的风雨沧桑

出生于1931年的杜昂恒老家在山西五台山。从部队退伍后,他便来到桂林工作。1953年4月,桂林市检察院成立。当时还在公安部门工作的杜昂恒被调任到检察院。

回忆60多年前的情景,杜昂恒说:“当时整个检察院只有5个人。办公室是3间几十平方米的小房,整个检察院只有一辆办案用的自行车。”

在“文革”动乱中,我国检察制度发展中断,全国的检察机构相继被撤销,人员被遣散。“桂林检察院是1968年12月撤销的。”杜昂恒说,检察院撤销后,他被调到桂林市蔬菜公司。

直到1978年,根据中央文件精神,中共桂林市委决定重建桂林市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后的市检察院于1979年5月正式挂牌办公。说起重新回到检察院的那段往事,杜老记忆犹新:“之前没有心理准备,突然有一天一位老同事找到我,跟我说,检察院要重建了,让我回检察院工作。我说,让我考虑20分钟。20分钟后,我说去,于是就快速办理相关手续回到了检察院工作。”

重建后的检察院,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人员只有20多个,人员数量相对于整个院的工作量实在是捉襟见肘。不仅如此,在当时百废待兴的背景下,最大的挑战要数法律专业知识的不足。杜昂恒笑言:“在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说都是法律的门外汉,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承担起这个重任!”他和同事们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和专业素养,以适应改革开放新时代对检察官提出的要求。

述往事———“检察人”的责任与使命

认真办好每一个案件,绝不让不法分子逍遥法外,也不让一起冤假错案发生———这是当时桂林检察院杜昂恒和同事们在工作中坚守的原则。

说到经手办理的一起轰动全国的李某等人持枪抢劫银行案,杜昂恒顿时眉飞色舞。

1980年6月,李某等人密谋盗窃了桂林原柘木公社同心大队民兵营的枪支,并到灵川县大圩镇一家银行营业所实施抢劫,当场刺伤营业所工作人员4人,抢走人民币7000余元。公安人员赶到现场,李某当场抗拒抓捕,投手榴弹等炸伤群众3人。此案当时轰动全国。在桂林市委的主持下,公安机关迅速破案将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桂林市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杜昂恒等检察官参与对主犯的问话,从审查批捕到提起公诉,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日以继夜,全面认真审查案件证据,依据事实和法律办结此案,最终所有罪犯得到了应有的判决。

杜昂恒在谈起这个案件时,往事似乎历历在目。他说:“这个案件的罪犯都携带武器弹药,如果不及时侦办会引起社会的恐慌。所以我们再苦再累也要把案件办好。当时公检法三家在市委的领导下,反应迅速,通力配合,从快办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还有一起案件让杜老记忆犹新———

1981年,公安民警阳某在桂林机场被抢劫了随身携带的手枪,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文某、陆某抓获,并将此案移交市检察院审查逮捕。杜昂恒在审理此案时发现两名嫌疑人一直否认实施了犯罪行为,且两名在场人员在问话时都不能肯定枪支被犯罪嫌疑人抢走,本案的其他证据之间也不能相互印证。杜昂恒认真分析案情,尊重事实和证据,最终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意见。同年7月,公安机关侦破了另一起持枪抢劫案,据犯罪嫌疑人蔡某等交代,他们才是抢劫公安民警枪支的真凶。

“侦查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检察机关只有认真履职,依法监督,才是对全社会公正执法的一种保障和督促。”杜老坚定地说。

表情怀———让“检察精神”代代传承

“头上顶着国徽,心里要装着党。现在的年轻同志,一定要忠诚于检察事业,忠于宪法和法律。办案子一定要办得扎实,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才能不辜负人民对我们的信任。”杜老这样说。

在讲述自己的“检察故事”之余,杜老忍不住提起了自己的儿子。杜老的儿子杜云是“全国模范检察官“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在10多年的检察生涯中,始终对工作兢兢业业,办理了多起为民伸冤、为民除恶的案子,他为老百姓讨公道,决不低头。杜云不幸患上肺癌,但他仍坚持在病床上办案,将工作当成治病的“良药”。后因病情恶化,2010年,杜云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8岁。交谈中,杜老提起这个好儿子,虽故作豁达,但仍掩饰不住黯然神伤,沉默片刻,他喃喃说道:“如果他还在,肯定还能办成一些漂亮的案子!”

坚韧、坚守、坚持———这是杜昂恒在检察工作中一贯的工作作风,他也以这样的作风教导儿子。在杜老看来,他与检察工作的这份“不解之缘”,早已化作了一种深深的情怀。一家两代“检察人”,在他们的身上诠释了不同时代的“检察精神”。

新闻推荐

建档立卡贫困户100%签约家庭医生

本报灵川讯“如果不是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他们这一家几乎就陷入绝境了,健康扶贫政策救了他们啊。”8月30日,灵川县潭下镇合堡...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