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街古镇:悠悠沧桑待新生
三街古镇上,随处可见在街边闲坐的老人,他们都能说出一些古宅的故事。
随着时代变迁,古镇那些院子里有着打水井,长着青苔的老宅逐渐落寞。
如今的三街古镇正期待通过改造重获新生。
秋意渐浓,每个周末或者假日,灵川县三街古镇都会迎来许多市民和游客。素雅的清水砖、精美的镂花窗、古老的石雕……让市民和游客们流连忘返。这座距今有着1350年历史的古镇中,到底有哪些古建筑?随着岁月的更迭,还有哪些人在古宅里坚守?在新的时代,古镇该如何焕发新生?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三街古镇。
□本报记者秦紫霞
古镇:穿越千年的历史风烟
灵川的三街古镇,分为三街、六巷、九井、十二坊。街上的老人告诉记者,三街镇为灵川县旧城所在地。据《新唐书》记载,灵川县建于唐高宗时期,距今已有1350年,这也是灵川三街古镇最早的溯源。作为桂北十大古镇之一,如今三街古镇的北街、南街、东街上仍保留许多明清时修建的古宅大院,以及在明代修建的城墙和城门。
“这两边都是居民的房子,大多都是祖上留下来的,沿着这条路走到底,就是明代古城门。我们这里有镇南门、拱北门、东胜门三座明代古城门。你看看这个城门上面的字都保留着……”踏着由鹅卵石和青石板砌成的古驿道,今年65岁的三街村党委书记文天保一边走,一边为记者当向导。担任书记几十年,古镇里的点滴变化都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三街古镇共有文庙、成家大院、德隆占古商铺等40余处文物古迹,每一处斑驳的古建筑似乎都在诉说自己的故事。
据了解,三街镇是漓江上游第一个建制镇,而古镇的东街、南街、北街这三条街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三街人。如今,走在三街古镇的老街上,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大宅门口聊天。说起一个个老宅大院的故事,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大门门槛越高,表示地位身份越高。”“这个是拴马石,据说是以前中举的人才能在门边建的。”……面对记者的提问,老人们热情且自豪地回答。
“文魁是我爷爷。我们这里考取功名的人多,所以豪宅大院也多。只要是大宅子都有讲究,门前要有门当、户对。地位高,门上就会刻花,还讲究起码‘三大空\’(从进门开始由门槛隔成的三个空间),必须一空比一空高。”今年78岁的全乐生自豪地领着记者参观他家的大宅。这是一座正门前赫然摆放着文魁和武魁牌匾的大宅,全乐生告诉记者,牌匾上的功绩代表着祖上的荣耀,后院专辟出来的读书阁楼和庭院都彰显着祖辈先人们对于知识的重视,但现在由于年久失修,只能任其长满青苔。
三街南街是古镇最繁华的一条街,如今在街上还能依稀发现以前的商号和功名牌匾。虽然南街现仍是三街人气最旺的地方,但一座座老宅被推倒,一栋栋新楼房拔地而起,似乎彰显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除了一口周围长满了杂草的古井,南街随处可见的都是残垣碎瓦。
身处现代化的时代,那些院子里还保留着打井工具、石阶上长着青苔、污水雨水没得到分离的古宅大院,显得有些尴尬。虽然建筑工艺精湛,许多老宅至今坚固,但由于时光流逝,老宅的木门、木窗都开始褪色、斑驳。相对于五光十色的现代化装饰,那些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历史记忆但基础设施简陋的老宅,并没有得到镇上多数年轻人的喜爱。
“老房子太破太老,又潮湿,没有瓷砖,墙还会掉灰,上个网也要拉线。如今你家不起新房,连媳妇都难找。”在采访中,一个正在老宅边建新房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于是,在老宅里长大的年轻人们渐渐远离了老宅,远离了祖屋,他们或将老宅推翻,在原来的地方建起几层高的小楼;或移居到其他地方,开始现代化的新生活。记者走在三街古镇上,几乎每条街上都能见到修建新房的场景。
他们:在败落的老屋里坚守
看着这些老屋的慢慢残破,不少镇上的老人很是心疼。老屋对于他们而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座房子,而是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历史记忆。今年92岁的陈王桂兰,最喜欢的就是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而她身后的大宅,是镇上有名的陈家大宅。她告诉记者,从16岁嫁入陈家后,她几乎就没离开过这个宅子,70多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在这个宅子里,她生儿育女,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奔跑着长大,看着他们一个个走向远方,看着亲人们一个个离世,看着老宅的人气一天天消逝,如今只剩她和几个老人在宅子里居住,而她至今保留着每天早上到门口晒太阳的习惯。“我不搬,我在这里一辈子了,还能去哪里?这样挺好。”陈王桂兰笑着说。“老屋没有人住的话,没有几年就要坏。”全乐生也是坚持在他的老屋大宅里居住的老人之一。他告诉记者,老宅里留下了太多祖上的记忆,他必须全力守护,而他每天能做的,就是仔仔细细将老宅打扫干净,回忆着那些年的光辉与荣耀。
“东街有的水井一年到头从来不干,我们都是打井水喝的。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住老房子住了一辈子,不想搬了。”81岁的全丙妹告诉记者,虽然小儿子搬了新家,请她和老伴过去住,但她依旧愿意守在老房子里。“我小时候,三街的许多人家还会用水井,井水很甜,我们小孩子就在大宅子里疯跑、捉迷藏。现在想想,都回不去了。我也理解年轻人,他们眼界高了,要更好的生活条件,但要我走,我还是舍不得。”全丙妹说。
同样舍不得的,还有今年70岁的庾亚洲。家住三街凤凰片的他从小就住在这里,几十年来,他看着一批批三街人在这里出生,一批批年轻人走出三街,一座座老房被推翻,一栋栋水泥新房紧邻而建。在心疼之余,他决心用自己的所学做一点事。“每天都要在这个古镇走上几遍,拍照、留念,恐怕再过几年,就都没了。”
从2013年开始,庾亚洲将老一辈们的记忆、史料、传说搜集起来,手写了30多页“三街故事”,其中详细记录了三街的历史文化、古宅古籍、文人名家以及民间传说。“小时候,老人们都给我们讲这些故事,我们很多人都会背呢。但现在的年轻人知道得太少了。”庾亚洲说,为了让后人们记得古镇,记住乡愁,他亲手绘制了“北街古代现代遗迹分布图”等相关地图,上面仔细描绘了三街的古迹遗址分布。如今,他依旧每天奔忙在这里,为创作《湘桂古驿道上的三街》收集素材。“我得让年轻人知道,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地方以前是什么样。”庾亚洲说。
千年古镇:在传承中期待新生
三街古镇的现状不仅让许多老居民难过,也让不少管理者忧心忡忡。“这些记忆都是我们历史文化的根,必须传承下去。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不但该保护的没有保护,想留住的也不一定留得住。”灵川县三街镇党委书记李异勇告诉记者,三街古镇上保留着不少文化古迹,也是三街的一块响亮招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让古镇和古建筑得到系统的保护和发展,就必须既满足居民们的居住和经济发展需求,又要将老宅古建筑好好保护与传承。经过反复研究和规划,今年年初,三街镇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打算以三街古镇中的南街为示范,打造一条文化旅游休闲街,对街上的老宅来一次整体翻修与改造。
据了解,根据规划设计,古镇南街将进行房屋立面改造、管线整治、雨污分流等项目,统一规划提升老宅的基础设施,并科学地将老宅保护修缮。“古南街的建筑改造我们主要以环境优先及商业引导为原则,居民的老宅、老建筑采用修旧如初的方式,休闲街开街后,引导鼓励居民进行商业经营。我们希望通过环境改善和商业经营来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李异勇说。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年底完成。除了古街建筑修旧如初外,三街还将修复城墙,新建公园、三街文化广场,其中文化广场将采用三街历史官式建筑形式,以三街地图作为地铺,弘扬三街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本版图片由记者秦紫霞通讯员唐艳摄)
短评
不推老宅也能建新房
如同三街古镇一般,散落在桂林各地古镇古村中的古宅、古建筑如同一颗颗沧海遗珠,它们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反映了桂林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历史变迁、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民间艺术等情况,是一笔宝贵财富。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饱含沧桑历史价值的老宅和现代化设施齐备的新房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命题。不推掉老宅,如何能起新房?这是不少农村人建房的普遍思路。新与旧,破与立能否得到兼容?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似乎为古镇古村保护开发找到了一条合适的路子。
这几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桂林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古镇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列入重中之重的工作,让不少古镇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大圩古镇、兴坪古镇和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朗山村等古镇古村保护开发利用,为桂林市众多古村古镇的开发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老宅和新房不再成为矛盾对立的两面,而是融为一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但桂林市古村古镇的开发和保护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如同市委书记赵乐秦所说,在保护古村古镇的工作中,只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制定合理方案,采取得力措施,充分挖掘利用这一文化资源,传承、弘扬好桂林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做到无愧于祖辈,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后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通讯员唐清)近日,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组成探访团来到桂林市,对在“健康快车”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患者开展探访。中华“健康快车”创会主席方黄...
灵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