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亲民十大“食”事 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
何翔副市长(左三)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发出号召。
加强对摊贩的监管,宣传“三小”条例。
开设食品安全知识课堂。
执法人员在开展月饼专项整治。
□记者万颖通讯员韦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让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更富魅力,让520万桂林人、世界各地游客吃得放心,玩得开心,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创建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号角,以创建工作为契机,严格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大力实施亲民十大“食”事,筑牢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落实党政同责。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把群众关心的“食”事放在重要地位,将创建广西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写入党委和政府工作报告。市委书记赵乐秦、市长周家斌分别对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常委、副市长何翔在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广场行活动中向全市人民进行动员讲话和承诺签名,为争创食品安全城市摇旗呐喊。市委、市政府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解决执法车辆、队伍建设、创建经费等难题,给予专项创建经费近800万元。
编织监管大网。市民最怕“食”事无人管,桂林市着力建立四级网格化监管队伍,让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城区划分为6个片区大网格、31个乡镇中网格、361个村居小网格,把266名一线执法人员、361名协管员全部纳入监管网格,实现目标定位、区域定量、人员定责。创新性开展乡镇食药监管所“四个规范化”建设,即制度建设规范化、内务管理规范化、日常监管规范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办公场所、车辆、办公设备全部统一标识,制度、宣传用语全部统一上墙,快检室全部统一布局。执法人员每年每人参加培训达45个小时,培训业务全覆盖。桂林建立广西首个食品药品监管培训基地。通过多措并举,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管好篮子安全。每天的“菜蓝子”是市民必不可少的,而菜和肉的农兽药残留又是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为管好“菜蓝子”,桂林市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建立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网160个;开展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以及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等专项整治;规模养殖场建立养殖环节动态监管平台,兽药经营企业使用兽药GSP管理软件,全市95家定点屠宰场实施同步检疫电子出证;开展走私大米专项检查;建设“放心肉菜超市”17个,打造农贸市场“十百千万”示范工程17个,广西示范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6城区33个农贸市场全部经过升级改造,烧卤摊“三防”全部到位,进菜市场就像在超市购物。每个农贸市场设立农残检测室,每年快检食用农产品达10万批次。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共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37个。110家企业(合作社)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了解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相关信息。
打造“透明厨房”。全市有3164户餐饮服务单位实行“明厨亮灶”,“透明厨房”和厨房加工间视频同步公开等模式有让群众监督加工全过程,满意度明显提升。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和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置工程,从根本上防止地沟油的回流。后厨大检查、罂粟专项排查、色标管理、一次性筷子等10多项治理行动,让餐饮店更加规范整洁。桌面用餐温馨提示、在餐饮店公布投诉举报电话、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和监督检查结果公示,让消费者就餐安全不断得到提升。
清查学生食品。“五毛食品”、不卫生的小摊贩食品如何治理,午托机构的食品如何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牵动着所有市民的心。为此,市食安办、教育、食药监管等6部门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校园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明确学校为主体的学校食堂管理模式,严查学校食堂安全,清查周边不符合规定的劣质食品。联合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大检查。联合检查3102家(次),检查学校食堂1813家,开展周边食品销售环节大检查。清查过期食品、腐败变质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食品,以及召回、下架退市食品,对“问题”食品一率清查没收。共检查校园内食品销售店、校园外小食品店、小摊贩1336家。重点加强对校园周边200米范围的整治,全面清除周边食品摊贩。市政府牵头开展午托机构整治,制定午托机构管理办法,规范食品餐饮行为,得到市民的高度认可。
实施“三小”准入。全市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三小”治理正在全面开展,“三小”实行准入制,全面纳入监管,并进行抽检。2016至今抽检“三小”食品达1万个批次,快检2万批次。各城区政府挤出土地,建设7个示范性夜市城,鼓励食品小餐饮、小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区营业。制定白酒、豆腐、烧卤制品、糕点等小作坊的生产加工标准,功能间、加工工艺、人员管理等风险点有了详细规范“三小”经营户签订和公开《食品安全承诺书》,健全食品安全制度,改造加工环境,规范经营行为,“三小”食品安全隐患将逐步消除。
扩大抽检覆盖。产品合格不合格,检验说了算。每月一期的抽检结果公示,让市民增强对身边食品的信心,有效维护市民权益。各级各部门一方面加大抽检经费投入,向“千人四份”的目标努力,2016年抽检6374批次,2017年计划6966批次,分别达千人4.1份和4.5份。另一方面向提高抽检问题发现率努力。着重针对农村食品、学校、大型批发市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着重开展农药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和超限量添加的项目抽检。80%乡镇所设立独立快检室,基层执法人员全部具备快检能力,针对“三小”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实施快检达2万批次。
提升米粉形象。桂林米粉名扬四方,与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息息相关。为保障米粉安全,提升桂林米粉形象,确保紧紧围绕米粉发展做文章。一是开展鲜湿米粉和包装专项整治、一次性筷子专项整治、米粉店规范经营检查、米粉和配料的专项抽检,确保米粉质量安全。二是壮大米粉产业。编制发布《桂林米粉地方标准》《桂林米粉店建设与服务规范》《桂林米粉店等级评定规范》《桂林米粉产业标准化建设与改造提升计划》,改造完成并评出星级桂林米粉店84家。日头火、明桂、乱了等星级米粉店影响和带动了桂林米粉星级店改造升级,转变了人们“越脏越好吃”的不良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桂林市政府已明确将启动桂林米粉百亿元产业工程作为今年商务工作三大重点工作之一,筹建米粉产业园,提升传统工艺生产“方便桂林米粉”让桂林米粉走出家门。
畅通参与渠道。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入手,县区食药监管局全部建立投诉举报中心,12331电话24小时接听,随时倾听百姓诉求。还畅通了奖励途径,按规定发放举报奖励。针对不同的群体设置多样的食品安全信息渠道。对网络使用者实施食品安全“互联网+”,在本地群众参与度高的桂林生活网开设创建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专栏,设立食品安全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抽检结果、饮食用药安全知识。通过知名的美团网、饿了吗网站向餐饮单位和定餐者发放知识手册1万多份。利用短信平台发送食品安全提示短信达200万条。利用桂林品牌“可可小爱”制作公益广告在桂林电视台播放,在桂林交通电台每天播放食品安全资讯满足司机朋友的需求。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41个场次。开展“小手拉大手”和知识进校园、志愿者在行动、“你点我检”、检验室开放日、企业开放日等主题活动达93次。
探索市县联创。为了扩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效益,让更多的群众共享食品安全城市成果,桂林市在市级创建广西食品安全城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增加了灵川县、阳朔县两个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开展“市县联创”活动。制定符合县级食品安全实际的考核方案和指标,考核合格后将授予“桂林市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灵川县、阳朔县两个县将借此“东风”,在这两年里使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带动周边县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提升,使老百姓真正受益。
下一步,桂林市将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以更加完善监管和治理体系、更加强化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更加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夯实任务落实责任,创新性开展“我为创城献一计”、“致学校家长的一封信”,食品安全进校园,桂林米粉安全系列报道,食品安全示范县试点工作、“放心肉菜”超市、“三小”整治、星级米粉店评比等亲民惠民的食品安全主题活动,让桂林的食品安全与山水同美。
(本文图片由市食药监管局提供)
新闻推荐
市领导为宣传文化旅游系统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遵守党的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吕洪安给全市宣传文化旅游系统党员干部做专题报告。记者滕嘉摄市宣传文化旅游系统党员干部聆听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吕洪安作廉政专题报告。记者唐侃摄本报讯(记者苏文娟)昨日...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