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升级 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十三五”期间桂林农业经济发展综述
灌阳县神农稻博园示范区。(资料图片,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桂林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桂林市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坚持走农业稳市之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稳步提升优势产业,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转型升级。
一组数据说明桂林市农业经济总量进一步跃升。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44.7亿元,比2010年增加225.49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5.5%。到了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42.7亿元,近四年增长率分别为4.6%、4.4%、5.5%、6.1%。2020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55亿元,同比增长6.1%。
这五年,桂林从农业大市朝着农业强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1、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桂林市深入实施良种增粮、合理密植增粮和高产创建增粮“三大增粮”工程,通过狠抓示范样板,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和进行酸化土壤改良等技术措施,累计综合改良中低产田111万亩以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49万公顷。通过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保持面积稳、单产升、总产增的良好态势,先后有9个县被列为“广西1000万亩水稻增产增效项目县”,桂林市曾连续3年荣获“广西粮食生产先进市”荣誉称号。
灌阳县“超级稻+再生稻”示范基地是袁隆平领衔的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之一,建立于2010年,示范面积3000亩。2012年,基地开始实施“超级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单造最高亩产达到961.3公斤,实现了广西杂交水稻生产的历史性飞跃。2017年灌阳一季稻加再生稻亩产已经突破1500公斤,实现了“吨半稻”梦想,创世界纪录。2019年,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灌阳挂牌运行,灌阳县水稻超高产攻关基地最高亩产再破1000公斤,连续9年获得广西单产第一。去年全市粮食总产达169.01万吨,居广西第二位。
今年以来,桂林市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种粮,加大惠农力度,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播种面积增加,粮食单产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得到提升,确保了粮食稳产增收。
据农情预测,全市夏收粮食面积229.46万亩,总产量89.06万吨,比去年增加2.53万吨。
截至今年9月底,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21.64万亩,占全年播种任务的103.50%。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桂林市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县(市、区)粮食生产优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总产量。
与此同时,桂林市提升打造优质粮食产业集群。提升产能,稳定产量,推广“稻+鱼、稻+鸭、稻+蟹”等“稻+”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加快改造“危仓老库”,发挥涉粮企业的收储功能,不断提升全市粮食收储能力,加快打造一批粮油加工集聚区,提升粮食产业效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2、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十三五”期间,桂林市水果、蔬菜、食用菌、生猪、家禽、草食动物、冷水鱼、毛竹、花卉、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其中水果的发展最为显著。在“十三五”期间,桂林市加大力度发展水果产业,淘汰一批退化、老化、低效水果品种,鼓励发展特色水果新品种,并优化了柑桔、柿子、葡萄等果业的品种结构和熟期结构。2016年桂林市水果总产量达475.9万吨,产值达124.6亿元,成为全广西首个水果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地级市。2019年,水果总产、人均有果量均居广西第一,产量678.29万吨,增长20.4%。
葡萄是桂林市三大水果品种之一,自1985年引种巨峰葡萄成功后,桂林市葡萄产业生产从无到有,发展迅猛,已成为广西乃至华南最大的葡萄生产区,涌现了兴安葡萄、资源红提等,形成了桂北葡萄生产集中区域。2018年,桂林葡萄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葡萄栽培面积22万亩,产量预计40万吨。
“目前,桂林市水果种植形成了每个县都有1—2个主导品种和‘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恭城、平乐月杮,阳朔金桔,兴安葡萄,资源红提,荔浦、永福、灵川、临桂砂糖桔,灌阳雪梨、黑李等优势水果驰名区内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桂林市东西南北中五大农业发展区域布局基本成型,产业主导发展方向明确,种养加匹配协调,坚持稳粮保生猪,优势水果、牛羊为主草食动物为重点,兼顾特色种养业发展,打造湘桂通道蔬菜产业带,建设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南菜北运”基地和“西菜东运”基地。结合新品种引进,逐步调整品种结构,引导、推广、增加“早晚熟、中特优”等品种规模,熟期结构进一步改善,产品优良率达到75%以上。
2019年桂林市蔬菜产量居广西第二位,产量499.60万吨,形成了以临桂、灵川、雁山为主的常年蔬菜基地,以龙胜、资源、永福为主的反季节蔬菜基地,以荔浦、平乐、阳朔为主的水生蔬菜基地。
畜禽养殖持续发展,全州、兴安、荔浦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2019年,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占比达到60%,家禽规模养殖占比达到88%。家禽、禽蛋生产快速发展,到2019年,家禽出栏1.36亿羽,同比增长15.2%,禽蛋产量5.75万吨,同比增长9.7%。其中,以兴安、灵川、临桂、永福、阳朔为重点的肉兔养殖带初具规模。草食动物成为发展重点,牛、羊肉总产量2.2万吨,近年来保持6%以上年增幅。
2019年,桂林市渔业平稳增长,水产品产量10.08万吨,近年来保持5%以上年增幅。
此外,中药材生产位居广西前列,2019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36万亩。
新闻推荐
工人正在田中捕鱼。通讯员陆仕臣摄本报讯(记者陈静通讯员陆仕臣)金秋时节,风吹稻浪,一片金黄,鱼儿欢跃……近日,位于灌阳县...
灌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灌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