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灌阳江口,我穿越到明清
江口老街的一角。 读者供图
【读者游记】
□边车
灌江酷似叶片的主脉,把“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的灌阳县一分为二。灌江流经新街地段,江右汇入了马山江、安乐源江,被称为三江口,这里有座古代极为繁荣的江口古圩镇。走进古圩镇,时间和空间仿佛都发生了穿越,像是置身在明清之间,或是穿越到更早的古代。
最是让人引起怀古之幽思的是小桥流水,古树成荫。十来米宽的马山江,一座名为状元桥的石拱桥横卧马山江注入灌江的河口。相传状元桥是建于清朝同治年间(1890年),可惜古桥毁于民国年间大水,现在的新桥是2015年仿古建制。马山江水缓缓流淌,在进入灌江之口,一处嶙峋怪石就像盛开在江畔的石莲花,当地人称其为“水现莲花”。
而真正的古桥是古圩镇北的安乐源江注入灌江口的龙门古桥。该桥建于元代,单孔石拱桥。相传每到汛期,两江河水互涌,桥下形成两江水的对流带,安乐源江的鱼会高高跃起跳入灌江,与古桥形成“鱼跃龙门”的奇观,古人将此桥喻为“龙门”。
三江口地带,就是一座古圩,当地叫江口老街。在以水路为主要交通运输的年代,三江码头是灌江的几个大码头之一。沿码头上岸,是一条分为三段高低不同的古圩街,再加上过了龙门古桥沿江的半条街,江口古圩镇又被称之为“三街半”。这古圩镇中的一条青石板路踩得光滑锃亮,两边的木板商铺,粉壁青砖黛瓦,清一色的马头墙,很有点古代荆楚之风。据传这些建筑群是明清时期修建的,商铺鳞次栉比,挂有染坊、钱庄、布铺、裁缝铺、杂货铺、伙铺、打铁铺等幌子。走在青石板街上,可以想象明清时期江口古圩镇的商贾云集、购销两旺的景象。
在江口古圩镇的古建筑群落中,最为显眼的是一座大古宅。这座古宅坐落在江口古圩镇的中心位置,是当地显赫名人唐景崧的故居。古宅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约410平方米,为砖木穿斗式结构,梁、枋、门楣等均雕刻人物故事或龙凤花草虫鱼等。这座唐景崧故居的古宅,已经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唐景崧是清代灌阳乃至桂林的著名人士。唐景崧(1841~1903)为同治四年(1865)进士钦点翰林,曾赴越南联络刘永福黑旗军抗法胜利有功,旋升台湾布政使,署理台湾巡抚。唐景崧“热血翰林、民族英雄”,其二弟唐景崇“两朝帝师、晚晴重臣”、三弟唐景葑“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同胞三兄弟的“兄弟瀚林”辉煌,也让江口古圩镇刻上了状元文化的印记:如“状元桥”“龙门古桥”“状元井”等。
而在这样的古桥、古圩、古宅之中,我遇到了一位迷古人——文远明先生。细问之下,我才知道,唐景崧故居原本只是剩下一座空房,屋内的文物陈设,都是文远明先生的爱心所现。文远明先生,是文天祥的第二十八代孙,近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古代文物挖掘收藏和保护,收藏有数万件文物遗物。他摆设在唐景崧故居里文物遗物,就有一千多件。在柳州建成的源古文化博物馆里,展藏文物遗物数以万计,单与文天祥相关的文物遗物就有五十多件。一个如此具有怀古情怀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收藏人和投资人,让我顿生敬佩之情。
古桥流水、古圩商铺、古宅文物,以及富有情怀的迷古人……哦,江口古圩镇,好一幅恬静祥和优美又古色古香的画卷——像是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来,让我们到这里寻一回“根”,玩一回穿越明清!
新闻推荐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年末有望超2300家 预计提前一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任务
今报南宁讯(记者周如雨)玉柴股份研发的新型船电用柴油机,填补国内该功率段高速船用发动机空白,累计增加产值超20亿元;袁隆平院...
灌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灌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