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肃穆颂英灵
□演讲者:韦瑶
在桂北,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莫吃湘江鱼。”说的正是中央红军长征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湘江战役。
在中央红军突围的前进道路上,蒋介石先后布置了四道封锁线,企图阻止乃至消灭红军。而红军接连突破三道封锁线,这也使得蒋介石十分恼火,于是调集26个师数十万大军,在潇水以西、湘江以东的兴安、全州、灌阳之间,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还修了几百座碉堡,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之侧。于是,一场惨烈的湘江血战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从1934年11月27日到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之畔鏖战五个昼夜,战斗始终没有停止。装备精良、弹药充足的国民党军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围攻着处于困境中的红军。宽阔的江面上,浓烈的硝烟中,红军踩着早已磨破的草鞋,行走在浮桥上,头顶上几十架飞机轰炸着扫射着,队伍中不断有人倒下,跌入江中,和着死亡的骡马、散落的文件,湘江成了一条血色之河。
桂北的红土地上,饱浸了数万红军将士的鲜血,那些有名无名的红军战士用他们年轻的生命为中国革命铺垫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而在众多红军指挥员里,有着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从一个农民当上了红军师长;他以英勇善战驰骋于战场;他怒视敌人,亲手绞断了自己的肠子,这位铮铮硬汉就是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师长———陈树湘。
陈树湘所带领的这支由闽西苏区、地方武装组建和改编而成的红5军团34师,担任了殿后的任务。为了掩护中央纵队和兄弟部队渡过湘江,34师奉命扼守灌阳,与数万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血战。面对敌军猛烈的炮火,他们穿行在枪林弹雨中,以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打退了国民党军队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牢牢守卫在阻击阵地上。湘江战役的炮火还在无休止地持续着,当陈树湘最后一次集合阵地上的战士清点人数时,仅存的一个连长向他报告:我们现在还有53人,15名轻伤,7名重伤,枪支有余,然而子弹只有103发。陈树湘听到这里,半天没有做声,这位连长又说:“师长,趁现在还有一点兵力,我们掩护您突围出去吧!”战士们齐声喊道:“师长,哪怕我们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保护您冲出去。”陈树湘终于回答道:“同志们,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师长、战士之分了,我们要并肩作战,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然而陈树湘不幸身负重伤,落入敌手。敌人高兴得发了狂,把他抬到担架上去邀功请赏。陈树湘被抬着在坎坷崎岖的山路上经过一阵颠簸之后,来到距离被俘地十四公里的麒麟庙。冬季的桂北,寒风凛冽,天空一片深不可测的漆黑,庙内是同样精疲力竭的敌军士兵,“士可杀不可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陈树湘,不愿做敌人的俘虏,他趁敌人无暇顾及的间隙,用尽全身的力气,将手从伤口伸进腹腔,扯出自己的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
肝肠寸断啊!陈树湘以一种前无古人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后,他的头颅被敌人残忍地割下,悬挂在了故乡的城门上,而城门正对着的就是他的家,家中是他年迈的母亲和新婚离别多年的妻子,从1927年秋收起义到1934年,一别就是7年啊,最终盼来的却是亲人那血淋淋的头颅。
那一年,陈树湘29岁。他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在完成掩护主力红军过江任务后,渡过湘江的道路已被全部切断,红34师再次陷入敌人重兵包围之中。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渡过湘江,再也没有能力跟上大部队。至此,红34师弹尽粮绝,全军覆没。5000多闽西子弟血洒湘江。
青山巍巍,难忘红军长征路;湘水潇潇,处处皆有红军情。回忆往昔,在战火纷飞的湘江河畔,近万闽西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巫美桥红李耿通讯员时荣林前往灌阳县灌阳镇大仁村的公路两旁果树成林,驱车不到20分钟,在一个仿若“花果山”的地方...
灌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灌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