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山水间翻开璀璨的文化书页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让桂林旅游品牌实现质的跃升

桂林日报 2018-11-05 10:37 大字

2017年8月30日,“朱砂启智,开笔启蒙”的开笔礼活动在桂林东西巷遗址广场举行。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东西巷此次开笔礼活动旨在通过传统的启蒙仪式,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记者刘倩摄

编者按

近年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让桂林步入了旅游的新时代。可以说,在这个新时代里,桂林旅游发展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质量之高,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桂林旅游作为中国旅游的风向标和举旗者,再次引发旅游界的关注和思考。为此,本报特别开展聚焦桂林旅游新时代系列报道,从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世界旅游组织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的报告、民宿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代旅游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做了深入采访。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记者桂晨

大美桂林艺术花灯展,让入夜后的桂林愈发美丽;漓江之滨的逍遥楼,赏灯赏夜景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2016年,在桂林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托举之下,这座1300多年前的桂林名楼经过多年的考证、建设,不仅回到桂林城的版图中,更回到当代桂林城市的历史人文记忆中。从2004年“逍遥楼今何在”这一命题被历史文化研究者和热心市民提出,到2016年真正回归,凝聚了一座城市对历史文化的敬重与苦心追寻。

“沧桑变化两千年的桂林是一本厚厚的书,山水只是她的封面。可以说,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唯有文化永存。”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如是鲜明地阐述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价值。

如何将文化这一有温度的力量融入旅游?如何通过积淀、孕育和滋养,使文化旅游融合具有持久的感召力?近年来,依托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战略,桂林不仅让逍遥楼和正阳东巷历史文化街区等桂林文化旅游地标回归城市记忆,也让桂林传统戏剧得到“活力绽放”、2200年城市建成历程中的历史文化印记得到有力镌刻……桂林历史文化的资源要素正在全方位融入山水,旅游品牌的复合价值实现了质的跃升。

桂林文化旅游进入“品牌显现期”

9月28日,桂林经开区罗汉果产业生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桂林市副市长、桂林经开区工委书记樊新鸿表示,“绿色、美丽”是桂林的基因,也是我们发展经济过程中坚守的方向。但是,传统的山水旅游服务模式已显老态,目前,伴随着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推进,桂林旅游正在转型升级。其中,“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满足人们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旅游升级方向。

据悉,桂林经开区正在打造罗汉果小镇项目,将依托周边特色山水资源、人文资源、罗汉果产业文化积淀、特色文化民俗等自然、人文资源,积极开发具有罗汉果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

而今年7月,桂林倾力打造的文化品牌、经典剧目———民族歌剧《刘三姐》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之后到部分省市进行巡演,并通过推动其长期落户桂林,为全国树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标杆。

桂林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正是在一次次全新尝试中阔步向前。

当前旅游业界有这样的共识:增长到一定程度后,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单纯依靠游客人数的增加,而是来自于多元文化的含量和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这也成为了桂林市委、市政府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考量。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品格,凝聚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同时,文化也是城市一种宝贵的资源。“桂林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有传统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廉政文化、演艺文化、民族文化等。”赵乐秦对桂林历史文化资源如数家珍。

2014年以来,桂林深入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战略,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理抢救、研究包装、保护利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不小成就,一系列文化品牌建设成果正在不断显现。正阳东巷岑氏家祠、灌阳唐景崧故居、桃花江李宗仁公馆、木龙湖李济深故居等28处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旧居)正在保护和修缮,一批以抗战文化为内容的历史文化标识在城市空间悄然建成,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文旅融合项目实施,打造了民族歌舞剧《刘三姐》、桂林百姓大舞台、《桂林有戏》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和群众文化品牌。桂林历史文化名城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魅力空前彰显,桂林人民文化自信心自豪感显著提升,桂林这座千年古城日益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场持续而生动的文化旅游品牌实践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1999年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之前,桂林市政府就聘请不同学科的著名专家对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改造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证,并开展了如完整保护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广西省立艺术馆遗址文物,修建虞山公园、华夏之光广场等以及打造《印象·刘三姐》文化精品等系列实践。

近年来,桂林尤其重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桂林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2015—2020)》中提到:“点状深化历史文化,形成精品带动:突出桂林特有的秦水利文化、明藩王文化、宋石刻文化底蕴,以近代名人文化为纽带加强‘桂台’合作,以红色文化、远古文化和岭南文化为支撑,深度融合历史文化与全市旅游,再现桂林作为南中国文化中心的繁荣。”

当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成果正在不断显现———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人次与规模加速增长和扩大,旅游者日益多元化,旅游产业链逐渐延伸,旅游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趋势下,桂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相协共长,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景区实景演出、村寨(社区)文化旅游等。”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桂林旅游学院教师谢菲、粟维斌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之文化旅游培育表示肯定。他们认为,“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目标的引导下,桂林通过前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淀,赢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谢菲、粟维斌也指出,桂林有待于在挖掘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契合点、丰富融合形式以及延伸产业链上做足、做精、做细文章。

的确,不仅仅是对桂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目前也是推进旅游业整体“二次创业”的重要契机。

桂林市委党校讲师谷昀凌近期对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专题研究。她认为,桂林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需要赋予多元化内涵和时代性诉求,因此,应该致力于强化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和结构融合,拓展桂林抗战文化等“异质文化”的旅游开发,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意识等多个层面。

“历史文化名城不同于一般城市,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和一个城市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一个区域城市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等文化底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陆军表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量的物化过程,物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这无疑增加了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难度和风险。对此,陆军建议,构建“官(指政府)、产(指企业)、学(指专家)、民(指社区居民)一体化”完整的运作模式,是开发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闻推荐

赵乐秦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全面完成今年各项改革任务认真谋划好明年重大改革秦春成出席

11月2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四次会议。赵乐秦主持会议并讲话。记者何平江摄本报讯(记者周绍瑜)11月2日,市委...

灌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灌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