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槟榔芋“垒起”瑶乡农民致富路

桂林日报 2018-09-10 10:44 大字

邓根旭在与村民交流槟榔芋的种植技术

□通讯员陆仕臣文/摄

在山清水秀的灌阳县洞井瑶族乡洞井村,一泓山泉潺潺流动,滋养了山脚下数百亩芋头田。水好芋头自然香甜,但要芋头丰收,还得靠人勤劳。日前,笔者在芋头田里看到村民邓根旭趁着好天气,正忙着护理田里的芋头。

洞井村生态环境优良,远离污染,依山傍水,这里的农产品都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尽管自然条件好,但过去村民都是以种水稻为主,水稻收入不高,一般一亩水稻年利润只有几百块。这么好的水质和肥沃的水田,怎么产不出高效益呢?难道村民愿意“守着腊鱼吃白饭”?

今年年初,村民邓根旭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通过土地流转将洞井初中周边300多亩土地承包了下来,进行芋头种植。他选择了抗病虫害能力强、营养丰富、口感细腻、香味独特、个头大的本地槟榔芋来种植。现在正是芋苗生长的时节,连片的芋苗,由于抗病虫能力强,极少用药防治,加上管护及时到位,芋头长势旺盛。

在问到为什么想到回家连片种植芋头时,邓根旭爽快地告诉我们原因。2008年退伍回家后,在家种过田,正因种水稻收入少,他辗转灌阳、恭城、平乐等地推销水果,后又在湖南江永、广西恭城、荔浦种过芋头,在多年的打拼中掌握了不少种植芋头的技术。他看到在外县种植的芋头,产量高,效益好,一亩芋头产量一般在六千斤左右,管理好的八千斤也不成问题,每亩可以纯收入三四千左右,比种水稻强;还因为种芋头管理省事、投资少、见效快。由于槟榔芋抗病虫能力强、用农药少,营养丰富、口感细腻、香味独特、个头大等优点,很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放眼绿油油的芋头基地,微风吹来,芋叶翻起阵阵波浪,送来一股股微微泥土和嫩芋的清香。邓根旭踩在水田里仔细地护理着芋苗,一番劳作下来,汗水早已湿透衣衫,他一边护理一边说:“看到外面种的芋头,个大价格又好,就想到我们家乡有大片的土地,空气好,水质又好,很适合种植芋头,于是,我就回来把这片300多亩田地租了下来,然后种上芋头。由于种植芋头面积宽,家里人管理不过来,于是,我请了周边乡村的70多个贫困户、农民来帮我种植管理,一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二来提高了他们种植芋头的技术。”

按今年的订单和目前芋头的长势,邓根旭略略地勾了一下手指计算,今年的芋头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下一步,邓根旭还将通过当地村党支部、村委引导周边乡村的贫困户通过“党建+”“互联网+”和品牌化包装等方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高效种植产业,以规模种植芋头、茄子、辣椒等多样化作物“垒起”脱贫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朋友圈筹款十余万 资助贫困生四十余

28日13:05,市民何同学拨打晚报热线:我是灌阳县水车人,今年刚考上大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我一度想放弃上学机会。幸运的是,得知...

灌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灌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