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全国优秀律师”——记安徽皖杰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晨伟

安徽法制报 2018-07-12 10:40 大字

[摘要]记安徽皖杰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晨伟

编者按:近年来,安徽省律师行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律师队伍不断壮大,职能作用有效发挥,特别是涌现出一大批模范律师或律师群体。如陈贤、曹旭、张芳春、许晨伟等,他们在律师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学好思,以榜样人物为镜鉴;笃定践行,以榜样人物为目标。开春以来,司法连线开设《榜样的力量》专刊,关注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典型人物的敬业奉献故事。本期专刊聚焦许晨伟律师的执业故事,带您一起感悟安徽律师的履职担当。

有一则关于老鹰重生的故事。相传,老鹰的寿命可达七十岁,但在四十岁的时候,爪开始老化,喙又长又弯几可及胸,羽毛过于浓密,厚重几致难以飞行。此时,老鹰面临痛苦重生或者等死的选择。老鹰得勉强飞到悬崖上筑巢,靠着击打岩石拍掉长喙,以新长出的喙拔掉老趾甲,再以新生趾甲拔掉身上羽毛。经历这段长达五个月的淬炼,老鹰焕然新生,便可再翱翔天际三十年。

“改变或许是痛苦的,但改变意味着我们可以领略新的生命体验。我告诫自己,要像老鹰一样,每过一段时间,将自己清零,人生才能重新开始。”理解许晨伟从读懂这句话开始。说他不寻常,因为他放弃国企高管的高薪,义无反顾自学法律知识参加司法考试,年逾三十转行当律师;好不容易沉淀起执业经验,小有名气,他又按下了“暂停键”,远赴广西投身公益事业。是待在舒适区,还是挑战“不可能”,这道选择题对他而言,似乎从来不是一道难题。

从“门外汉”到全国优秀

许晨伟出生于皖北一个农民家庭,勤劳朴实的父母铺垫了他一生的底色。成年后,他在当地一家国有企业里任职,从一名基层员工踏实做起,逐渐成长为一名高管,主要负责品质管理。由于工作往来,他时常和律师打交道,目睹律师们利用专业知识为企业排忧解难的神采,不禁心生向往。自此,一颗律师梦的种子埋在了许晨伟的心里。志当存高远,路自脚下行。在工作之余,他购买法律书籍开始自学。

机会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2006年,许晨伟在南京出差间隙,恰逢朋友邀请,在东南大学聆听了一场法律知识讲座。老师精彩的讲解让许晨伟感受到了法学的魅力,开启了他对法律的新认知。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然后辞职当律师。在外人看来,这个决定是疯狂并难以理解的。放弃稳定的工作、不菲的收入,转行进入全新的律师行业,怎么看都是一种冒险。好在淳朴的家人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和理解,这让许晨伟平添了放手一搏的勇气。

只要敢于开始,一切都不算晚。他重新做回勤奋的学生。是年,他已经34岁。坐在备考复习班里,身边的同学都是青春年华,步入而立之年的他显得有些另类。有同学忍不住好奇过来打趣他,“这位大叔,你这个年纪还折腾,是为了什么?”许晨伟笑而不答。他一头扎进书海,如饥似渴吮吸着法律知识的甘泉,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年的苦读,许晨伟当年如愿通过了考试,距离律师梦又近了一步。次年,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他进入律所实习,跟着前辈学习把书本上的法律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008年开始正式执业。业内关于新入行的律师,有“三年冷板凳、五年小律师、八年合伙人”的说法,大意是前三年没有人脉和经验,新入行律师的日子比较难熬,执业五年站住脚跟,坚持八年成长为律所的合伙人。许晨伟没有一门心思“向钱看”,他遵从初心,帮助贫弱群体,代理了大量法律援助案件。

众所周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收取当事人费用,只有少量的补贴,较之于市场价,没有可比性。但律师为案件所付出的心血,并不比收费案件少。相反,因为法援案件质量考核标准的严苛,对律师的要求也相应较高。然而,恰恰是许晨伟的一反常态,让他打破了“魔咒”。

2009年,许晨伟担任未成年人吴某的法援律师。吴某因涉嫌盗窃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会见过程中,许晨伟发现吴某的放浪不羁与原生家庭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以开三轮车为业,但经常酗酒闹事,其母亲不愿忍受,在吴某出生几个月就离家出走。父亲对吴某疏于管教,父子之间关系疏离,竟许久没有联系。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许晨伟对吴某的身世心怀悲悯。为了帮助吴某,许晨伟发动朋友寻找吴某父亲。经过一个礼拜的努力,终于在开庭的前一天夜里,找到了吴父,并帮助吴父筹钱为吴某缴纳罚金,最终吴某被法院判处缓刑在社区服刑。后来,许律师还自发帮吴某联系了一家理发店,让其当学徒能够自食其力,避免再走老路。吴某对许晨伟感激涕零,许晨伟只说:“你好好的,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是许晨伟执业的信念。所以,他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灾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他深入一线,为老、弱、残及行动不便的居民进行普法宣传、提供法律帮助;这些行动于他都不足为奇。

他用初心当舵、以使命为灯,他不为荣誉、匠心处事,荣誉却不请自来。2011年他被评为“亳州市法律援助优秀律师”,2012年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律师争先创优优秀党员”,2016年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授予“2011-2014年度全国优秀律师”称号,当年全省只有5名律师获此殊荣。入行不过8年,他从一名门外汉,变成拿奖拿到手软荣膺全国荣誉的优秀律师,华丽转身的背后,自然与他在法律业务方面的精耕细作密不可分,也少不了他在维护贫弱群体合法权益方面的用心用情。

从勤做“加法”到善做“减法”

荣誉加身后,来找许晨伟代理案件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不辜负当事人的信任,他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24小时随时接听当事人的电话。不断做“加法”的过程,是充实而有收获的。但在夜深人静整理思路的时刻,没有了白日里的喧嚣,一个内心里的声音清晰而响亮,“你还记得当初选择律师行业的初衷吗?”他何曾忘记,关于律师的社会担当始终铭记在心。于是,他果断给自己正处于上升期的律师执业生涯做“减法”,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

2013年7月,经过层层严格的选拔,许晨伟成为亳州市第一个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律师。根据司法部安排,他去广西省桂林市灌阳县提供一年的法律服务。提起灌阳县,本地人都觉得陌生。但要提起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里面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包括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而灌阳县就依偎在都庞岭山脉的一侧。

因为地理位置,阳光在这里成了稀缺资源,夏季闷热潮湿、冬季阴冷难耐,墙壁上长期渗着水,洗了衣服得一个星期以后才能干。不过,从小的农家生活练就了许晨伟不怕苦的特质,他总能找到苦中作乐的方法。吃不惯当地的饮食,他就自己做饭;睡不惯潮湿的被褥,他就开着电热毯;受不了夜晚的孤单,他就用砖头当哑铃锻炼。

克服了种种障碍,许晨伟心无旁骛履行着职责。2013年秋天,灌阳县新街镇的十几户村民来到法援中心,他们情绪激动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你们一定要帮帮我们呀,我们这一年的心血可不能就这样没了呀!”“你们放心,只要符合条件,我一定尽力。”不过由于他们人数较多,又操着当地方言,许晨伟反复确认后,总算掌握了他们的诉求。村民们养殖的鱼苗眼看着快要上市了,却因为上游一户红薯种植户喷洒的农药,顺着雨水流入下游,造成多数鱼苗死亡,经济损失巨大,但红薯种植户以老天下雨系自然灾害为由拒绝赔偿。

案件能不能妥善解决,关系着十几户村民的生计,这考验着许晨伟的智慧。研究了案情,许晨伟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损失范围继续扩大,并固定下来证据。半个月后,在许晨伟的奔走以及当地司法所的协调下,双方终于达成了赔偿协议。难得的是,在电话回访时,村民养殖户和红薯种植户都对该案的解决感到非常满意。

还有一次是在2013年12月隆冬的一个雨夜,许晨伟刚睡着,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致电人是灌阳县法援中心主任胡乾祖,他喊着许晨伟一道去十多公里以外的山区去调解案件。一听案件所涉当事人的名字,许晨伟立马清醒了,他赶紧穿好衣服上路了。原来,之所以那么晚了还要坚持去,是因为受援人之前到法援中心来过好多次,但是因为对方当事人经常不在家,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援助,这件事也成了许晨伟心中的一个疙瘩。当晚,对方当事人刚从从外地回来,机不可失。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走访,许晨伟他们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为该案后续得以解决固定了证据。

从受援家庭回到住处时,已是凌晨五点了。许晨伟稍事休息,第二天又照常按时上班,准备代理意见。最后,案件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灌阳服务的一年时间里,他接待咨询319人次,办理刑事诉讼案件7件,民事案件34件,成功化解社会群体纠纷40起,开展法律援助培训、法律援助大型宣传活动6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人次,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认可和尊敬。其中,他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法援案件还入选了2013年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评选的精品案例。

从律界翘楚到“和事佬”

经历短暂的“出走”,许晨伟挖掘出自己的新潜能。让矛盾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的成就感,不亚于为案件当事人成功胜诉。于是,回来之后,他开始恶补调解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致力于当一名律师调解员。

“许律师,我在网上看到你的事迹感人。我在涡阳县高炉镇有一个小纠纷,想请求你代理,我是一名听力残疾人。”今年6月23日,许晨伟的手机微信里收到一条添加申请,对方是江苏人李某。李某与涡阳县高炉镇人马某之间存在合同纠纷,标的几万元。李某想找一个信得过的律师,就在网上搜索涡阳本地律师的信息,看到许晨伟的事迹后,他不由心生敬意。于是,按照网上留下的手机号码添加微信号。“发出申请后,我内心其实是忐忑的,不知道这么一个大律师能不能看得上我这个小案子。”事后,李某坦言自己那一刻的焦虑。

令李某没想到的是,许晨伟不仅及时回复了他,还在详细了解案情后,建议李某走律师调解程序。一来,马某的违约主要是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李某并不想与其对簿公堂,还有后期合作的考虑;二来,调解收费更低、效率更高,更大程度上便利当事人。

6月29日,李某第一次见到许晨伟,就是在调解协议的签订现场。在短短6天时间里,许晨伟不仅取得了双方当事人的信任,还促成双方消除分歧,达成一致意见。令李某感动的是,“许律师身上一点大律师的架子也没有”。当天走完调解流程已经是12点半,中午吃个简餐之后,许晨伟没顾得上休息,又带着他们直奔县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曾经出于个人兴趣的探索,如今顺应了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安徽省按照司法部部署,自今年开始在亳州、淮南、马鞍山、黄山市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记者在许晨伟所在的皖杰律师事务所采访时,注意到该所的“律师调解室”已经挂牌。许晨伟从一名律界翘楚变身为热心的“和事佬”,他代理民事案件的调解率保持在95%以上,婚姻案件撤诉、调解率在80%以上。

在办理大量调解案件的基础上,许晨伟总结出了逆向思维法、顺向预设法、带帽法、渐进法等“实用宝典”,并撰写了近2万字的《常用调解方法及注意事项》,与同行分享。文中金句频出,“调解人员努力体现出公平公正才是方向,因此就要时刻保持与争议各方的等距离关系,想吹哨子就别踢球,想踢球就不去吹哨子”,提醒调解人员要保持中立立场;“话是开心的钥匙,话不说不明,灯不点不亮”,传授巧妙运用语言的技巧;俗话说‘猴子不上树,“ 多敲两遍锣’,只要调解方案真的优秀,就不要怕争议方不接受”,意在强调调解要用心尽力。当地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在通篇读完此文后,不禁感慨:“令人忍俊不禁,却也发人深省、多有裨益。”“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在通往法治梦想的这条路上,许晨伟卯足了劲,蓄势待发。

·本报记者周莹莹·

记者手记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采访中,如若不是受援人恰巧提起,记者都不可能注意到,许晨伟的荣誉证书以及当事人赠送的锦旗,包括那个“全国优秀律师”的奖杯,都被束之高阁,封锁在书柜里。

这是一种可贵的低调。正如成熟的向日葵的花盘总是低垂的,古老的高原的坡面总是平缓的。许晨伟能有今日之成就,正是源于清醒的自我认知。他畏惧重复、渴望改变,他不惧艰难、乐于开拓,正如他喜爱的老鹰故事一样,清零过往有什么大不了、搞砸人生有什么可怕,鹰击长空万里阔,只要努力拼搏,命运自然会给予相应的馈赠。

新闻推荐

自治区政协召开界别协商会 围绕“加快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议政建言

本报南宁讯(记者/龚文颖通讯员/毛龄欧)6月27日,自治区政协召开界别协商会,就“加快推进我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专题进行...

灌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灌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