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为贫困村量身定制“脱贫菜单”

桂林晚报 2018-03-30 13:21 大字

近年来,灌阳县因地制宜,为贫困村量身定制“脱贫菜单”。发挥贫困村自身特色资源优势,通过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流转土地扶贫等方式,打造一村一特色扶贫产业支撑,助力当地贫困村顺利脱贫摘帽。

民生兜底奠定基本保障

灌阳镇马头村是灌阳县最边远、条件最艰苦的贫困村之一。该村辖7个自然屯,都散居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基本不通公路。要致富,先修路。2016年下半年开始,该县筹措182.8万元,帮马头村7个自然屯打通最后“一公里”。现在,村民们出入便利了,开始有信心养更多的牛、种更多的杉树赚钱。

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程。去年,灌阳县共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836.88万元,实施项目220个,其中新建砂石屯路13条逾7公里,维修屯路17条共2公里,升级硬化屯路172条,共计106.41公里。今年,该县将整合涉农资金逾1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203万元,投入水土保持、水利工程、河段整治、农村饮水工程4489万元。

灌阳县还广开安置渠道,坚持把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劳务输转、中心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4642.5万元,完成搬迁入住731人。“两后生”的脱贫也是***的重要环节。2016年,该县落实“两后生”参加职业培训145人,落实补助资金近51万元。

“一村一品”探索脱贫路径

今年,灌阳县整合安排2072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2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培育、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等项目建设。该县还选出条件较好的10个贫困村,让每个村从自身实际出发,补贴50万-100万元培育“一村一品”产业。

黄关镇猫儿石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计划今年整村脱贫,可该村地处荒山,缺地少人,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属于“空壳村”。去年底,该村村委成立猫儿石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动员贫困户自愿加入,抱团发展。今年5月以来,合作社陆续购入猪崽500头,首批生猪年底可以出栏,按照目前市场价,预计每户入股户年收入超过7000元。

新街镇江口村风景秀丽,有着较为完整的桂北古商贸街建筑群,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于是,该县立足打造江口旅游名片,并结合传统文化保护、农副产品发展、特色美食挖掘等要素,建立一条完整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该村于去年底顺利脱贫。

同时,灌阳县还有机整合相关乡镇、村屯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全力抓好水果、水稻、油茶等三大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以“春季赏花、夏秋采果、冬日看雪、四季徒步、吃农家饭”为主题的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使其切实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支撑。

形成合力强化帮扶手段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灌阳县实行单位包村、干部结对包户和工作组包干结对帮扶机制,组建138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全县2586名干部职工与1.1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帮扶措施精准、结对成效精准。

近日,文市镇同仁村的贫困户王书华、蒋能秀接到通知,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的结对帮扶单位免费教他们养殖竹鼠,期间还管吃管住。几天下来,他们就基本掌握了竹鼠养殖技术。贫困户们感慨地说:“这种技术培训比送钱送东西实在!”

2017年以来,灌阳县65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在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村“两委”干部积极修建、维护、硬化村屯道路50多条共45.6公里,修建和维护村委办公楼6座,帮扶贫困户3000多户,帮扶资金470多万元,以引导其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尽快增收脱贫。

记者庄盈通讯员唐琳春时荣林

新闻推荐

灌阳返乡人员为助力脱贫攻坚献计献策

本报讯(通讯员唐琳春时荣林陆庆龄)日前,灌阳县召开2018年返乡人员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召集县内20多名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有返乡创业愿望的返乡人员齐聚一堂,共商乡村振兴战略。座谈会上,灌阳县...

灌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灌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