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农具节:沿袭千年的热闹

桂林日报 2018-03-26 11:04 大字

农具节现场可谓人山人海。

很多农具都是纯手工制作,深受群众喜爱。

农具节上售卖的梯子。

□本报记者刘教清通讯员陆仕臣时荣林文/摄

买卖农具、尝美食、品文化……3月24日,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18年桂林灌阳千家洞瑶族文化旅游节暨灌阳“二月八”农具文化节在灌阳开幕,并持续至3月25日。在现场,数以万计的八方来客以及当地群众、买家卖家汇聚一起,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农具节在八桂大地多地存在,其中以灌阳县的“二月八”农具节历史最为悠久。这个由“赶庙会”演变而来的传统节日,始于唐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沿袭千年。

人们把五花八门的农具带到县城,依次排列出售,如木制的桌椅板凳,竹编的鸡鸭笼、鱼篓,以及蓑衣、铁锄、铁犁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堪称灌阳农具艺术的博览会。一件件精心打造的农具,不仅反映了灌阳乡村的传统生产方式,也反映出当地人民的聪明才智。春耕时节,村民群众纷纷选购自己所需的农具,有的买来赠送亲友,有的外地宾客甚至特意驾车前来,购买农具作为家庭装饰品。当然,也有不少周边的客商前来进行农具等商品交易。

在主会场旁,清脆的“叫叫”声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叫叫”大比武,男女老少齐上阵,看谁吹得响、吹得久、吹得精彩。灌阳镇秀凤村的老孔介绍说,“叫叫”是灌阳当地流传的一种哨子,每逢节庆活动,大家都会用吹“叫叫”的方式来营造热闹的节日氛围。

除此之外,现场还有丰富多彩的美食展,比如灌阳的红薯粉、灌阳十大碗、油茶等,让“吃货”们大饱口福。另外,千人桂剧广场舞、开耕仪式、寿福爷巡街、唐景崧猜谜一条街等活动,从各个方面展现了灌阳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灌阳大力挖掘瑶族文化、农具文化、茶食文化、桂剧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资源,着力把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而具有千年历史的灌阳“二月八”农具节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展示灌阳、宣传灌阳、推介灌阳的一张靓丽名片。

新闻推荐

灌阳:文化进万家

春节期间,灌阳县积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文艺轻骑兵”文艺志愿小分队走进乡镇、村屯写春联、送“福”字,赠送文艺书刊、挂历,开展文化咨询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图为“文艺...

灌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灌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