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满格 “柿业”升格

广西日报 2021-12-15 07:35 大字

恭城瑶族群众趁着天气晴好晾晒月柿。

本报记者苏超光通讯员马华斌邓琪芳文/图

“中国月柿之乡”恭城瑶族自治县,今年月柿喜获丰收。金灿灿的柿子从枝头采收下来后,被加工制作成鲜柿、柿饼等产品,并通过电商等渠道,销往国内外市场。

如今恭城种植管护月柿,传统模式已经退位,现代科技大显神威。

“我们可以随时开机,一键操作,除了杀虫、基地监测,系统能以日、周、月、季、年为单位进行数据分类和建模,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不仅提升了柿子品质和产量,还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桂林恭城运丰园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运中一边说,一边轻轻点击水肥一体化系统操作界面,只见户外果园灌溉六区的喷淋管道同时喷洒出水雾,均匀地散落在柿子树苗上。

目前,恭城月柿种植面积约22万亩,产量约63万吨,月柿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位于红岩村的中国柿子博览园,引进的甜柿品种已达49个。随着产业的发展,柿子博览园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合作社近500亩柿子树都已实现灌溉、育苗、杀虫等大数据智能管护。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不仅降低用工成本四五成,还分别节水、节肥20%和15%以上。

“柿业”升格,源于电力满格。近年来,南方电网广西新电力投资集团累计投入4.62亿元,加大恭城县域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实现全县每个村屯都通动力电,消除了农村331个台区的用电重过载、低电压问题,受益人口达4.92万人。仅仅红岩村所在的莲花镇,投入资金就达7900多万元,改造农网项目114个,有效破除了配电变压器过载瓶颈。

“我周末最多一天接待客人超过200名。以前烧柴火,既不环保还烟熏。现在农网改造了,家里每层楼都装上了空调,增加了很多家用电器,打油茶也用上了电磁炉。”红岩村刚伦楼民宿老板杨燕红喜笑颜开。

依托生态品牌发展起来的乡村游,成了恭城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莲花镇红岩村成了由农民自主经营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红岩村支部书记朱培铭介绍说,有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现在全村民宿已发展到60多家。今年以来,红岩村累计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

距离红岩村不到10公里,坐落着当地的龙头企业——桂林恭城丰华园食品有限公司。柿饼加工二号车间里,8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撒选、清洗、削皮……一个个饱满匀称的柿子经过脱涩保鲜、切片、干燥脱水等工艺和技术的处理,被制成柿饼、脆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

“今年供电很给力,我们可以全天候开机,特别是烘干、冷藏两大板块,用电根本不用担心。”公司董事长陈丽华感叹,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建设,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数智赋能中国电信助力恭城月柿网销八方

南国早报记者蒋保平通讯员曹帅黄祯光刘桂英11月11日,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月柿滋香电商传媒公司老板何登相看着不...

恭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恭城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