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泗安村:搭上“电商快车”“土货”变成“香饽饽”

桂林日报 2020-06-29 08:46 大字

□本报记者胡逢超文/摄

“现在我手上拿着的,是我们恭城生产的无污染野生竹笋,口感特别脆、嫩、鲜,现在我们搞活动,10包35元,现在拍下,今天下午就发货。”6月23日下午,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泗安村,桂林恭城天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慈军正在通过淘宝直播,向全国网友推荐家乡特产。

借助淘宝直播平台的“村播计划”,泗安村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将电商平台引进农村,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使“电商快车”成为贫困群众的“致富列车”,跑出脱贫致富的“加速度”。

从去年开始,冯慈军就搭上了“电商快车”,从一个公司总经理“变身”带货主播,不仅为直播间增加了人气,还为农产品提升了名气。“通过淘宝直播平台,我们的销售量增长了30%左右,同时也能够让我们的产品走得更快更远。”冯慈军说。

泗安村是“十三五”贫困村,曾以月柿种植加工作为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该村发扬“马上办、连夜干”的“泗安精神”,由村民合作社牵头带领群众发展电商、微商,建立了月柿文化展示中心和电商集散点,形成“月柿加工+互联网+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并与16户贫困户签订收购及务工协议,解决贫困村产品销路窄的问题,促进泗安村农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让贫困群众的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

“我们村电商平台建立以后,贫困户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销售,在家中就能够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出去。农闲时候,贫困户也能过来客串‘村播’,增加收入。”泗安村党支部书记周权强告诉记者,“有了电商平台,曾经村民手中滞销的‘土货’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截至目前,全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农产品占22%左右,村民年人均增收3000元,村集体经济创收16万多元。通过电商扶贫还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冯兹军正在直播推介泗安特色美食。

新闻推荐

桂林市政协督办重点提案呼吁恢复漓江流域渔业生态

本报讯(记者孙敏实习生杨川凌)日前,市政协对重点提案《关于强化“河长制”责任采取分段禁渔方式恢复漓江流域渔业生态的建...

恭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恭城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