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嘉会镇:土地生出“金条条” 淮山产业助脱贫

桂林日报 2020-03-25 10:25 大字

村民们正在采挖淮山。

本报讯(记者胡逢超通讯员郑智敏王雪健文/摄)日前,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秧家村淮山种植示范基地一派繁忙的景象:数十名村民正在挥动着铲子进行采挖,一根根粗壮的淮山破土而出,随即打包装上货车运往广东等地。

秧家村是“十三五”初期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有707户2502人,其中贫困户80户243人。秧家村淮山种植规模小、零星分散,种植效益差,村民收入不高。

2016年开始,嘉会镇党委、政府引导秧家村周寿福等3位种植大户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分散的坡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生产,推广“基地+农户”种植模式,建立淮山种植示范基地,开展免费技术指导和培训,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改良淮山品质,推动淮山产业化发展。

“我们这里种出的淮山粉性足,质坚实,肉色白,口感好。”淮山种植示范基地老板周寿福对自己的农产品非常有信心。他通过积累经验和改良技术,淮山的产量从原来的平均亩产3000斤提高到平均亩产6000斤。“管理好的地块甚至能达到每亩8000斤。”

目前,秧家村全村淮山种植面积500多亩,价格按品质每公斤在2-4元不等,产值达到300万元以上。种植示范基地为附近贫困户提供10余个长期就业岗位,采挖和种植时节可提供60多个临时就业岗位,促进村民增收3000多元,淮山种植已成为秧家村继月柿之后又一个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秧家村于2019年底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新闻推荐

“90后”扶贫干部坚守瑶乡抗疫一线

杨昆为贫困户通过微商售卖水果□本报记者汤世亮通讯员梁辉覃晓凤文/摄2月14日早上8点半,杨昆戴着口罩来到了贫困户彭...

恭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恭城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