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串起脱贫产业链
本报记者李春生韦宏宁通讯员李振杰
5月25日一大早,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吉山村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就把艾草产品打包邮往广东。“这一箱艾条、艾绒价值2000多元,网上订购的。”合作社社长尹佐明说,“几乎每天都要发一次货,少的几百元,多的几千元。”
在吉山村,村支部书记尹佐明和当地村民把当地随处可见的艾草,打造成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这是五月艾,桂林本地风俗——端午节家家户户要挂门头的,也是当地瑶医药常用的中草药。”在一片艾田前,尹佐明一边查看艾草的长势一边介绍,“每亩地一茬能产干草250公斤,现在收购价每公斤6元,一年长五六茬不成问题。关键是田间护理也很简单,施点农家肥就可以了,村里的老人都可以完成。”
吉山村是“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有贫困户101户313人。自从当地的柑桔产业遭受黄龙病之后,村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产业来替代。尹佐明在一次外出考察学习时,发现种植艾草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当地野外就有很多艾草,为什么不可以种植发展呢?”2015年,尹佐明与村里几个党员干部一起,投资2万元试种了8亩艾草。在掌握了种植技术后,他又组织党员群众外出考察,学习艾草加工的基本技术。利用废弃的老房子,兴建了厂房,做起了艾草产品的简单加工。村民看到种植加工艾草有效益,一部分村民开始尝试跟着种植。
2016年,尹佐明带头成立了吉山村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参与艾草的生产种植——由合作社负责为农户免费提供种苗、进行产前及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销售,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抱团经营。至2017年,入社农户已达55户,还有27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流转土地面积从最初的40亩发展到200亩。
为提高艾草的附加值,合作社充分发挥村社联建的优势,以社员自筹一点、集体入股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的办法创办了艾草加工厂,先后投资60多万元,建成了一条生产线,目前已能生产艾条、艾绒、艾饼等12个产品。为了扩大销路,合作社还积极寻求网销之路,先后与淘宝、邮政网站、农商情等达成合作。2017年,共销售艾草系列产品2万多件,价值达120多万元。
在艾草加工厂,几个工人正在将晒干的艾草捆绑、压制、储存。“因为艾草加工必须用3年以上的陈草,现在我们仓库里还存着价值70多万元的陈草。”尹佐明说。
艾草种植、加工为贫困户增收脱贫拓宽了渠道——除了种植艾草,平均每天都会有五六个贫困户在加工厂工作。“去年种了9亩艾草,纯收入有几万元。”贫困户尹佐泱说,“种植艾草,不用外出打工,在家还可以干些别的事情。”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该县组织部的指导下,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尹佐明任支部书记。支部采取党员“1+1”帮扶机制,每位党员主动帮扶一个贫困户,让党员在合作社中身份亮起来、作用强起来、形象树起来。据介绍,今年合作社党支部新培育党员致富能手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3名,带动了20多个贫困家庭参与,为本村50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
新闻推荐
六座人行天桥电梯昨日启用桂林春夏孕婴童产业博览会6月举行桂林“漓江购物节”启动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约谈客运企业桂林...
恭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