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揭开恭城梅山图的神秘面纱

桂林晚报 2018-01-15 12:08 大字

梅山图有部分内容刻画的是平川瑶的一些生活信息。

梅山图上画的平川瑶神话传说人物。

■余福州

一个民族,或民族的一支,对于自己的历史,如有文字则作文字记载;如无文字则有传说、歌谣、图画来传递自身的历史信息,保留那些遥远的集体记忆。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聚居的平川瑤,至今保留着一幅宽一米余、长百米的梅山图。此图虽不是连贯的故事叙述,但记录了这一支瑶民的以往:迁徙的历史、艰辛的创业,可以让人看到祖先狩猎农耕的社会面貌、衣着服饰、器具饮食、对众神崇敬的宗教信仰。关于这些方面的信息内容已有所报道,笔者于此想就这一难得留存至今的民族长卷的相关问题,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瑶族的先人及族人迁徙

恭城观音乡平川瑶来自何方?要了解这个问题,还需首先了解瑶族来自何方。对此,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恭城平川瑶自述他们这一支于明代来自湘西三化(怀化、新化、安化)区域,而湘西三化还不是他们的源地。

他们的源地,梅山图有七言十二句的序言,首句为“宗堂香火源流远”,这个久远的历史年代可追溯到什么时候?第三、四句言:“昔时燕军占赵地,始祖忠心安国疆。”燕的立国在西周,远早于春秋末期立国的赵。战国时期两国为了扩张,大小争战不断。燕国较赵势弱,败多赢少。最大的一次战役发生在秦赵长平大战,赵的国力大为削弱之后,燕乘人之危发40万大军攻赵,赵军应战才13万,名将廉颇率军各个击破,以少胜多,大败燕军,围困燕都。后又有名将李牧伐燕破城,再围燕都。这些史实在《史记》中都有记载。那么序中所奉的“始祖”指的是哪一位大将,就不清楚了,但是却在说明瑶的始祖远在战国,而瑶的源地在华夏文明的摇篮,赵国所处的山西汾河流域,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的。

桂林市博物馆研究员何英德老师曾发表多篇文章阐述其瑶族渊源在中原的观点,具体来说在山西。其一之据,在瑶族的歌谣《王婆愿》中记有地名秀容川,即今汾河上游冲积平原———山西忻州;又提到释迦、五台山,都在忻州范围。这样恭城梅山图序所指与歌谣所指可以互为印证。

瑶族来自中原,而其南迁,何英德老师推断在东汉末三国之后,一路到湖南洞庭湖区域,分支到湘西;一路到江西赣江流域,又分支向今湖南潇水区域蓝山、江华一带。江华是瑶族自治县,笔者到江华白芒营考察,瑶民就自述祖上自江西来。恭城观音乡平川瑶所说来自湘西三化,由是也可以得到印证。所以恭城平川瑶的梅山图记录的是自己的族史,只是没有专门的相承的文字,只能用图作遥远的模糊的记载。至于瑶族祭拜的始祖盘王、王婆,那是远古创世纪的神话,正如华夏祭拜伏羲、女娲,但可说明华夏多民族融合的历程与原始文明的交流。

“梅山”之名由来及绘图时期

恭城平川瑶这幅梅山图的“梅山”一名是否为此长卷图一个固有之名,即自绘图制作之时传下的用名?

桂林市收藏家、民俗文化研究者马贵希老师在若干年前恭城初得这件长卷图后,曾采访恭城同道。恭城人士告诉原本只有图,并无“梅山”一名,后来请教自治区有关学者,提议用名“梅山”,全称“梅山图”。

现在的问题是,如不取名固然可以;如若取名,用“梅山”恰当否。这要看恭城平川瑶包括来到桂北的各支瑶族,他们原在湘西“三化”地区是怎样的宗教环境。

融合了汉族道教基本教义的瑶族在三化广大区域产生了梅山教,敬梅山神,又以史籍曾有记载的梅福为祖师,又接受东部地区传入的神灵形象张五郎以之为主神。有学者认为梅山教在那个地区发生兴盛,与北邻的楚巫影响不无关系。

“三化”地区的瑶族虽创梅山教,但所谓的梅山,并非具体实指山名或地名,而梅山教的经本,却以梅山为祖山,又有《游梅山》、《梅山歌》描述梅山有十洞,有的述为三十六洞,每洞有仙主,供参拜学道,得以超度。国内民族学、民俗学研究者注意到这一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发生,在中华神说中是还有许多类似的例证的。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宗教都需要创造自己的神的世界,佛教有西天佛国,道教有混元大罗金仙境,道教系列的梅山一派则以梅山及十洞为最高境界。虽然国内学者对梅山的研究已有多种推测,形成不同看法,但有一点学者们是看到的,那就是三化区域瑶族的梅山教,随着瑶民的持续南迁与扩散而传播其影响。

比如我们桂北,即使非瑶民地区,也深受影响,笔者在市郊县多名师公所藏道教经科中见有梅山十洞记述,而马贵希老师也收藏有几乎相同形象的张五郎木雕像。这说明师公相互传抄,借用形象,祭祀神灵,遵循教义,其来源脱不开与梅山的关系。至于如恭城平川瑶的绘图,据马贵希老师对灵川潮田师公的采访,师公手中大多有图卷,称为神箓图,是道教记录功曹天神名录召神施行道法的牒文;近些年在桂林市收藏市场上也偶有出现,有的数米长,有的二十来米,都绘以功曹神灵,笔者在有关的资料查阅中也见到相似的画面。潮田师公告诉笔者,师公使用神箓,是在施行道法时抛向天空,落地发出啪声,表明与神灵沟通并迎之落地。然而笔者在恭城平川瑶采访却没有听到这样的介绍。这样的用途作为师公施法程序一项,不知是否为桂北非瑶民地区对接受梅山教影响的一种创造。

虽然恭城以外一般的神箓图卷作为师公特定功能的法器而较普遍地存在,但在内容信息量与图卷长度上,恭城平川瑶的梅山图,不要说在桂北,即便在全广西,也是堪称第一的;而图名“梅山”,则是有其文化基本意义支持的。关于梅山图绘制时期,恭城研究者介绍初绘于明,续画于清乾隆年间。我们看绘图中的人物着装,明显有元、明、清的样式,反倒没有瑶民自己的服饰,这或许表明从中原文化核心区域而来的民族在南迁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华夏文化的烙印。

非遗的文化继承

现今我们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要保护、二要承继,因为非遗只有继承并存活于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才能有其价值,所以湘西三化区域的县市纷纷打出梅山文化的牌子。

在桂北,由自身文化发展而至今存活的民俗文化形态已经不多,比如与宗教文化有关的傩祭文化,在历史上是有盛况记载的,可惜今已几乎消亡殆尽。不久前有国内民俗文化专家一行从北京到桂林考察,颇觉失望。笔者曾在《桂林晚报》上作一篇《南路二塘有个“令公节”》,这个“令公节”可算至今存活的民俗文化,还有的就是恭城平川瑶的盘王节。民俗的继承既是民间自发的精神需求的结果,也需要我们引导与扶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桂林的本土历史文化主要依存于桂林的民俗文化之中,是我们必须着力挖掘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端正如梅山文化那样的带宗教色彩的民俗文化的看法。

因此,如果我们要研究桂林的历史文化,还需从整体上认识中华文化大格局,然后再来具体地看待桂林本土所存在的各个传统文化。

新闻推荐

市政协召开宣传工作暨理论研究工作会议

本报讯(记者孙敏)日前,市政协召开宣传工作暨理论研究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自治区政协相关会议精神,表彰了2017年度桂林市政协系统宣传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对明年工作进行了部署。一年...

恭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