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村污水处理 恭城“全国示范”

桂林晚报 2017-08-23 09:52 大字

莲花镇门等村污水处理设施。通讯员李振杰摄

8月11日,恭城瑶族自治县国家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项目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广西首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远程控制中心”落户恭城。

早在2015年,恭城就被列为国家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按照项目实施进度,该县7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将于今年底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该项目的建成运营,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作为一个县的农村污水处理,恭城的做法走在了广西的前列,甚至被列入了国家级的示范县。那么,恭城有哪些先进的经验值得借鉴?

广西首个农村污水远程控制中心

8月11日,恭城瑶族自治县国家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项目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的消息称,目前该县的7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2月底将全面建成投入运行。

记者从恭城有关部门了解到,2015年,恭城瑶族自治县被列为国家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该项目总投资为27708万元,涵盖建设该县的栗木镇、嘉会镇、西岭镇、龙虎乡、三江乡、观音乡、平安乡等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以及在全县117个行政村建设249个污水处理站(含污水管网)。该项目采用PPP模式实施,即存量项目采用委托运营(O&M)运作模式,新建项目拟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作为项目的建设方,广西国宏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倩介绍,恭城瑶族自治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将按照“三年分步走”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即到2018年底,全县乡镇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100%,自然屯覆盖率达到35%,农户覆盖率达到80%,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得到根本改变,洁净村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项目建成后,建设方还将在恭城设立广西第一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远程控制中心”。该中心将实现远程控制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远程监控设备和仪表的状态,远程综合收集分析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实现县域范围内所有污水处理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做到现场无人管理、少人值守。

恭城沼气的“5.0时代”

恭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离不开沼气的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垃圾、污水处理是重点之一。沼气池不仅“吃掉”了垃圾的有机部分,对农村垃圾进行了减量,更是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距离县城约5公里的平安乡黄岭村,是恭城沼气池建设的发源地。1975年,该县第一座沼气池就建在这里。40多年过去了,沼气池也进行了5次更新换代,进入“5.0时代”。

作为广西沼气能源普及示范村,黄岭建起了沼气博物馆,里面展示了1代到5代的沼气池模型。模型展示的,只是技术的改进,背后更让人关注的,是恭城与时俱进的沼气发展模式。

8月17日,记者来到黄岭村。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不用电,不产生运营成本”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修建管网,利用自然落差将污水集中到污水池,通过三级厌氧发酵,再流入到种满植物的人工湿地,经过植物根茎吸收多余的氮、磷等,达标排放后的水还可以浇灌果园。这样的生态污水处理池,黄岭村建了两个,还有一个在建,“预留了游客增加后的污水排放空间”。

除了黄岭村的污水处理设施,恭城还有很多村屯都建设了这样的设施。比如,莲花镇红岩村的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于2009年建成,是广西第一个自然村屯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据了解,恭城目前在70个行政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4座,铺设管网95公里,日处理污水6400吨,全县通过沼气池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7%。

农村污水处理的恭城模式

作为广西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恭城近年来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易维护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路子,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污水横流、直排等突出问题。

恭城瑶族自治县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沼气协同处理农村污水,仅是该县处理农村污水的重要举措之一。“利用我县沼气入户率高的优势,引导广大农户对生活污水实行分类处理,将农村人畜粪便等‘黑水\’直接排入沼气池。这样既处理了污水,又做到了循环利用”。

在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方面,该县以饮用水源保护区、茶江河流域两岸村庄为重点,规划先行,分批推进,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1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4200多万元,在70个行政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84套。在建设地点上,尽量选择村屯最低处和下风向、河流沟渠下游,远离居民区,利用荒地和废弃的池塘进行建设。在处理工艺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户较集中、易收集的村屯,铺设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对分散不宜集中处理的住户,则实行联户或单户分散等处理模式,重点推行无动力或微动力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等工艺。

例如,在门等、矮寨村,根据农户居住相对集中、污水易于收集的特点,铺设污水管网,采用微动力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工艺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生活污水处理费用每吨仅0.34元。

此外,该县在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中,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公司托管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招投标方式,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承包给第三方服务公司,运营维护费用采取县财政补助与村民筹资方式共同解决。其中,县财政按照每年每座1.2万元的标准补助。村民自筹部分由村屯负责筹资,具体标准根据村屯实际情况由村民议定。如红岩村,普通村民按每户每年24元标准出资;开商店的按每户每年60元标准出资;开旅馆的按每户每年180元标准出资;既开旅馆又搞餐饮的按每户每年300元标准出资。

能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8月17日,走在恭城的黄岭村、栗木镇苔塘村,村民们在一座座污水处理池边上,打理着自家的果树。对于污水处理带来的好处,村民们无不称赞。

“这些污水处理池建好之后自己运转,不用理。气味有一点,但不臭。”一位村民笑着对记者说,“我们这里生活条件很好,城里有的,我们都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

农村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貌,更能让村民留住记忆,记住乡愁。

记者从恭城有关部门获悉,近年来,恭城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了县城整体风貌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被评为“全区风貌改造示范县”,获得国家住建部2012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目前广西唯一获得该奖项的县。

而该县的门等、矮寨,是广西乡土特色建设示范点,村民采用本土材料、本土工艺,使乡土建筑工艺得到活态传承。在恭城,像矮寨一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传统村落有很多,有12个古村落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称号。

2015年11月5日,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恭城召开。一个小小的山城,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也将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经验做法,传递给了与会的领导、客人。正因此,恭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步伐,必将走得更稳更快。

记者周绍瑜通讯员李振杰

新闻推荐

夏日碧荷满池香 □于子锋

闻听莲花镇莲花池的莲花已经盛开了,我便立即前往。因为我与莲花有个约会,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在朱自清的背影里,欣赏到荷花无尽的风采。去年有幸到荷花池一睹荷花清风送香的风姿。我在心中与荷花有个约...

恭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恭城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