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恭城成功试种瑶医药材近1000亩把草药“挪”出深山行不行?

桂林晚报 2017-08-21 12:55 大字

陈政在基地查看药材长势。记者周绍瑜摄

8月14日,首期恭城优秀瑶医药人才传承培训班正式开班。这项为期半年的培训,学员涵盖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还有民间瑶医,其目的在传承恭城当地优秀的瑶医药文化。

作为瑶医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瑶药材的保护发展不可忽视。在野生瑶药材资源日益匮乏、资源稀缺的当下,近年来,恭城当地民间开始尝试瑶药材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据不完全统计,恭城规模种植瑶药材约1000亩。

不过,把原本藏在深山的瑶药材进行规模种植,如何在保证其品质,让其显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确保药性的良好?恭城正在进行的瑶药材种植,是否一种有益尝试?

1

规模种植初显效益

8月16日,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苔塘村委毛家寨。这是一个距离县城约50公里的山村,村落四面环山。喀斯特地貌的石山条件,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石山地中谋效益,显得有些艰难。

沿着村前的山路一直往山上行进,一块巨大的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招牌,竖立在山上很是显眼。招牌上显示,该基地主要种植有半枫荷、地枫皮、黄花倒水莲和红根草等瑶药材。这个瑶药材基地的主人,是苔塘村委主任陈政。

“这片山一共约100亩,陆续种植了10多种瑶药材。今年开始有经济收益,大概能收入5万元。”陈政说。

记者走在这片石山上看到,各式药材高矮不一,有些药材直接种植在石头缝中,不同的药材套间种植。陈政介绍说,在这个瑶药材基地,是立体化种植模式。

“村子附近都是石山,种植果树投入成本太高。很多村民的山地都是丢荒的,根本没有经济产出。”在谈及规模种植瑶药材的初衷时,陈政说最初更多的是想在荒山上发展产业,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

陈政说,以往受山区医疗条件的制约,很多村民看病,多是靠当地的瑶医。在陈政的少年时期,他还曾跟随一名瑶医师傅习研瑶医知识,曾有两年时间和师傅到深山中采集药材的历练。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放弃了继续学习瑶医。

在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政结识了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双方经商谈,这才有了如今的瑶药材种植基地。在该基地的招牌上记者看到,广西植物研究所有5名科研人员负责该基地的技术。按照设想,该基地准备在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建立500亩的高效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1000亩以上。

陈政说,去年以来,看到药材种植基地逐渐成形,村上已有20多户村民尝试种植各种瑶药材。

2

野生瑶药资源的匮乏

坐落在桂东北的恭城瑶族自治县,因其地理环境、瑶文化等因素,瑶医文化作为瑶文化的一个分支,同样有其辉煌的年代。据了解,此前的恭城境内有着丰富而上乘的瑶药资源,由于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境内非常适合瑶药生长。因海拔差距大,各海拔高度生长的瑶药非常丰富。

公开的报道显示,据最近广西植物研究所统计的数据,恭城常用中药、瑶药动植物品种1445种,其中端午药市出现常用药物452种,一些名贵的瑶药品种,虽然量已不多,但野生环境还可以找到,如:金线莲、七叶一枝花、铁皮石斛、穿心草、瓜子莲、独脚柑等。

熟悉当地瑶医药的一位民间瑶医告诉记者,恭城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及五月十五(大端午)两天的“端午药市”上,全部是恭城野生瑶药,约有200个摊位,每个摊位瑶药品种1-20种,每种瑶药量不一。每年用于药浴及百姓用于防病保健药较多,如:大风艾、石菖蒲、不出林、鱼腥草、绞股蓝、观音茶、九节风、钻骨风等。

然而,野生瑶药材资源的稀缺,以及采集难度大、瑶医人才的流失等原因,造成近年来野生瑶药材的匮乏现状。

欧桂是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医院的副院长,同时也是该县政协委员。在今年初该县的“两会”上,欧桂就曾提交“关于建设恭城瑶药种植基地”的提案。

“野生瑶药材资源越来越少,甚至有部分药材面临濒危的境地,瑶药材资源枯竭的现状不容忽视。”欧桂说,野生瑶药材资源的匮乏,与当下群众健康意识、用药意识有关,“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瑶医,药材相对紧张”。

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唐辉研究员说,前些年,他们曾做过桂东北野生药材的相关调研,结果证明野生瑶药材资源确实越来越少,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人为开荒种地;二是因为部分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滥挖滥采野生药材”。

3

产业化如何保障品质?

记者从恭城有关部门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该县民间规模种植瑶药材约1000亩。目前除了栗木镇规模种植瑶药材外,还有西岭、平安、嘉会、三江等乡镇有相当规模的瑶药材种植基地。比如,西岭镇一家农业合作社近年通过发展,种植黄花倒水莲药材约400亩。

一般来说,瑶医药材多数生长在崇山峻岭之间,它们对生长环境、气候条件,都有着严苛的要求。那么,规模化种植瑶医药材,如何才能保障其品质?

作为苔塘村委毛家寨瑶药材种植基地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唐辉研究员介绍说,在选址该基地前,他们对该基地的土壤、气候条件等各方面,都曾做过详细的调研。“经过数据的分析,该基地确实适合部分瑶药材的种植,我们才在这里选址”。

除了选址外,还要选择种植的品种。唐辉说,经过技术人员克隆繁殖后,培育苗木;在种植技术方面,采取立体种植模式。

8月16日,走在陈政的瑶药材种植基地上,他不时给记者简单地介绍各种药材的药效,以及药材对应的病症。陈政说,以黄花倒水莲为例,这是中国特有物种,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沟谷丛林中,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地。有补益气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之功能。常用于病后体虚、腰膝酸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等。

“广西植物研究所的技术人员隔三差五就会到基地,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听得多、看得多、做得多了,渐渐也就熟悉起来。”陈政说。

对于种植出来的瑶药材品质,陈政比较有信心。他说,一是有了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品质把控心里有底;二是可以从市场反馈来看。目前,基地所种植的药材都和公司签订了产销协议,种植出来的药材都由公司到基地收购。“市场认可,这从侧面说明我们的药材品质是达到用药需求的”。

4

瑶医药文化的传承

公开报道显示,8月7日,恭城县委书记邓晓强来到苔塘村瑶药材种植基地调研。实地走访基地后,邓晓强在座谈会上指出,瑶药成规模地生产种植务必要确保药材的品质,且要树立两至三个主打品牌为我县打造瑶药小镇,带动瑶药文化传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传承该县的瑶医药文化,邓晓强说,下一步该县将尽快成立农业组,负责研究推动瑶药的发展;并进一步与广西植物研究所等专业团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请他们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各相关单位部门制定瑶药发展五年规划,对瑶药文化发展、文化推广进行总结;就瑶药种植发展召开现场会,解决相关问题,完善相关软、硬件设施,为该县打造瑶药交易集散地奠定基础。

“在打好瑶医药文化这张牌的同时,要注重把旅游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具有恭城特色的生态旅游养生城。”邓晓强说。

恭城传承发展瑶医药文化,可谓底蕴十足。去年11月14日到16日,2016年全国瑶医药发展研讨会在该县召开。会议以瑶族医药的挖掘整理、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瑶族医药发展的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对近年来瑶族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所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进行展示,并邀请专家学者对恭城瑶医药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8月起,为期半年的恭城优秀瑶医人才传承培训班正式开班。从瑶医药材基地的规模化发展,再到瑶医人才的培训,恭城在传承瑶医药文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记者周绍瑜通讯员李振杰

新闻推荐

广西青少年女子篮球锦标赛在恭城开战

本报讯(记者马翔通讯员梁辉)昨天,记者从自治区体育局了解到,2017年广西青少年女子篮球锦标赛于16日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体育馆拉开战幕。据了解,本次比赛由自治区体育局主办,广西球类运动发展中心、...

恭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恭城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