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观老祠堂把红色历史讲给你听
江油重华苏维埃旧址
平武三圣庙旁的红军桥
省政府于日前公布并增补86处革命文物作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绵阳的飞龙山革命战斗遗址、川陕省重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川陕省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3处位列其中。近日,记者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往这三处“省保”单位探访,感受到了红色传承正生生不息,激励今人砥砺前行。
□本报记者田明霞
飞龙山革命战斗遗址永铭红色传奇故事
天寒地冻,游仙区魏城镇飞龙山显得更加安静肃穆。作为游仙第一高山,有着易守难攻、扼守要道的地理优势,让飞龙山成为85年前红四方面军选择的战略要点。如今的魏城镇飞龙村六组里,那“纪念碑林”记录下与红军相关的传奇故事,飞龙山状如帆船,似乎仍在“乘风破浪”“冲锋陷阵”,把人也仿佛带回到那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
1935年4月初,天还没亮,山上的飞龙道观里灯火通明。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袁永庆率100多人进驻飞龙山,将飞龙山原本的山寨围墙改建为战壕,沿飞龙山山脊一线布防,以抵挡三台、绵阳的反动势力。乡亲们在红军的帮助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革命的火焰在小山村里熊熊燃烧。
飞龙村党总支副书记任晓菲告诉记者,到2020年,飞龙山上已陆续修建起红军烈士公祭广场、纪念碑和碑林、纪念馆,让无数后来人凭吊和缅怀。“红军池”和“红军井”保护完好,是当年红军驻扎此地时,战士们饮水煮饭,饮马洗衣的水池。而当年红军驻扎过的飞龙观,如今又修旧复旧,矗立飞龙山,无声地诉说着红军那些可歌可泣的革命往事。
川陕省重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文化继往开来
冬日的下午,走进江油市重华镇,暖阳沐浴下的小镇给镀上了一层金色,溪水汩汩流淌,凭添了几分清幽与灵秀。重华镇是兼蓄清代、民国风格巴蜀古镇,街上是古色古香的店面和三三两两的人们。穿过雕龙画凤的跨河廊桥,位于灵溪上街那座气势非凡的大宅院映入眼帘,这就是当年的川陕省重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眼前的这处大宅院为三进式,是近代中西合璧式公馆建筑,现存山门、公事房、戏台、议事厅等,保留22通清至民国石碑。这里为原国民党梓潼县警察局长、重华的大地主黄清源修建的家族祠堂。
据市文旅局文物科科长李林中介绍,该祠堂建成于1934年。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开进重华古镇,在此召开了江油、梓潼、剑阁三县代表千余人参加的代表大会,成立重华县苏维埃政府,将祠堂作为办公驻所,组织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开展扩红、征粮等支援红军活动。新中国成立后,黄公祠先后被用于重华区公所、镇(乡)政府办公场所。该建筑经过修旧复旧后,目前被用作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
川陕省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基因融入羌乡血脉
翻山越岭走进平武县平通羌族乡新民村的三圣庙,雪花飘飞,古庙古桥古桂花树都满身冰雪,静默屹立,无声地诉说着曾经腥风血雨的过往,和如今的岁月静好。平通羌族乡副书记魏敏说,三圣庙85年前是平南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是红色政权的枢纽,现存红军遗物三圣庙门楼、红军桥等遗迹。
“北有报恩寺,南有三圣庙,三圣庙历史悠久,是平武有名的庙宇。当年,我在庙里读过小学。”当地人刘子清对记者说,他的曾祖父叫刘成兴,担任过平南县苏维埃政府主席,65岁的刘子清是平武县豆叩乡退休干部,家就在三圣庙旁的街上,他是听着曾祖父刘成兴的革命事迹长大的,如今是红色遗迹的“义务讲解员”。
三圣庙是典型的四川清代穿斗式寺庙建筑,现仅存门楼。站在三圣庙前的古廊桥上,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平南红军小学”。千百年来,这座建于1857年的廊桥方便了两岸行人,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红军故事。
那是1935年4月11日至6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途经平武时,见古廊桥年久失修,红三十军政治部主任李天焕派红军战士维修廊桥和桥楼:加瓦盖漏雨之处、加固桥墩,将破烂的木板撤掉换上了新桥板,写上了宣传标语。此后,人们就将此桥称为红军桥。如今,三圣庙和红军桥是研究红军在长征中地方政权建设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由市文广旅局提供)
新闻推荐
上图:神奇美丽的北帝山。蒙海/摄左下图:大鹏镇景华村四面环山,风光秀美。蒙海/摄右下图:龚州公园。林标信/摄游客在雄森动物...
平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