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 致富路广
本报首席记者徐智坚通讯员卢昱冰莫月平
平南县大新镇大旺村地处山区,是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度达276户1180人,贫困发生率曾高达30.6%。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创新思路,以当地资源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闯出了一条群众脱贫增收的新路子。
“这里原来是抛荒的山坳地,我们用来建设养牛场发展产业。”大旺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华兴所指之处,是一座四面环山、建筑占地约足球场大小的养牛基地。李华兴告诉记者,今年初,大旺村积极用好上级扶贫产业资金,通过村集体资金投入、贫困户土地入股、吸纳贫困户就业等方式,在宜花屯投资60万元建设15.5亩肉牛养殖场,目前养有19头肉牛,并聘请了近10名贫困人员从事割草、喂养等工作。“预计今年底出栏肉牛15头,村里增收8万多元。”李华兴说。
要实现整村脱贫,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得搞上去。为此,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认真谋划,多方考察、商讨后,决定在村里成立村民合作社和产业基地,发动100多户村民和贫困户发展百香果规模种植。2018年,该村产业基地初见成效,142亩百香果喜获丰收,村集体经济增收26000多元。2019年,该村充分利用基地空间,在林下养鸡1080羽。因土鸡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全部售出后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4040元。2019年底,该村将百香果基地转型为沃柑基地,大力发展沃柑产业。目前,沃柑长势良好,成为村里增收致富的又一新希望。
“现在我们村有144.5亩油茶基地、142亩沃柑基地,还有这里15.5亩的养牛基地。”李华兴高兴地说,大旺村除了这3个产业基地,还发展有砂糖橘、中草药、荷花鱼等种养产业。去年,村里各项产业给村民们分红6.8万元,并直接或者间接带动村民就近务工100多人次。
村里集体产业旺起来了,也激励着村民们自主发展产业。村民黎德坤家曾因学致贫,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他依靠种植5亩百香果的利润以及务工收入,2017年顺利脱贫。随后,他种植5亩荷花,发展莲藕、莲子等产业,还套养1万多尾鱼苗和100多斤田螺。“产业目前初步上了轨道,今年还要将种养规模扩大一倍。”黎德坤说。
黎德坤通过自身努力由贫困户变身致富带头人后,不忘带领其他贫困村民走出困境。他加入村干部队伍服务群众,下半年计划和农户合作,收购农产品,多方联系争取订单,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帮助村民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希望能为村里产业兴旺出更多的力。”黎德坤表示。
新闻推荐
被征收房屋疑被出租获利 陌生男子表示:“见门开着就搬进来住了”
房内的物品。记者李书厚市民杨先生在鹅山路八区19栋1楼有一套房子,此前已经被征收,但房内还放着家具和老人遗留的一些物品...
平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