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曲谱写故乡情 记贵港市首批文化名人谭桂铭
本报记者欧钰宇
嘴里哼唱着曲调,全身律动合着节拍。近日,作曲家谭桂铭接受记者采访时情不自禁地向记者哼唱起自己创作的歌曲,已是花甲之年的他双眼闪烁着光芒,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68岁的谭桂铭出生于平南县大安镇,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民族作曲专业。曾任贵港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调研员兼市文联副主席,第六、七届广西音乐家协会理事,第一、二届贵港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大型白话歌剧《三约湖心亭》、歌曲《我的家在大江边》、《蓝衣姑娘》、《荷花请柬》,舞蹈音乐《渔童乐》、《枣蜜蜜》等。歌曲《荷花恋》《真情》《难忘西山美》在中国群众创作歌曲大赛与感动中国——2008首届新创歌曲大赛等全国性大赛中分别获金、银牌与一等奖,2020年荣获贵港市首批“贵港文化名人”称号。
“我一直奔走在音乐创作的路上。”谭桂铭说,儿时临睡前母亲柔美、婉转、恬静的吟唱,广西三大古镇之一的大安镇民间艺术文化的熏陶,以及自己多年扎根农村的工作经历,是他创作的源头和根基。而对故土的眷恋,则是他持之以恒创作的动力,他要把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写在他的歌曲里。
1966年,考上中学的谭桂铭成为了学校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骨干,经常到乡村、工矿企业演出。1971年高中毕业后,他在大安公社业余文艺宣传队当了1年文艺队员。1972年,他被原平南县大安镇同德中小学招聘为民办教师,同时,负责中小学的业余文艺宣传队的组织排演等工作,期间,他还编写了戏剧,自己谱曲、执导并参加演出。“如今看来,正是这些看来‘不像样’、‘不成熟’的演出经历,为我后来走上音乐创作道路打下了基础。”谭桂铭说。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974年,由于谭桂铭工作表现优秀,公社推荐他参加当年的工农兵大学生高考。最终,他考取了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民族作曲专业。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大学期间就有《放排歌》等两首歌曲作品代表广西艺术学院参加全区专业文艺团体会演。
1977年8月,谭桂铭大学毕业后,直至1996年10月,一直在平南县工作。在此期间,谭桂铭除了负责各类文艺演出,还参与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平南卷》《中国民间戏曲集成——平南卷》《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平南卷》《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平南卷》的组织、搜集、编纂、印刷等工作。正是得益于这段工作经历,谭桂铭更深入、广泛地接触到民间艺术文化的瑰宝,他对山歌、小调、戏剧的特点和韵味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也更激发了他对故土的热爱,为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故乡情怀。
在创作的过程中,谭桂铭秉承自己的原则,尤其是对于民间歌曲的传承和创新方面。谭桂铭认为,民间歌曲是创作的素材基础,是歌曲创作的灵魂,但又不能食古不化,做民谣先祖的克隆者,而要善于继承和勇于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活力,这样才能让民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庆杰通讯员吴月英)今年以来,平南县同和镇坚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在稳定早稻栽插面积4850...
平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