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村“量身定制”扶贫良方
本报记者谢美辰
2018年3月,平南县教育局干部李海强到国安瑶族乡大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党员,他在扶贫工作中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掌握村情民情,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做实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李海强明白扶贫就要对症下药,实实在在为群众干实事。为此,他与工作队员、村干部等人员经过多次考察、商议,成立了大兴村种植合作社和木材加工合作社,确立以种植沙糖桔、杉木、养殖三黄鸡、肉猪为主导产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合作的发展模式。他和工作队员指导、帮助村里建立起一支村民道路施工队,承包道路建设工程,2018年承接2条扶贫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442万元;修建可头屯桥梁1座,总投入资金24.55万元。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多方联系,争取资金支持,装修大兴村新村委450平方米办公楼。
在一次入户走访时,李海强了解到,大兴村里村四屯交通闭塞,进出村里只能依靠一座简易的竹桥,出行没有安全保障。2007年政府曾想拨款建桥,却遭到群众阻挠,一拖就是10年。看到村民在危险的竹桥上出行,李海强心里很不是滋味。建桥事宜刻不容缓,为此,他积极奔走,争取项目,并召集里村四屯、里村一屯村民代表,召开了长达3个小时的会议。他在会上苦口婆心地劝说,最终协商一致,村民们同意建桥修路。新建的桥梁于2018年底竣工,十多年来困扰村民出行的问题得到解决。
“书记为民办实事,我们都看在眼里。感谢书记,没有他,估计我们现在还住在山上。”村民胡春林夫妇感激道。
大兴村六党屯的胡春林一家,原来一直住在六党屯旧村落的山头上,房子还是几十年前的土砖房。除了胡春林一家,其他村民都已搬到山脚下。李海强走访时得知他们一家的困难,为了能帮助他们,李海强积极宣传危房改造政策,却因其家庭困难和孩子读书开支大遭到拒绝。胡春林夫妇有4名孩子,因学致贫,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胡春林外出务工。对此,李海强对症下药,耐心分析,让他们要为孩子的未来考虑。经过多次劝说,胡春林夫妇最终同意进行危房改造。李海强立即为他们写申请。在李海强的帮助下,2018年11月,胡春林一家搬进了108平方米的新房,顺利脱贫。
在当地政府和李海强以及扶贫工作队员的多方努力下,2018年,平南县国安瑶族乡大兴村如期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陆小洁通讯员方天学谭树灿)11月8日,南方电网广西贵港平南供电局到平南县平山镇黑米加工企业走访,为...
平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