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悠悠大同江

贵港日报 2018-11-06 10:22 大字

■韦宁清

十月的秋雨,送我上了大同江的渡船。

江岸翠竹婆娑,江水墨绿,河道陡处,水流湍急,浪花翻滚;阔处,水面平静,静水流深。

江两岸满目都是青青翠竹,漫江碧透。

看滚滚将奔腾而去的大同江,此刻,心中就有了几分的诗情:“清清碧水\悠悠千古静水流深\两岸翠竹\凤尾翘翘钓江波\雨洗竹林\扎一捆捆的千年青竹\柔软的竹蔑纠结着岁月情愁\炊烟袅袅\竹风渐凉\点点雨花织着桥上几多闲愁\船笛声声\载不走青竹江水流\……”

柴油船嘟嘟前行,划破了雨花点点的江面。那一刻,大同江江水动态十足,江流缓缓急急,雨烟迷蒙中翠竹随风摇曳。这秋天的雨,飘飘停停,时而暖阳斜照,抬眼望处,雨雾中的大同江畔处处满目青翠,青竹翠了江水,江水深情地怀抱翠竹;水天之间,白鹭翻飞,水天一色,好漂亮的一幅“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江山美景。

竹之外,还有一丛丛的芦花,或淡红,或微白,秋风起,朵朵芦花飞。

这芦花很善解人意。青一色的青山绿水多不好,有了这芦花,给这绿锦添些花,绿里缀红抹白,景色就更加亮丽。这一个雨后暖阳的秋日,清风舒卷着青山绿水的一幅幅美丽画卷。船过江湾,岸上高楼与青山相映衬。喜看大同江畔,蓝天白云,芦花开满了山野,芦花白,芦花红,如幻如梦美了大同江,美了岸上缕缕炊烟……

大同江发源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观音山北麓,流经平南县马练、大旺圩,在妙客圩与大黎江合流后成濛江,后与桂江在梧州汇成西江,融入珠江,滚滚奔南海而去,涵养粤港澳,融通东南亚。大同江是哺育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母亲河,远去的岁月,大同江上曾舟楫穿梭往来,培育了一座座繁华的圩镇,同和尤其得到润泽,千年孕育,成为大同江上一颗亮丽的宝珠。

同和镇位于平南县北部山区,海拔高度70米,属丘陵山区地貌,大同江穿镇而过。大同江水资源十分丰富,镇内的上巷、平塘梯级电站年发电量300万度,燕滩电站年发电量1500万度。该镇与梧州市藤县的东荣、大黎、宁康以及本县的安怀、官成、马练等乡镇相接壤,全镇总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口55000多人,以汉族为主,约5%为瑶族。

岁月悠悠,江水悠悠。

地域文化总有惊人的相同,与江水一起冲积沉淀,大同江的江水成就了同和镇的历史诗篇。

太平天国,洪秀全顺流而至同和镇大旺圩,舟中诏令,取得“官村大捷”,为义军北上及“永安建制”奠定了基础。

抗战时期,同和镇是抗日大后方,大量的粮食从此源源运到抗战前方,那里既有运粮船队龙住湾遭遇日机轰炸的惨烈悲壮,也有梧州高中师生为躲避日寇溯江而上在妙客圩办学的激扬文字,因此同和镇有了“小梧州”的文化馨香。

历史的河流悠悠万年,大同江沿岸一万多年以前就已有人居住,河流冲积的历史里,深藏着同和人刀耕火种的智慧,坎筐石器、铜鼓、小陶斧和铜耳杯就是这一段段历史的遗珠。大同江和花莲水融汇相拥,缔造了古大同县的文明,县遗址在平南县同和镇同朝村利例屯。大同江那时叫沱礼江,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唐设大同县,直至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存在350年,她曾经的版图沿江上游至金秀县罗香,下游至藤县三江,东至藤县大黎镇,西至平南县安怀镇,管辖范围涉及现在的来宾、梧州、贵港等市。

江河是人文历史的摇篮。物竞天择,古人类舟楫劳顿,江水送来了肥沃土壤,耕耘土地,人们收取大自然的果实。顺水推舟,逆水溯源,临水而居,因埠为市,货如水流,商贾云集,百业丛生,文化滋长……大同江边同和镇,商贾南来北往,各地文化融通,是岭南文化的一朵艳丽奇葩。

同和文化就像大同江水,哺育了这一方土地的诸多文人墨客,如清代有举人黄珖、黄奇彩、黄元彩、李开平、李世昌等,民国时期有黄南翰、黄家麟、欧阳拔英、欧阳革新、黄素坤等,就像大同江两岸的青竹,绿了两岸,也绿了同和人的文化灵魂。

新闻推荐

平南县为信访反映问题失实干部澄清正名

本报讯(记者陆小洁通讯员梁文榕)近年来,平南县积极探索,及时制定鼓励改革创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暂行办法和信访举报失...

平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