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天才”走上养蛭“天才”路——卢天才养殖水蛭小记

贵港日报 2018-06-19 11:25 大字

本报记者张思通讯员莫舒华

“这个人见人怕的蚂蟥,竟然是一味中药,能卖得钱?”5年前,这个做纺织贸易的卢天才决定一探究竟。

这好奇心便成就了今天养殖水蛭的“天才”。

卢天才是广西复鑫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负责人。近日,他带记者参观该公司水蛭养殖基地,只见他随手拿来一根木棍,轻轻搅动一下,蚂蟥便“闻声而至”,纷纷现身,在水里游得欢快。

“水蛭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蚂蟥。它的活动与气温有很大关系。像现在气温高,水塘一有动静水蛭就会出现。10℃左右,水蛭基本不活动。等到冬天,它们还钻进土里冬眠。”半路出家的卢天才如今谈起水蛭来头头是道。

今年30岁的卢天才是公司灵魂人物。但由于大学专业是纺织工程,所以大学毕业后先是从事纺织技术,之后是纺织贸易。2013年,他到越南做纺织贸易,碰到了做水蛭贸易、现在的公司董事长谢海林。

“水蛭长得难看,一旦粘上人,还要吸人血,一听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更令人费解的是,这种小东西居然有人收购?”在与同是老乡的谢海林一番交谈后,迷惑解开了,原来水蛭是一味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上的水蛭大多数是野生的,资源有限。人工养殖水蛭又有风险,所以没有多少人养,但我想试试。”卢天才对水蛭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卢天才辞去纺织厂的工作,与谢海林等人一起成立广西复鑫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卢天才不怕。2015年,他到广西大学动物营养与科学学院,学习水蛭养殖技术。在那里,他学会了水蛭的饲养管理技术、水质调理技术、人工培育技术、越冬技术等。

接着,由他主持,公司联合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成立了“产学研”技术联盟,创建211工程校企“蛭肽蛋白协同创新中心”,并且与广西瑞康医院、广西壮药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成果转化及临床实验。

“水蛭体内的水蛭素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但难以提取。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低温环境下,温度曲线变化对水蛭素的提取有很大影响。每毫克提取的含量比现有技术高一倍多。”卢天才告诉记者,通过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公司在养殖技术和新品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在该公司标准化厂房里,高速压片机将粉剂压成厚薄均匀的药片,经测定仪反复旋转测定药片硬度后,贴标机贴上标签……另一边,已制成成品的蛭肽素多肽片、丽假乐多肽压片糖果、易素通固体饮料等产品整齐摆放着。三年来,广西复鑫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新技术,实现了生产、研发、加工、销售一条龙。

2015-2017年,由卢天才主持申请的专利共69项,获得贵港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贵港市水蛭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南县基层科学技术服务点等荣誉。此外,公司申请了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成功转化了一项科学技术成果,“水蛭产业化立体养殖和科研应用”项目更是获得了自治区科技专项批号。

有了技术,卢天才不忘带领乡亲走致富路,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班,指导农户养好水蛭。2015年以来,水蛭养殖技术受训人员超过2000人次。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向合作社或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农户养成后公司以每公斤不低于160元的价格回收。这样每亩的收益在1.5万元左右。

新闻推荐

平南反腐宣传挂图进村屯

本报平南讯“这个二维码,扫一扫就能举报了,真方便。”6月12日,平南县平山镇在四灵村委张贴《广西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

平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