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莉娜:追花逐蜜养蜂人

贵港日报 2018-05-29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思 通讯员 黄柱人

近日,在平南县大安镇凤谷村岭岗屯,初夏的乡村野花烂漫,随处可以听到蜜蜂“嗡嗡”的声音。蜂农蒙莉娜正在一处蜜园里忙碌:检查蜂脾、清洁蜂箱、抖蜂、割蜡盖、在分离机里摇蜜……

从不足30箱到300多箱,6年来,蒙莉娜用忙碌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诠释着一个奋斗者的甜蜜事业。她说:“其实我们蜂农跟蜜蜂一样,只有忙碌劳作,才有甜蜜。”

A. 小女子接过家公养蜂场

2012年初,蒙莉娜的小儿子出生。为了照顾家庭,蒙莉娜放弃了在广东电子厂做管理的工作,守家待业。“总要找活干来养活自己啊。”闲不住的蒙莉娜看上了家公养的二十多箱蜜蜂。

家公黄金元是当地的养蜂专业户,有几十年的养蜂史,但规模一直不大。既然媳妇主动想养蜂,黄金元欣然交出蜂场。可是,当蒙莉娜第一次走进蜂的世界,就被蛰了!

“被蛰真的很痛,当时眼泪就没忍住,汪汪流出来!”想起第一次被蜂蛰,蒙莉娜记忆犹新。蒙莉娜皮肤对蜂毒过敏,几天后全身出现几处肿块,又痒又痛。蒙莉娜对蜜蜂真是又恨又怕。

凡事总得有个开始,黄金元坚持让蒙莉娜进蜂场帮忙,手把手教她养蜂技术。蜜蜂采蜜的过程深深地吸引了蒙莉娜。“蜜蜂酿蜜,是一种何等的勤劳能干!”蒙莉娜对蜜蜂的态度悄然发生改变。

B.蜂蜜是甜的,养蜂却挺苦

5个养蜂点,300多箱蜂,每箱有5张到7张的蜂脾。每张都需要抽出来仔细查看每一个蜜孔:抽出、观察、放下、清洁蜂箱的污渍……

正常情况下,查看一张蜂脾需要一分钟,一箱蜂就要五分钟,三百箱就需要25个小时,这样的工作每周都需要重复两遍。蒙莉娜解释,随时掌握蜂群的情况,尤其是蜂王的状况,这样才能紧拢蜂群,不至于蜂散空箱。

随着蜜蜂的增多,两年前蒙莉娜的丈夫黄明鑫也从广东辞职回来养蜂。为了采集到更多优质的蜂蜜,蒙莉娜夫妇大半年都需要外出寻找蜜源,这种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蒙莉娜却把它描述成追花逐蜜的“旅游线路”:广东高州的白花,北流的荔枝花,藤县狗牙木花、乌桕花,桂林九龙藤花,还有本县的龙眼花、黄皮花、鱼黄草花、鸭脚木花、野桂花、禾线藤花……

追花逐蜜的迁移之路,听起来充分诗意和浪漫,但其中艰辛只有蒙莉娜夫妇知道。蒙莉娜把在外育蜂酿蜜的日子比喻成“行军打仗”:帐篷、厨具、口粮、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每个花期一住就要半个月到20天。在野外经常会遇到狂风暴雨,晚上还要防着蛇鼠侵扰。

最劳顿的是帮蜜蜂 “搬家”,一担蜂箱有八十斤,汽车到不了的地方要经常挑着蜂箱装卸上车。有一次,蒙莉娜挑着蜂箱往山下赶,突遇山雨降临,山路变得又湿又滑,蒙莉娜不慎一脚打滑,连人带箱翻落到山涧里。为此,蒙莉娜养伤半个多月。养蜂经常需要搬搬扛扛,蒙莉娜还因此患上了肩周炎。

C.别人认为“同行如敌国”,她却坚持“抱团发展才能壮大”

近年,随着各地大量种植速丰桉以及果树喷洒农药增多,林地野花的“天然蜜源”面积不断缩减。加上养蜂还是个“看天吃饭”的行当,蒙莉娜的养蜂之路越来越不容易。

“关键是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补充专业知识和技术。”蒙莉娜说。每年她都会到县畜牧局养蜂指导站培训学习,甚至还到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学习“人工育王”、蜂群调整、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目前,蒙莉娜成立了鸿鑫养蜂专业合作社,有七八户蜂农跟着她养蜂,其它乡镇的同行也经常到她这里取经。蒙莉娜总是知无不言,倾力帮助。她说:“同行如敌国是没有出路的,抱团发展才能壮大。”

今年52岁的马练瑶族乡农民李位科,自己养蜂将近20年,规模一直上不去,为此他专门找蒙莉娜学习“人工育王”技术。现在,他的养蜂场已经从10多箱蜂“扩军”到了70多箱。蒙莉娜说:“分享可以使人快乐。”

午后,蒙莉娜又开始忙碌给网上的顾客发货:梧州的林女士要龙眼蜜10斤、荔枝蜜5斤;东莞的覃女士要百花蜜20斤……蒙莉娜自豪地说:“我家的蜂蜜只有缺货,没有卖不出去的!”

新闻推荐

平南 广西龙舟系列赛第一站开赛 山东队和平南队分获两项目冠军

参赛龙舟队员正在西江上奋力划行。张庆杰摄南国早报平南讯(记者周如雨)5月20日上午,随着一声锣响,四艘参加800米竞速的龙舟从...

平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