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宜居篇
荷美覃塘景区。(记者张庆杰摄)图为覃塘区覃塘镇龙凤村平田屯的优美环境。(记者张庆杰摄)图为孩子们在港南区新塘镇万福村家风家训主题公园里玩耍。(记者郭晓枫摄)图为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石坑屯的优美环境。(记者陆晓婵摄)图为港北区武乐镇太阳能动态膜农村污水处理示范点。(来自网络)图为港北区武乐镇胜岭村田僚屯生活污水蓄水池。 (记者黄远会摄)图为港北区庆丰镇石卓村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记者黄远会摄)石坑屯:景美人更美
本报记者 陆晓婵
走进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石坑屯,远远便能看到长长的一面“村规 村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村里空气清新,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太阳能路灯高高耸立在路两旁;水塘水质清澈,溪水环绕小桥;村民在阡陌间耕作,老人在树下悠闲唠嗑;屯中心的小广场上,灯光球场、运动设施一应俱全......一提起石坑屯,镇上的群众和附近的村民,都称它为“我们的后花园”。
3月28日下午,阳光和暖,大圩镇大圩村的吴秋媚带着两个孩子来到石坑屯玩耍。孩子们在小广场上你追我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吴秋媚看着他们,愉快地和周边的村民唠起了家常。此时,石坑屯的村民卢志康正骑着摩托车经过,停下来和她们打招呼,并把刚买的香蕉掰成几份,分给村民和孩子,气氛和乐融融。
每当天气晴朗,附近村屯总有不少村民来到石坑屯游玩。吴秋媚笑着对记者说:“我们和石坑屯的村民关系很好,几乎天天都到这儿来,这里的风景很美,场地宽敞,又有运动设施,骑车过来也只要两三分钟,非常方便。”
新建村村委主任梁美姣介绍:“小广场面积有2500平方米,每天早上,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都会在运动设施上锻炼身体,每天傍晚也有很多人在灯光球场上打篮球、跳广场舞,大家都乐呵呵的。如今村民演节目、上级搞文艺演出,都会来这里,比电视里的晚会还热闹。屯里的小广场已经成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家园。”梁美姣说,屯里的环境变好了,乡贤们出了不少力。
“我们屯的乡贤,多年来做公益事业使村民受惠。”梁美姣介绍,石坑屯93户人家,外出经商、创业的有63户,其中身家过千万元的乡贤就有10多个。从十几年前开始,村里的经济能人便开始多次出资为村里修路建桥、修缮祠堂、种植树木、修建文化墙、添置景观石等,还带动更多的村民外出创业。两年多前,23名乡贤先后投资了600多万元,在屯里成立了贵港市至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现金股+土地股的形式,成功流转250亩土地用以建设樱花园。
3月28日,记者来到屯里的这片樱花园时,2600多棵樱花树的樱花已齐齐开放,远远望去,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掩映在花海中,更为美丽的乡景增色。该公司执行总裁吴长敬告诉记者:“90年代我们外出创业,虽然在外拼搏了二十多年,但我们对家乡有浓浓的乡愁,想尽自己一份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好,改变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屯里都是客家人,有着客家传统积极开拓的进取精神,我们想把这样的精神发扬和传承下去。一个人富不算什么,以自身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据了解,凭借美丽宜居的环境,石坑屯曾于2015年获得贵港市“荷城十大最美乡村”称号。梁美姣告诉记者,在优美环境的影响和经济能人的带动下,屯里的村民变得愈加热情开朗、团结和睦,对其他村屯的群众很友好。屯里每逢红白喜事,村民们都互相帮助。每年大年初四,石坑屯会召集全屯男女老少开座谈会,村中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美化村屯等大小事情,各姓村民都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平时村里出现问题、矛盾,党员小组、理事会、户主会“一组两会”会通过座谈、协商等方式进行调解,村里没有发生过恶性事件,也没有黄赌毒等现象,村民和善,村风淳朴。
还乡村绿水青山
本报记者黄远会 梁春梅
“真是没想到,我们屯也建了污水处理站,污水横流和脏臭现象再也不会出现了。” 港北区武乐镇胜岭村田僚屯村民林大姐感慨地说。记者在该屯生活污水处理站看到,几名村民在凉亭里打牌聊天,笑语声在村子里回荡,污水处理站的机器轰轰作响,处理过的污水清澈明净,哗啦啦排入蓄水池。
田僚屯队长刘伟光告诉记者,田僚屯42户300多人口,过去村民家里的生活污水都排到村里的路面上或池塘里,容易滋生蚊蝇,污染环境,对地下表层水也有污染。2013年,贵港市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田僚屯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起了污水处理系统,彻底解决污水横流和脏臭现象。
记者走进村民刘强家中修缮一新的厕所,干净亮堂的瓷砖贴面,热水器、洗手盆等设施呈现眼前。谈及家里改的新厕,刘强称,以前的旱厕脏乱还带着味儿,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改了新厕所,还建起了污水处理站,干净又卫生。
“污水处理站占地约200平方米,总投资49万元,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30吨,完全可以满足田僚屯42户村民的污水处理任务。”刘伟光介绍,污水处理站从2013年12月动工建设,2014年4月投入使用,污水处理站采用太阳能+微动力处理工艺,住户生活污水通过分户格栅,经地下水管道进入系统蓄水池,再经过封闭式厌氧灭菌沉淀,流入循环池潜流过滤,最终变成清水排放。其水质可养鱼、农田灌溉等,实现了资源再利用。
在平南县平南街道西村黄屋屯,整齐统一的小洋房,门前屋后都建有绿化带,花草树木在春雨的滋润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从旧村搬过来以后,生活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千百年来就地排污的传统也得以改变,在这里养老最合适不过了。”黄屋屯70多岁的吴耀芬高兴地说。
黄屋屯距离县城约6公里,全屯51户300多人。该屯从2008年开始筹建,是贵港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通过旧村改造搬迁、土地流转、政府扶持、村民自愿集资等建设起来的一个别墅型新农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立面、统一布局、统一投入、统一建设”要求进行规划建设,每户占地面积为90㎡。
“为了避免未经处理的粪便和各种污水破坏土壤、水源,屯里在2012年12月份动工新建一座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黄屋屯党支部书记黄雄珠告诉记者,该污水处理站实行雨污分流,每家每户在屋后挖一个双层沉渣池,上层收集的雨水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至石桥塘,下层收集的污水流经污水处理站,采用“厌氧+缺氧+接触氧化+沉淀+过滤”为主体的处理工艺,处理污水能力为30吨/日,配套污水管网500米,可以收集大部分村民的生活污水,并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至石桥塘,不仅切实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改变村容村貌,也有效防止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
村容整洁 人心欢畅
本报记者 谭彩珍
“水泥路通全屯,路边景色像花园一样,村容整洁环境好,人心也欢畅。”3月29日,港北区庆丰镇覃山村覃均屯村民韦锡妹见到记者前来采访,由衷表达她心中的喜悦之情。
记者看到,一场春雨过后的覃均屯碧空如洗,一条干净的水泥路从村口延伸到各家各户,路两边的花草树木泛着新绿,放眼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平坦稻田。在道路拐弯处放置的红色垃圾桶颇为引人注目,中午饭后时间,不时有村民拎着垃圾倾倒进垃圾桶。
“垃圾随风飘,污水随处排,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该村村委主任李秋莲说,过去村里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无人管,特别是刮风下雨时,纸屑、塑料袋等垃圾四处飘,而道路两边的杂草丛和房屋角落也成了垃圾的“集中地”。现在清洁工作搞起来,村里发生了大变样,垃圾进了垃圾桶,到处干干净净的,居住起来也舒心多了。
李秋莲介绍,覃均屯自2013年开展“清洁乡村”工作以来,制订了村规民约和相关管理制度,并实行门前三包,配备保洁员,放置垃圾桶,村民房前屋后和道路两边也种上了景观花草树木,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样。
该村村民以种植优质富硒米为主,过去,家家户户养殖鸡鸭牛,道路上禽类粪便随处可见,晚上出门手电筒成了村民的“法宝”。如今,村里的水稻种植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全村不到5头牛,路面上的牛粪少而又少了,养有鸡鸭的农户也自觉圈养起来。
覃均屯从垃圾随地乱扔,到统一投放,村民这一生活习惯的变化,得益于该村建立的“户收集、村集中、镇运输、区处理”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在覃均屯,一共放置有30多个垃圾桶,并成立了一支环卫清洁队,每天进行垃圾清运处理,垃圾收集率达到95%以上,垃圾转运率和集中处理率都达到了100%,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覃均屯环境卫生的变化,只是贵港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港市不断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建立了户收集、村转运、中转站压缩,发电厂无害化处理的运行模式。去年,全市新配垃圾车1227辆、垃圾桶47603个、垃圾池1104个,新建小型垃圾焚烧设施1个。发电厂无害化焚烧生活垃圾28.95万吨,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16次,对178.48公里的铁路沿线进行整治行动。
道路畅通 出行便捷
本报见习记者 龚济君
3月29日,记者在港北区庆丰镇覃山村看到,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放学后在平整干净的水泥村道上溜滑轮玩耍,尽兴嬉戏;两名老伯伯骑着电动车从集市回来,一路欢快地哼着小曲……
“以前是泥路,路面坑坑洼洼,去一趟集市总是一路颠簸。”说起昔日坑洼不平的泥路,村民覃创健一脸无奈。他告诉记者,村里主要干道三条,村民出行都依靠这几条道路,以前因为都是土路,晴天道路上空总是布满灰尘,所以平时家里的窗户和大门都不敢开,一般情况下,一天下来,屋里的桌子沙发就会落上一层灰尘,雨天更是泥泞难行。
“现在水泥路修好了,出门就方便多了。”望着家门前的水泥路,村民们总是乐呵呵的。
覃山村离市城区20多公里,该村地势平坦,以种植水稻为主。过去,每到丰收季节,农机就会把村道弄得泥泞不堪,村民们常常为出行不便而发愁。2014年以来,该村通过“一事一议”向上级部门申请修路资金240万元,共修建村屯道路9.5公里,村屯道路实现了硬化。记者环村走了一圈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铺上了水泥路,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已成为历史。
在港南区新塘镇万福村桂芳屯,村民宋志标告诉记者:“在没有铺设水泥路的时候,村里的老人走路时常会磕到石头摔跤,前两年就有一个老奶奶摔断了右手。村民们对于这样的路况都感到非常苦恼。”村民曾自己集资运废弃的沥青回来铺路,但是晴天的时候还是漫天灰尘,雨天也是坑坑洼洼,非常难走,导致村民种植的水果及蔬菜不能及时运出去卖而荒废了,村民苦不堪言。
据万福村第一书记龚举高介绍,万福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蔬菜及水果,往常每年种植的香瓜就有1000亩,但是交通不便阻碍了万福村的经济发展。2016年,该村通过“一事一议”立项向上级部门申请修路资金,2017年申请修建扶贫道路,两年间,该村一共修建村屯道路4.5公里,总投资约180万元。
新闻推荐
贵港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联席会议暨全市代表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平南召开
平南讯3月26日,贵港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联席会议暨全市代表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平南县召开。会议总结交流2017年全市人大工作经验成效,部署今年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孟、罗冠荣、...
平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